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想請問古典模型小問題

看板Economics作者 (nO1dC)時間11年前 (2012/08/31 12:15), 編輯推噓1(101)
留言2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3 (看更多)
非常感謝你!!!我瞬間瞭解了 那不好意思再請問! 技術進步後,A增加 導致勞動需求增加的想法為何? 是因為技術進步,同樣勞動下總產出會增加,所以願意僱用更多的勞動來增加產出。 這樣想對嗎? 當勞動需求增加,線旋轉右移後,名目工資也上升的想法為何?是因為產生勞動超額需求嗎? 謝謝!! - ※ 引述《redpop (poopoo)》之銘言: : ※ 引述《dcheng202 (nO1dC)》之銘言: : : 古典的總體模型中,技術進步A上升會使勞動需求右移,但資本累積的話為何也是只有勞動需求右移而勞動供給不變? : : 勞動供給需求線都有K不是嗎?還是資本累積不算K? : : 當勞動供給增加,例如外勞移入,為何供給線是平行移動而不是旋轉 : : 謝謝 : 回你: : 古典模型中,勞動供給曲線的函數裡是沒有K的(請查證),最典型的函數是設定一組 : 工資與勞動量的對應關係. : 關於問題二的思考點是外勞移入的勞動增量是否會隨著工資率愈高呈現遞增的情形, : 如果是,則使得在低工資率時新舊勞動供給曲線間隔小,而後愈趨遠離,此即為(旋轉) : 如果否,則代表勞動供給的增量是固定的(就是平移)ex 政府允許外勞固定配額增加 : 通常造成曲線旋轉的設計時是假設外勞供給變數a與勞動供給為倍數關係,而平移則是 : 設計外勞供給變數a在勞動供給函數中為一個"加項".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3.199.166

09/01 05:14, , 1F
勞動需求線上 每一個勞動量對應的工資是最後一單位勞動投入
09/01 05:14, 1F

09/01 05:15, , 2F
的邊際產出
09/01 05:15, 2F
文章代碼(AID): #1GG3fHOP (Economics)
文章代碼(AID): #1GG3fHOP (Econom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