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培養」出廖國豪 台灣社會病了

看板Education作者 (Power Rangers 5566)時間13年前 (2010/08/27 09:24), 編輯推噓3(300)
留言3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4 (看更多)
【張絲凡】  震驚全國的十八歲殺手廖國豪投案表示,自己是台灣失敗教育下的產物。但其國中 師長對此說法十足不以為然,無法同意所謂的「師長放棄」說。其實無論學校或家庭,廖 國豪畢竟成長於台灣社會,誰也脫不了責任。  以廖的出發點來看,他認為「老師先不接受他寫的答案」、是「被老師放棄的那一 群人」,因此才犯下今天這般過錯,這的確是相當「標籤化」的說法。不少孩子的確在成 長的過程中,曾經因為一時無心犯下的小過小惡,便被長輩、同儕以輿論的壓力強行貼上 標籤,此後只要相關於負面的印象,都會自然視這孩子為「第一嫌疑犯」,此後孩子彷若 被鐵絲纏繞的樹苗,在被責難的言語壓力束縛下,逐漸將自己的形象「修正」為他人眼中 的樣貌,替自己下了自暴自棄的預言,日漸實現;最終成為真正的、有意的「真惡」。  這並不是什麼罕見的案例,許多正在中輟的邊緣少年都可能為其一。但由廖自己口 中說出自己是台灣教育的受害者,難免會讓人將其視為一防衛心理下的責任推拖。再反思 校方說法,師長表示曾做過二、三十次的家庭訪問,從未曾放棄廖,且「同屆的學生也有 之後滿級分上台大的」;但試問,這樣的家庭訪問,是否能代表廖在校期間未曾受過師長 的「歧視」?而「滿級分上台大」就表示這樣才是好學生?如果真如此,就不會有當年的 清大情殺案了。  我想學校忽略了一點,就是學校並非只是一個對知識「言教」的殿堂,同時亦扮演 著對道德處事「身教」的小社會。師長說的話、舉止等皆為孩子品德的隱藏性「教材」, 但畢竟為師表也難免會有自己的情緒及偏見,是否在無意間流露出,傷及孩子的自尊,亦 是相當可能的。然而,身為台灣的教育領導者,我認為校方實不當僅是規避責任,畢竟「 教不嚴,師之惰」是三歲孩子都知道的道理,校方的確不可說是直接導致今日廖的偏差, 但會讓一個少年殺手在犯下殘酷兇案後念茲在茲的台灣教育,的確應深切反思。  然而廖投案後對台灣教育的控訴,似乎讓人忽略了他的家庭教育。廖複雜的家庭背 景,理當亦為其今日行為的一環重要因素,畢竟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親見、模仿,家庭是 每個人最早接觸的環境。家人則是最早、亦是終身陪伴的團體,而一個溫暖的家庭更是每 個人的避風港。故當媒體大報特報地強調「是教育害了廖國豪」時,是否能省思「養不教 ,父之過」的道理?  現今社會裡,不少父母皆以金錢換取教育,讓孩子去補習班、安親班、學校課輔等 ,卻忘了沒有一個機構是完美的。要想孩子有良好品格只能以身作則,否則只會讓冷漠疏 離的家庭製造出更多的廖國豪,更多的MIT少年殺手。 (作者為文字工作者)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0,5252,11051401x112010082700453,00.html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251.204.133

08/27 23:34, , 1F
不是病不病的問題 是能做什麼讓世界更美好
08/27 23:34, 1F

08/30 13:45, , 2F
社會價值觀在沈淪 能怎麼辦
08/30 13:45, 2F

08/30 16:22, , 3F
那台灣拉美菲律賓化應該不遠矣
08/30 16:22, 3F
文章代碼(AID): #1CTnFBJ- (Education)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CTnFBJ-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