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國民所得恆等式/凱因斯簡單模型

看板Economics作者 (暴君)時間12年前 (2011/11/16 23:21), 編輯推噓4(408)
留言12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4 (看更多)
※ 引述《lifegame (??)》之銘言: : 想跟各位高手請教一下 : 凱因斯簡單模型會用到國民所得恆等式的部份 : 總注入=總漏損 : GDP=Y=C+I+G+X-M : =C+S+T-F : 想請教一下,這個C : 注入的C不是有含外國品的購入 所以後來要一起扣掉M : 可是變成漏損的時候卻沒有考慮到這部份? : 因此,上下兩個C應該是不同的C吧? : 不太明白為何能夠兩邊直接消掉? : 不好意思,因為初學經濟學,若問題太腦殘請各位包容! 老實說,我原本想叫你直接看書,對你比較好, 但想到我以前常常繞著老師問笨問題,所以就起了同情心了...呵 首先,你必須知道C+I+G+X-M是屬於國「內」生產毛額, 而C+S+T是屬於國「民」生產毛額,因此要扣除「國外淨要素所得」, 兩者並不相同,所以不要再考慮M了 另一方面,C=Cd+Cm,其中Cd是消費本國產品,Cm是消費外國產品, 而為了計算國內生產毛額,必須扣除Cm,M就是所有進口的數額, 換言之,Y=Cd+Id+G+X---->Y=C-Cm+I-Im+G+X=C+I+G+X-(Cm+Im)=C+I+G+X-M 而Y=C+I+G-F中的C也是「總消費」,與C+I+G+X-M的C都一樣, 你所列出的式子中的C,兩者並無不同,自然可以消掉啊... 至於,簡單凱因斯模型,基本上只要知道總支出式, 然後帶入均衡條件(即S=D),就可以得到產出了。 進一步言之,45度線就是簡單模型的總合供給線, 與總支出(總合需求線)線相交,其橫軸的值就是產出, 一般而言,我們假定投資是定值,原因在於利率是貨幣是獨立解的, 因此投資也可以當作「外生衝擊」,政府支出就是財政政策當作「調節」, 而貨幣政策,由於設定了「流動性陷阱」而基本上不談... -- 身非菩提樹,心非明鏡台, 何必勤拂拭,難免惹塵埃                    -----暴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249.154.210 ※ 編輯: stevegreat08 來自: 111.249.154.210 (11/16 23:30)

11/17 00:12, , 1F
謝謝你精闢的回答 >"< 可以再請教一下那..
11/17 00:12, 1F

11/17 00:13, , 2F
這個恆等式為什麼不是 GDP=Cd+S+T-F ?
11/17 00:13, 2F

11/17 00:14, , 3F
這樣這個GDP不就也把Cm計算進去了...?
11/17 00:14, 3F

11/17 00:15, , 4F
我現在會乖乖去把書再多看幾次.....
11/17 00:15, 4F

11/17 00:20, , 5F
GNP與GDP定義不同....因為GDP=GNP-F
11/17 00:20, 5F

11/17 00:48, , 6F
嗯嗯我知道..不過這裡不是都在說GDP??
11/17 00:48, 6F
對,所以必須將GNP=C+S+T,扣除F啊, 再說了,民眾消費本就會買本國貨,也買外國貨啊, 所以不是計算國內消費,否則我能不能用儲蓄買國外資產?

11/17 02:38, , 7F
我剛頓時明白了!!!一個是進(注入) 一個是出(漏損)的關係
11/17 02:38, 7F

11/17 02:41, , 8F
樓上原本也很困惑嗎XD?? 還是謝謝大家的提點~~
11/17 02:41, 8F

11/17 12:06, , 9F
借串問一下 為什麼企業的借款不會出現在循環圖中呢
11/17 12:06, 9F

11/17 12:11, , 10F
另外C+S+T不是人民對所得的分配嗎 好像和GNP沒關聯?
11/17 12:11, 10F

11/17 12:15, , 11F
第二個問題當我沒問 抱歉= =
11/17 12:15, 11F
來,我們先討論一下,GDP支出面各部份的關係: 首先是消費,包含非耐久財、耐久財與服務等,但不含購買股票、房子等, 因為股票算是一種形式的儲蓄,只不過用股票方式持有, 房子則只有計算興建的部份,買賣房子只是產權移轉,非消費或儲蓄 其次是投資,包含了固定投資與存貨變動量, 固定投資包含興建廠房、添購設備與攤算折算等, 存貨是還未做好或屯置倉庫的部份,將會在下期賣出, 投資金額很大,企業不可能每次都是自有資金, 所以都要與銀行借錢(間接金融)或印債券、股票(直接金融), 無論何者都是借款,因此說民眾買股票不能算GDP就是因為這裡會重複覆計算 再次是政府支出,包含消費性支出與移轉性支出,但只計算消費支出, 消費性支出包含一些必要維持政府運作的支出, 移轉性支出就是補助啦、補貼啦等等,這部份當作「賦稅的減項」, 另外政府也可能會有投資,但已經計算入固定投資中, 最後是淨出口,一般而言我們會看經常帳與資本帳等,這應該也不用我多嘴了 當然,也可從「封閉體系」觀察,就能去掉「淨出口」與「國外淨要素所得」, 如此就能GDP=GNP了,這也是各教科書中除了討論國際貿易外的主要模型。 因此,就支出面而言,Y=C+I+G,就收入面而言,Y=C+S+T, 兩邊等號相同,即C+I+G=C+S+T,此時兩邊的C可以都消掉,因為都是一樣的, 就能得出I+G=S+T,把T踢到左邊,就是I+(G-T)=S,然後我們設定「政府收支平衡」, 那就是所謂「投資等於儲蓄」,也就是廠商需要的資金由民眾提供, 進一步而言,民眾存到銀行的錢,被廠商借出來去投資,這是「間接金融」, 另外還有股票市場、債券市場,即民眾儲蓄改為股票、債券持有, 以上都可以稱為「可貸資金市場」或「借貸市場」。 當然一般我們會把銀行拿掉,把股票當成永續債券,那就是債券市場了, 債券市場是透過「利率」調節的,也就是可貸資金供需決定均衡利率, 一般來說,凱因斯會把債券市場藏在貨幣市場後面,所以看貨幣市場就是債券市場, 古典模型則多依「賽依法則」,把商品是藏在債券市場後面,所以看借貸市場即可, 但新古典模型用的分析方法多是凱因斯模型的方法,只是供給的構成不同而已, 至於Barro教科書中,商品市場的價格是利率,事實上他又回到古典模型的精神了, 只是並非用「賽依法則」導出,而是用「個體基礎的總體行為方程式」導出, 看似一樣,但韻味又與傳統模型有些不同,我似乎又多嘴了... ※ 編輯: stevegreat08 來自: 111.249.154.210 (11/17 13:05)

11/17 17:19, , 12F
補充一下,GDP是「流量」概念。
11/17 17:19, 12F
文章代碼(AID): #1EmzJ_Vo (Economics)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EmzJ_Vo (Econom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