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貧富差距之廠商篇

看板Economics作者時間13年前 (2010/08/30 10:11), 編輯推噓3(304)
留言7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4/4 (看更多)
※ 引述《octopusy (gg)》之銘言: : 非常感謝前輩的鼓勵XD : 在當今市場上環境跟科技變化快速,這導致說企業要求新求變的速度變快了 : 若在30年前,大家的營運方式跟策略可能不需要去想著怎麼改變。 : 這種環境變遷的速度,加速了淘汰率。 : 先透過革新找到生存之到的,通常就是勝者。 : 而殘酷的事實是,市場有時是無法容得下未能改變的廠商, : 在他們來不及改變時就遭到淘汰了。 : 成功與失敗變得非常的明顯,似乎快要沒有中間地帶, : 想要安安逸逸的當個經濟利潤=0的地區小店家,也變成了奢侈的夢想。 : 社會的趨勢,像是潮水往兩邊分開,競爭成功的往上,失敗的往下。 : 於是M型社會漸漸的成型。 : 世界常是相對的,當某的企業有越大的成功,往往意味著另一家企業越大的失敗。 : 當某些成功者越來越富有,往往意味著失敗者越來越貧窮。 : 不過貧窮感也是主觀的感受,如果我吃泡麵別人都吃牛排,我就覺得很窮。 : 我吃泡麵別人吃泥巴,我就覺得很富有。 : 分享ㄧ些想法~ 回個M型這種東西, 事實上網路資訊的流通性, 大大的降低了創業的困難度 不一定需要實質的土地, 勞力需要的是實質的成果而非重複性工作, 你的資本很有可能只需要一台好的工作站, 而所謂創業的創意, 更有各種不同產業/產品/專利的實質參考, 現在這些資訊非常龐大 .com不會是單純做一個夢, 靠某種東西發一筆財,(若是這種祈求, 那賭博會快點) 而是實質的降低營運/資訊/開發等等的各種成本與風險 10年內最顯著的例子就是像mp3這種爛田, 搭配上當初的爛公司apple, 透過創新的經營手法, 一樣可以創造巨額的利潤, 而不管sony的walkman還是samsung都是被打得亂七八糟, 相對於最近蛋塔化的電子書, 從台灣廠商的嘴裡往往都是賣出最便宜最棒的"閱讀器", 就實體書來看, 也許道林紙/聖經紙/平裝/精裝會影響妳閱讀的舒適感, 但絕對不是書本銷售的主要推動能力, 在產業鏈上的loser,aka 台灣廠商, 往往選擇了最低物料成本的經營(最低物料成本未必是最低經營成本, 也未必是最低風險) 這些廠商之所以窮, 是因為它相信這輩子只能窮, 看一下台灣經營萎人最常的說法都是, 台灣市場太小, then blah blah blah, 但若是往北看一下韓國, 當初人家在吃土的時候, 按照這種標準, 大概要被這些萎人當成迷你市場, 選擇"自己相信"的最低成本, 我流的經營模式 還有另一個範例, 像是包含設計與品管的無控管外移至中國大陸, 中國大陸有很多人才, 平均cp值比較高, 不代表把工具搬過去, cp值高的人就會自動跑進妳搬過去的辦公室裏面, 而這些老闆買到了黑心原料/請到了黑心員工, 才回來哭哭要鳳還巢, 想把自己的錯誤經營轉嫁到公部門 ? 前年我有一個小客戶在中國大陸進行模具開發, 整組價格低了10萬, 嚴格來說就是2個普通rd的一個月薪水 但是整體開發的品質, 在同樣時間內, 完全不符合商業化品質, 造成延後半年進入市場, 結果就不用再多提 至於無法當地區的小店家而言, 這對於雙方都是好事情吧, 舉個台灣最喜歡講得天花亂墜的英文教學, 你可以選擇去上啥地球村的課程, 或者是去訂英文雜誌, 或者是自己從網路看CNN/NBC英文頻道, 或者是VOA 而網路教育的部分, 台灣英文教育的牛皮吹了好久, 你可以參考一下外國的english town這個英文教育網站, 相對於實體課程, 你可以24小時都學習, 相對於補習, 成本也極低 (1年1萬多), 一般你我他的消費者, 若是能夠接受這種學習模式, 則地區性的補習班實在就很難看出有甚麼吸引性, 但是對你我他的消費者來講, 豈不就能夠用較高的成本效益去取得技術與能力? 國際化降低交易成本, 就客觀性來說並沒有甚麼壞處, 至於外部性這種東西, 並不能成為拒絕降低交易成本的理由吧, (除非外部性的社會成本 經評估是顯然大於自由化的成本?) 而且因為傳遞成本的降低, 越來越能夠針對特殊的客群來進行服務, 這在地理上雖然不是"地區性", 然而就行銷上來說, 市場區隔達到的行銷結果是一樣的 寫一支摸一下螢幕就搖胸部的軟體, 就可以在apple app store上得到一定的獲利, 在以往非國際化以及開放性的市場下, 是不可能達到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210.106.78

