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請問二氧化碳量跟土地使用的直接關係

看板Ecophilia作者 (cwkao)時間15年前 (2009/05/15 22:58), 編輯推噓3(300)
留言3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4 (看更多)
※ 引述《airportman (波)》之銘言: : ※ 引述《skinmouse (aso)》之銘言: : : 大家好~ : : 因為我要做報告但是找不到低碳跟土地關係的直接資料 : : 我想請問碳排放量跟土地之間的直接關係?? : : 怎樣的土地的使用才能達成低碳的目標?? : : 謝謝 : 在這邊做個筆記式回答,請版友補充。 : 。交通運輸的碳排放約佔一般城市的40%-50%,減少交通運輸量即是減少碳排放 : 。減少交通運輸的土地規劃→住商混合、市區有大眾捷運並抑制小汽車進入 : 。住商混合意思是要縮短上班通勤可能、以及晚上去採買的運輸。相對是美國郊區化 : 的生活,連去買東西都要開車。一般而言,台灣的都會多是住商混合,連很多工業區 : 也都已經住商混合了。不過因為台灣的城市規模普遍較小,就算有專門的辦公大樓、 : 商業區、工業區,也離住宅地區不至於太遙遠。 : 。擲得注意的是台灣中上階級(有車階級)住宅郊區化的現象,是土地規劃問題。而他們 : 5分鐘路程也開車的毛病就不是土地規劃問題了。 : 。是否有大眾運輸網和土地利用也有關係,比如高鐵、台鐵、捷運、便捷公車。然而 : 台灣的例子都不好。台北羅斯福路捷運線吸引的多半是原有的公車族,開車人口仍增。 : 遑論工業區坐落在便捷大眾運輸路線以外的高雄市、台中市與竹科。如果正常發展,這 : 部分與都市行政有比較大的關係。 : 。生產銷售的網路也與交通運輸有關,土地利用有關。 : 。舉例北港果菜批發市場菜一早往北送到台北與台中兩大快都會市場。這癥結在於中 : 南部是果菜種植的大宗。每日的運輸耗油與碳排放當然高。只不過,北部地區的果菜量 : 與種類不足以支撐台北多樣化的餐飲與飲食人口。 : 。所以要推動"在地生產、在地飲食"這樣的概念,減少運輸造成的碳排放。特別是冷藏 : 運輸,或是運輸後還要冷藏,比如買現打果汁而不要買冷藏運輸的果汁包裝飲料。 : 。雖然這麼說,不過除了澎湖產物來台需要坐飛機外,最遠的台東到台北,距離也不遠 : 碳排放量其實可以沒這麼大,反而還可以去提高運輸效率、減少氮肥、增加直接銷售、 : 提高賣場的冷藏能源效率...這些手段減少的碳排放應該可以很多。 : 。新市區與道路的規劃也與土地利用有關。來說林口長庚醫院週遭。 : 。林口該區以前被規劃為台北都會的住宅替代區域的新市鎮,當時以居民都有車,來往 : 走高速公路為主。結果林口該區公寓蓋好後,當地生活機能不佳,大眾運輸很爛, : 所以房子賣的不好,榮登新市鎮開發失敗案例。 : 。現在隨著大專、醫院與經濟水準提高,林口定居的人多了起來。而捷運現在才要建設 : 。遠離都會區的新市鎮開發在低碳時期已經退流行,除非是有大眾運輸節點,或是像英 : 國最近一例環保新市鎮,不但希望環保,也希望能做到一定程度的就業與生活機能自我 : 滿足。這樣才可以減少碳排放。 : 。都會區的工業區、商業專業區、豪宅專業區,也應如此思考規劃。 : 。值得注意的是,藍領階級可能擇機車不花錢坐公車、豪宅階級就算住市區去7-11也 : 會開車(因為太笨之類的)。這些考量也應該一並考量到土地規劃上去。比如,豪宅區 : 整個圍起來讓他們安全的在裡面逛街,不要到危險的道路上來,可能會被攤販絆倒 : 以上 這個問題範圍很大,而且碳排量會隨著土地利用過程而有所差異,例如同樣一公頃的稻田 耕種方式不同,就會有高/低碳農地的差別,如果真要討論,會沒完沒了。而且目前還有很 多土地利用的排碳量學界還沒有定論。以下提供一些我所知道的資料(主要是鄉村地區): 1.森林。原始森林是很大的儲碳區但不是主要的吸碳區(CARBON SINK),相反的原始森林 每年都會排放一些碳到大氣,所以是CARBON SOURCE。新生的森林會吸收大量的碳,但也會 隨著樹木的物種不同而異。截至2050年為止,大約有3300MtCO2經由AFFOREST被吸收。 伐木不盡然是"高碳"的土地利用,重點是怎麼伐,有許多ENVIRONMENTAL NGOs在tropical forest areas推動低碳的伐木。焚燒森林才是最大的排碳來源。 2.農地。管理良好的農地和牧草地不只低碳還能吸碳。所謂管理主要是指耕作方式 (施肥,灌溉,多種或單一作物,翻土...)和畜牧方式(牲畜的數量,牧草維護...)。 詳細資料可以參考IPCC 2007 REPORT (WORKING GROUP III),FAO的出版品,還有R. Lal 的papers 3.土壤。上述的土地利用都會涉及土壤品質,影響土壤的排碳量。將自然植被轉換成 農業(廣義)會造成多達60%~75%的soil organic carbon流失,妥善維護水土的土地利用方 式可以吸收150(乾燥地區)~1000(溼潤地區)kgC/ha 有些文件沒帶在身邊,所以暫時先降子囉,有問題再討論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4.8.133.47

05/16 01:11, , 1F
推!
05/16 01:11, 1F

05/17 08:54, , 2F
05/17 08:54, 2F

05/17 10:06, , 3F
推…提綱挈領
05/17 10:06, 3F
文章代碼(AID): #1A3OC8d_ (Ecophilia)
文章代碼(AID): #1A3OC8d_ (Ecophil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