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救師資 教部擬增加公費生

看板Education作者 (Eous )時間15年前 (2008/11/30 00:35), 編輯推噓2(2016)
留言18則, 6人參與, 4年前最新討論串4/5 (看更多)
※ 引述《kevinjl (無神論者-無神得自由)》之銘言: : 應該對照 西嶼國中那篇新聞來看 : 就知道 為甚麼要增加公費生了 : 是因為有西嶼國中所發生的現象 : 所以產生需要有較優秀的公費生的需求 公費生的問題可以用作以下幾點討論: 首先是公費生是否能提高教師素質? 現行制度下,一方面開放師培名額,另一方面缺額減少, 雖然衝擊傳統師培學校分數下降,但基於教師職業仍舊吸引人, 故競爭者眾,就我看到的狀況,競爭的機制使新進教師程度都很好, 至於進入之後是否因為制度沒有push教師繼續進步,而鬆懈等問題是後面的問題。 故目前看來雖然師培學校分數下降,但師資並沒有因而變差的現象產生, 這種恢復公費的論述在我看來只是要救教育大學跟師範大學, 其次講到偏遠學校問題, 提高公費生比例是否可以可以解決偏遠學校師資問題, 首先是師資素質問題,公費生是否可以保障師資素質? 就傳統公費制度而言,只能保障進入公費門檻時候的學生程度, 卻沒有辦法確保四年之後的程度, 故有優秀的教師,但也有混吃飯的老師, 因為根本就沒有制度去監督。 再者,討論偏遠學校的問題, 偏遠地區找不到老師通常兩個原因,第一個是太遠了,沒學生要去考, 要不然就是考上了同時也考上其他地方,就跑掉了, 要不然就是教師流動率高,待不久, 不過這是結構性的問題。 第二是這些地方基於總額控管的限制,根本不開正式缺,難怪沒有人要去考。 公費制度雖然可以提供偏遠地區學校師資來源,素質問題前面已討論過, 不過除非制度可以逼迫教師留住而不跑掉,不然傳統公費制度也沒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這裡可以延伸思考的是,現行公費生難道不夠應付偏遠地區教師缺額的問題? 還是這些公費生先到偏遠地區服役,期限額滿後利用其他管道來還是跑掉, 那麼,這就不是增加公費生比例可以解決的問題了。 我本身是師大畢業,目前在某學校實習, 就我看來,公費制度跟現行師培制度只是思考觀點的差異, 而傳統公費制度只能保證進入師培系統學生的素質,卻沒辦法確保四年後的師資素質, 就目前結果來看,現行師培制度也未導致師資水準下降, 只要教師職業誘因存在,就能吸引人前來競爭, 而透過競爭機制是可以使新進教師維持一定水準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22.82.90

11/30 08:46, , 1F
我對第一段教師素質的比較很感興趣,請問
11/30 08:46, 1F

11/30 08:46, , 2F
這是如何比較得到這個結果?觀察?
11/30 08:46, 2F

11/30 08:47, , 3F
剛好幾年前有一次機會到教育部和師範院校
11/30 08:47, 3F

11/30 08:47, , 4F
的教授開會,聽到了師大的教授在談論現在
11/30 08:47, 4F

11/30 08:48, , 5F
的學生和以前程度差很多,台上講什麼,台
11/30 08:48, 5F

11/30 08:48, , 6F
下常聽不懂,要講解好幾次。
11/30 08:48, 6F

11/30 08:49, , 7F
這是教授們的看法,參考參考就好。
11/30 08:49, 7F

11/30 13:58, , 8F
我也是這樣覺得 看到不少都只會考試的
11/30 13:58, 8F

11/30 22:15, , 9F
這只是我個人的觀察
11/30 22:15, 9F

11/30 22:16, , 10F
師大的學生素質確實不如以往
11/30 22:16, 10F

11/30 22:16, , 11F
不過我看到的是能通過教甄的
11/30 22:16, 11F

11/30 22:16, , 12F
除了筆試好,試教也有一定水準
11/30 22:16, 12F

11/30 23:35, , 13F
我也對你第一段看法 持疑
11/30 23:35, 13F

12/01 13:00, , 14F
教授的話只能當參考用!!
12/01 13:00, 14F

12/01 18:18, , 15F
可惜推動政策的 很多是教授...Orz
12/01 18:18, 15F

12/01 18:18, , 16F
忽然想到 http://0rz.tw/183Vl 要亂搞 就
12/01 18:18, 16F

12/01 18:19, , 17F
搞吧 Orz 轉吧 七彩霓虹燈...
12/01 18:19, 17F

07/07 13:14, 4年前 , 18F
我對第一段教師素質的比 https://noxiv.com
07/07 13:14, 18F
文章代碼(AID): #19CMzN5T (Education)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9CMzN5T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