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修習實變(real analysis)

看板Economics作者時間13年前 (2010/10/19 15:45), 編輯推噓2(202)
留言4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5/5 (看更多)
※ 引述《ecogame (卒攻王側)》之銘言: : 這本也可以參考一下: : Marsden, J. E. and Hoffman, M. J. (1993), : “Elementary Classical Analysis,” : 2nd ed. W. H. Freeman and Company. : ==== : 注:下面說的和實變數分析無關 : 假設你要解釋如何從ㄅ點走到ㄆ點(即解釋經濟現象), : 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走直線,代表你的經濟直覺很強. : 若是繞了一大圈才走到ㄆ點,如同振波一樣,只能說你有下過苦工而已. : 再者,以計量而言,把模型用的那模複雜,異質性,自我相關,再來個追蹤資料,單根, : 把所有教科書上學到的通通加到模型裡面,再偷偷的DATA MINING一下. : 到最後根本不是在研究經濟學,感覺比較像是在研究 GAUSS 程式語言. : 結論是,能不用數學就不要用數學,邏輯推論就可以了. 在下提出一點心得, 一開始我根本沒有所謂的上焉者的"經濟邏輯", 也許是本人根器太差的關係... 但是如果老師打個比喻, 講個故事給我聽, 那我就可以聽懂了 把這句話的一些字換成數學, 本是一樣的事情 如果老師做個假設, 寫成數學, 經過一些訓練, 那我就可以聽懂了 只是比喻講道理的方式不一樣而已, 多一點工具總是不錯吧~ 只要能讓別人領悟本來所不知道的東西, 上焉者與下焉者也許沒什麼差別... 都僅僅是道理的載器而已 正所謂, 偏好不同而已 更何況,對一些知識的愛好者而言 同樣的道理可以用不同的工具/語言顯示出來, 是多麼可愛的事情 但經濟也許就很沒有個實際的東西在那 也許, 就會有鸚鵡學舌的情況, 而推論出不合實際的結論了 溝通還是需要個共通的語言 在跟語言不通的人溝通時,數學有時候就很好用了,講半天外國語言他聽不懂的事 寫個式子, 秀個程式他就懂了 也許張大春的比喻比較好理解 (節錄) ...........所以《說苑‧卷十一善說》裡有這麼一則故事: 有賓客對梁王曰:「惠子就是會打比方,你不讓他打比方,他甚麼話都說不上來了。」 梁王第二天見了惠子,就跟惠子說:「先生你有甚麼話、甚麼理、甚麼事,但請直說,別 打譬喻。」 惠子說:「現在有個人,不知道彈弓是個甚麼東西,一旦問起來:『彈弓長甚麼樣兒?』 您要是跟他說:『彈弓就是彈弓的樣兒。』這樣,他能明白嗎?」 梁王說:「那是不能明白。」 惠子接著說:「那麼就換個說法:『彈弓的形狀就像弓,但是用竹片作弦。』這樣說的話 ,能夠明白了嗎?」 梁王說:「這樣就能夠明白了。」 惠子又說:「言談說話不就是這樣嗎?用人所已經瞭解的,來說明人所不瞭解的;如今王 不讓打比喻,怎麼能把話說得明白呢?」 梁王立刻說:「明白了。」 這是一段十分幽默的記載,同樣的話抬到邏輯學家面前,一定還是會招致申斥;因為純就 邏輯上說,任何類比推理都是不能成立的。梁王在一聽見「今有人於此而不知彈者」卻沒 有及時制止,就表示他已經上當了。儘管,在前一天提醒梁王注意此道的未必是個進讒之 人──甚至很可能還是個能夠深思熟慮、不為詖詞所惑的智者,但是防範「非合於名理」 的真知灼見畢竟不敵譬喻之動搖也疾,浸潤也深。 於是,我常常試著在跟孩子們說話的時候,刻意在他們述說了某事之後緊接著試探性地問 一聲:「就好像──?」 有些時後,他們會把要說的事重新說一遍。妹妹張宜往往沒有耐心思索,就會說:「就這 樣,沒甚麼好像的。」哥哥在不會打比喻的時候會出現這樣的句子:「巴小飛跑得很快, 就好像甚麼也不像的他自己一樣。」 但是我鍥而不捨、試著「點燃譬喻之火」的努力終於有了一點回應。張容忽然跟我說:「 鋼琴底下有一根棍子,彈的時候會把聲音變小,就像是走在旅館的地毯上一樣。」他妹妹 立刻搶著(像是參加一個譬喻大賽那樣)告訴我:「我吃的柳丁扎扎的,好像三角形尖尖 的沙子戳在舌頭上一樣。」 比喻使人快樂。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4.82.242.7 ※ 編輯: killerq 來自: 144.82.242.7 (10/19 16:02)

10/19 16:04, , 1F
Varian的個體就是用經濟直覺解釋經濟現象(加上少許的數學)
10/19 16:04, 1F
※ 編輯: killerq 來自: 144.82.242.7 (10/19 16:11)

10/19 16:09, , 2F
數學會忘記,但是邏輯分析(含經濟直覺)只會越用越強.
10/19 16:09, 2F

10/19 16:11, , 3F
很多人都把學習經濟學的目的誤認為解考題,或參加考試.
10/19 16:11, 3F

10/20 00:29, , 4F
感謝分享!
10/20 00:29, 4F
文章代碼(AID): #1ClKoNpq (Economics)
文章代碼(AID): #1ClKoNpq (Econom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