08/30 10:34, , 1F
感謝分享!
08/30 10:34, 1F

08/30 11:48, , 2F
推! 好幾個觀念咀嚼在一起 真是不一樣
08/30 11:48, 2F

08/30 11:49, , 3F
台灣的廠商很容易聯想到"工廠" 國外的則是"公司" 哈哈
08/30 11:49, 3F

08/30 13:03, , 4F
聽聞台灣電子書廠商在這方面做得很差,將書籍雜誌直接擺上
08/30 13:03, 4F

08/30 13:05, , 5F
智慧手機就出去銷售,許多歐洲廠商則努力讓電子書更易於使
08/30 13:05, 5F

08/30 13:06, , 6F
用閱讀攜帶,兩者在觀賞的流暢性一比立見高下
08/30 13:06, 6F
妳指的大概是content provider的部分, 這可以是出版商, 也可以是電信商, 也可以是閱讀器製造商, 也可以是平台提供者 妳指的是遠流那套金庸機? 她也搞了一個購書平台 然而個人對於這種有嘗試但是做不是很理想的, 反而是抱持比較正面的態度就是了 相對應的在電信商有個中華電信的hami, 個人就認為那東西是爛到爆炸 原本上文所要批評的是那種只做best price reader的台廠 用很直覺得比喻就像是, 假如你要跟可口可樂競爭, 妳應該不會把養樂多裝進一個新型的曲線瓶, 然後宣稱將來會做出最棒最優的曲線瓶 然後期待銷售額衝上天際? 中文閱讀一個獨特的地方是有人喜歡直書, 不像英文就是橫書, 文字的結構複雜, 要留下書籤就要考慮到輸入法的I/O裝置, 而整體的閱讀習慣上, 傳統書也有另一種特殊的習慣, 就是書本跑到哪邊都能用, 都長的一樣, 筆記做了帶到哪邊都能看是非常重要的 用蛋塔一點的說法叫做雲端服務, 在amazon上是whispersync 這不只方便攜帶, 而且還不需要整理書, 也可以搭配個人化做推薦與行銷 而且WWW形式的讀寫習慣也不斷演進, 近來很多blog的寫手,寫得比爛書還有價值,也很多人閱讀 個人對個人的銷售行為, 會類似itune在音樂上的型態改變, 也會在這邊有類似的作用 其它方面細節太深, 網路資料也很多, 不多提 ※ 編輯: ealvis 來自: 218.210.106.78 (08/30 14:14)

08/30 14:28, , 7F
感謝關鍵字,再去找找相關資料
08/30 14:28, 7F
文章代碼(AID): #1CUnDLPl (Economics)
文章代碼(AID): #1CUnDLPl (Econom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