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教育能否在人本與態度之間取得平衡?

看板Education作者 (sky)時間14年前 (2010/02/04 17:11),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4 (看更多)
我覺得,若教育撇開考試'賺錢來說 學校是一個很好的管道,來認識這個世界各式各樣的地方 國家由人民來組成,人民納稅,當然有義務接受教育 而國家也需要在能力範圍內,盡量讓人民有好的教育 我覺得,教育讓人民有知識'能力,來選取自己的學問 當然,若學生閉鎖在自己的虛幻空間內,不肯學,那是自己的損失. 當然,接受納稅人供養的學生,就自然要展現出對國家有益的事. 不然,不符合公平的原則.所以學生也要接受考核,避免資源的浪費. 但現在學校承擔太多,原本屬於學生的責任. 而學生也不願意分擔過多的社會責任. 如果這一點再均衡一點,就更好. 大學那麼多,資源一樣,少子化.學費日益增加. 對一些清寒優秀學生,政府也不要忽視,搞不好他們反而對社會的責任回饋更優囉. 讀書--上好大學---找好工作---人生幸福 現在 讀書 -- 上好大學 -- 找不到工作 , 薪水太低 --- 全球化競爭 到 只要孩子不要變壞,其他只是人生的一齣戲劇 , 誰也無法預測 師長都慢慢有這種體悟. 讀書的目的,讀書的內容,隨著全球化的更新.教育的腳步還是有點更不上時代的要求 實在有必要自行釐清. 誰喜歡被視為不成材?被一直罵笨蛋,而不還口.其內心對自己的自信也相當高. 知道自己的方向在哪邊. 台灣,或許太偏重理論人才 , 對於實務人才不太重視.也反應了現在許多政策. 學生放在對的地方,就會成材,當然若本身不自我教育,就要靠機遇囉. 遇到問題要怎麼辦?讓孩子去決定?父母能提供的是分析,在旁邊支持. 有時聽人家說 , 學校知道內容約70%,不要太精細. 當然不要視考試為一生 把其他時間花在電玩上,喔,不是,是放在課外讀物.社會經歷上. 總之, 我要說的,學校存在不是個錯. 教育是可貴的存在. 但現在教育的內容有點工廠化,冷冰冰的. 當然人遇到挫折,如何去解讀,如何去面對,也是一項重要的課題. ※ 引述《linrongtai (123)》之銘言: : 今天晚上看到新聞又看到考生對於考試似乎不在乎...反正在爛都有大學唸 : 還有人明說:我就是來混的... : 我覺得他似乎也說明說:台灣廣設大學是一個錯誤,完全的人本教育也是一個錯誤, : 大多數的現在學生根本不把老師放在眼裡,反正老師不敢體罰我、不敢罵我,如果打我 : 罵我,我就跟我爸媽說..現在小孩子變成這樣,媒體、家長又怪學校不會教 .. : 但說穿了一切禍害的源頭還不是媒體跟家長...還有教育部不知民間疾苦的高官 : 你們有什麼資格怪學校? : 接受採訪的李校長一臉無奈...心理卻可能想個(錯的源頭是你們還怪到我們老師頭上) : 當學生時=無知的學生(找爸媽) 當兵=>(受不了苦也找爸媽) 社會適應=>無法適應回家 : 找爸媽 (反正爸媽會解決) 真棒的主意... :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改不從小就做,不然根本不可能..因為人18歲後幾乎就定型了, : 完全的人本教育真是殘害下一代 : 還可以把責任都推得乾乾淨淨..真的"人本"=人笨?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5.224.123.182
文章代碼(AID): #1BQezU7_ (Education)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BQezU7_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