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 教育部霸凌下的高中教育(范雲)

看板Education作者 (豆豆龍)時間13年前 (2011/07/06 19:51), 編輯推噓0(115)
留言7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2 (看更多)
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3504840/IssueID/20110705 2011年 07月05日 2011年6月16日,教育部高中課程發展會通過《中華文化基本教材課程綱要》, 確定內容涵蓋《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列為高中必選修。教 育部宣稱將《中華文化基本教材》改為必選,有助於提升國民的品格,以及減少 校園的霸凌。這兩個宣稱,不但缺乏經驗研究,更重要的是,教育部運用行政權 強行通過,無視公聽會上老師及家長們憂心排擠多元學習機會的反對聲音。教育 部此舉無異是霸凌行為的最壞示範。 針對教育部關於中華文化基本教材有助於提升品格與減少霸凌的宣稱,我有以下 看法:首先,我們必須思考台灣社會需要什麼樣的品格教育?中華文化基本教材 有無可能提升品格? 義務教育是為了培育下一個世代發展自我、進入社會的基本能力。儒家思想產生 的政治與社會背景與當前已經完全不同。台灣已經是個民主國家。我們的下一代 所需要的品格,不應是《四書》中為聖君賢相量身訂製的民胞物與的美德,也不 該是君君臣臣教化忠於個人的倫常秩序。我必須要說,《四書》背後的價值與現 代民主社會所需要的公民德行是相違背的。 如果我們希望高中生能具備公民素養,我們需要的教育方式,應該是環繞著平等 權與弱勢權益等民主的基本原則,訓練高中生的理性思辨。 有人可能會說,當前的高中生教育已經包含了公民課程。然而,其教材內容社會 科學的形式加總與淺碟式的描述,雖然經過不少專家的努力,但其考試方式仍然 流於單向背誦,難以讓高中生進行民主背後的人文社會基本價值的思辨。 遺憾的是,教育部不但未能鼓勵更多優秀人文社會科學工作者與中學老師投入中 學生公民教育的改革,甚至將與公民精神矛盾的《中華文化基本教材》改為必選。 教育部的這些作為讓我們憂心下一代的公民素養,以及台灣未來的民主品質。 《四書》教育無助解決 其次,只有適切的性別與和平教育才能減少校園霸凌。《四書》教育不但無法解 決霸凌問題,反而有可能助長霸凌行為背後的威權家父長秩序。談到霸凌現象, 必須先澄清的是,從70年到90年代,霸凌一直存在於校園。霸凌的出現,與青年 學子有無讀《四書》,沒有任何經驗研究的相關性。霸凌近來開始受到重視,並 不是因為校園霸凌事件在數量上增加,而是因為少子化後家長與媒體對霸凌問題 的重視,青少年的霸凌現象,才開始被命名,以及被報導。 許多長期研究校園霸凌的人指出,霸凌的成因往往是我們缺乏對人與差異的尊重, 以及青少年缺少以暴力之外的方式解決情緒衝突的情感教育。許多研究發現不符 合陽剛氣質的生理男性,經常成為霸凌的對象。因此,尊重差異的性別平等教育 以及和平教育,才是霸凌的根本處方。 遺憾的是,主掌全國教育政策的教育部不僅未能堅守性別教育的陣線,只因宗教 團體的連署壓力,就開始動搖即將開展的校園同志教育。讓人憂心的是,教育部 還進一步要將充滿父權思想的《四書》列為高中生的必選。《四書》的世界是一 個女性缺席的世界。儒家所談的「士」與「君子」皆是以男性作為想像,讓女學 生疏離的倫理典範。未經反思與適切批判、解讀的《中華文化基本教材》,根本 違反了性別平等教育法的立法精神。 基於以上兩點原因,我反對教育部將《中華文化基本教材》改為必選。 作者為台灣大學社會系副教授、守護民主平台執委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63.25.118.135

07/07 06:59, , 1F
假如多數決定這個政策,少數人怎可以說多數決是霸凌?
07/07 06:59, 1F

07/07 07:01, , 2F
而否定別人意見時,應提出相對意見作為參考。
07/07 07:01, 2F

07/07 07:02, , 3F
而不是說,我反對教育部將《中華文化基本教材》。
07/07 07:02, 3F

07/07 07:02, , 4F
那有更好的教材以供參考使用嗎?
07/07 07:02, 4F

07/07 07:45, , 5F
當多數人沒有去理解聆聽少數,沒有溝通,那就是霸凌。
07/07 07:45, 5F

07/07 07:46, , 6F
群體霸凌時,學生也總有一個我是為你好的理由
07/07 07:46, 6F

07/07 07:47, , 7F
四書五經如果不能跟生活連結,那也許不如上課純討論
07/07 07:47, 7F
文章代碼(AID): #1E54m-rq (Education)
文章代碼(AID): #1E54m-rq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