[轉錄] 別讓窮小孩 念不起台清交

看板Education作者 (馬的妳不可思議)時間10年前 (2013/11/21 20:39), 編輯推噓1(109)
留言10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標題:別讓窮小孩 念不起台清交(張炳煌) 內文: 貴刊《蘋果調查》18日報導高等教育階層化的問題,引用立委林淑芬對於全國163所大專 院校學雜費減免的分析資料,指出台清交等頂尖大學「幾無窮孩子」,而低收入及中低收 入學生佔全校學生比率最高的前五名則皆是私立技職院校。這份調查報導,又喚起我們對 於貧富差距日益惡化問題的關注。 雖然教育被視為可促進社會階層流動,但是持批判主義的教育社會學者也提醒,社會既得 利益階級總是會想盡辦法維持其優勢,學校教育也不例外,透過學校教育進行社會階級的 再製,更能夠合法化社會階級的不平等。例如高社經背景的家長可以依據不同入學制度的 要求,讓其子女獲得所需的好成績或多元才藝,然後就可以順理成章地進入名校就讀。 發展考慮區域平衡 教育部高教司的回應仍是以持續推動繁星計劃,鼓勵國立大學提高弱勢學生招生比率為主 。但除了入學制度之外,還有其他面向需要我們正視: 一、取得高等教育學歷、獲得高等教育就學機會,曾是衡量教育機會均等的重要指標,然 而高等教育階層化的發展,顯示即使都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並獲得高等教育的學位,卻可 能是接受到不同品質、也需要付出不同經濟成本的高等教育,並引導到不同的畢業後出路 。 弱勢生比率較高的私立技職院校,往往是學費較高,資源較少;而根據教育部大專畢業生 畢業後追蹤調查發現,私立技職院校畢業生往往在求職上較為不利。因此名為高等教育的 擴張,實為高等教育的階層化,反而讓弱勢生「半推半就」地陷入不利的處境。由於台灣 中學後教育 (post-secondary education) 都以大專校院為主,面對高等教育階層化,我 們應該思索發展其他類型的中學後教育,例如職業訓練或是以企業為基地的技職教育等。 二、除了國立頂尖大學與私立技職校院的差距,報導所列出弱勢生比率最高前十所大專校 院中,幾乎都位於南台灣;相較而言,弱勢生比率最低前十所大專校院中,除了成大之外 ,皆是位於北台灣。當然從上述資料並不能宣稱南台灣中低收入人口的比率較高,但可因 此推斷,南台灣中低收入的子女可能因為成績的因素或是在外生活開銷的考量,而只能留 在南部就讀。因此高等教育的發展也應考量區域平衡,除了高中職有繁星,大學也應有繁 星,讓無力負擔在外求學生活開銷的南部學子,也能有在地的優質大學可供選擇。 正確診斷問題根源 總之,要消弭教育體系中的階級差異並不容易,冀望教育行政主管機關能夠提出萬靈丹更 是不切實際,但是在提出解決方案之前必須先正確診斷出問題根源,才能夠訂出政策輕重 緩急的順序。窮人的小孩敲不開頂尖大學的大門,並不是入學制度所致,而是多方因素下 的冰山一角。一味地強調入學制度改革,反而凸顯出教育部在政策規劃上見樹不見林的迷 思。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副教授 原文網址:http://ppt.cc/IFaI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252.17.63 ※ 編輯: rhu 來自: 111.252.17.63 (11/21 20:40)

11/25 01:03, , 1F
我目前就讀某私立大學,最近又要調學雜費了,我覺得這根本
11/25 01:03, 1F

11/25 01:04, , 2F
是整個大學的補助出了問題,以台灣的情況來說,私立大學
11/25 01:04, 2F

11/25 01:05, , 3F
除了有大企業支持的以外,多數辦學都很辛苦,為了維持學校
11/25 01:05, 3F

11/25 01:06, , 4F
必須想辦法多招學生,所以超收普遍,但國家的補助根本
11/25 01:06, 4F

11/25 01:07, , 5F
不夠,所以私立大學很大部份必須靠學費,長久造成有錢
11/25 01:07, 5F

11/25 01:08, , 6F
人花較少錢的怪現象,應該要想辦法提高私校補助,或提升
11/25 01:08, 6F

11/25 01:09, , 7F
國立大學品質,這樣才能逐步扭轉這現象,
11/25 01:09, 7F

11/25 01:10, , 8F
其實目前並非國立入學成績都很前面,應該提升這些學校
11/25 01:10, 8F

11/25 01:11, , 9F
的品質,這樣至少這些經濟能力較弱的可以有便宜的國立
11/25 01:11, 9F

11/25 01:11, , 10F
大學可唸。
11/25 01:11, 10F
文章代碼(AID): #1IZVxe1M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