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工業時代生產線的學校教育是無法因應知識經濟긠…

看板Education作者 (放輕鬆)時間13年前 (2011/04/30 10:55), 編輯推噓0(003)
留言3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4/4 (看更多)
我不知道這篇文章之前的論述是什麼(好像被刪了?) 不過我覺得它的標題寫出了現在教育的大問題 我們的學校教育其實是無法因應知識經濟的變遷 雖然九年一貫要學校發展學校本位課程 提供各學校利用彈性課程統整不同學科領域的知識 但是看到各縣市大舉增加國小英語課程的政策 不禁開始擔心起國小師資專業學科的平衡性 現在國小固然採包班制 但是每一學科都仍需有專業教學專長的老師進行教學 語文、數學、音樂、美勞、自然等科目是否由專業的老師任教真的有差 小孩的迷思概念或是學習狀況的掌握都很需要老師花時間與精力認真去經營和研究 不過最近各縣市為了推英文教學、省經費 把正職教師的員額都給了英語教師 很多專業的師資都採用"聘用代課老師"的方式把課程節數"消化" 市中心的學校相對容易請到真正有相關專長的老師 但是偏鄉地區卻難吸引有專長的代課老師 更不用說政府為了省經費有時候還會壓榨代課老師 同樣的上課節數卻給最便宜的薪資 甚至請代課老師來代導師 照顧小孩的早自習、午休和打掃 但卻只給有上到導師正課的鐘點費 把代課老師當成"廉價勞工"剝削 對於很多學校來說九年一貫強調的學校本位課程、弱勢學童的補助計畫 有一部分都是由"兼任"的"代課老師"協助推動 代課老師流動之後不僅學校本位課程變成曇花一現 弱勢學童更無法穩定且持續受到協助 現行聘任老師的方式不只有偏重英師聘任 忽略其他專長教師聘任的問題 還有為了教師甄選的公平加考了許多艱澀 冷僻的教育理論 雖然當老師固然需要具備教育相關理論的素養 但是翻開教甄的考古題 有些題目考得相當冷僻 甚至已是過時、不見經傳的小理論 讓有志當老師熱血老師把精力花費在記憶背誦這些知識上 而非是在創新教學或了解學生 知識經濟所需的人才是多元、具備創新能力的人才 不是只單會英文就好 師生需要在一個穩定、有彈性的環境中 相互討論學習、成長 而不是像現在這樣把學生送到學校之後 將知識硬塞到腦袋裡 稍微加工一下 就把他們丟到社會上會去競爭 台灣的教育還需要再多做一些改變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75.181.149.218

05/03 23:33, , 1F
為什麼知識經濟是最好的選項 由資本主義主宰教育政策????
05/03 23:33, 1F

05/08 10:58, , 2F
KBE雖不一定是最好選項 但是在學校學的東西與現實脫節
05/08 10:58, 2F

05/08 11:00, , 3F
無法賺錢生活 那有再高的教育理想都很難維生啊
05/08 11:00, 3F
文章代碼(AID): #1Dkteso0 (Education)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Dkteso0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