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又是一題機會成本(這次有考選部的答案)

看板Economics作者 (我心甘情願)時間15年前 (2009/04/25 16:02), 編輯推噓2(202)
留言4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5/6 (看更多)
※ 引述《tsiunglin (逍遙)》之銘言: : ※ 引述《zevin (我心甘情願)》之銘言: : : 爬完一連串機會成本的文章 頭都快昏了 : : 我怎麼不記得七八年前學這個的時候有這麼複雜XD : 一、所謂機會成本,有兩種情形: : 1.在某一特點、任何人往往都有一種以上的選擇機會,在其他條件都相同的情形下, : 「機會成本」是指所有放棄掉的機會中,價值最高者。 : 2.若有多種選擇機會,只能選取一種為之,而選擇後所花的代價或遭受的損失亦為「 : ^^^^^^^^^^^^^^^^^^^^^^ : 機會成本」 : 二、又根據機會成本的定義: : 機會成本 = 外顯成本(又稱為「會計成本」) + 內隱成本 爬了很久的文 看到很多人都這麼說 請問這個定義到底是從哪來的呀?? 我查了手邊的教科書:Microeconomics, Pindyck and Rubinfeld Opportunity Cost的定義為: Cost associated with opportunities that are forgonewhen a firm's resources are not put to thier highest-value use. Wiki查到的oppportunity cost的定義為: the value of the next best alternative foregone as the result of making a decision. 從哪裡看出來機會成本是外顯成本加內隱成本了?? By the way, 我也同意這只是定義問題 重要的是機會成本的概念 : 三、原題目題意為: : 今年蓋:花費1億元,可獲得1.2億的商機 : 明年蓋:花費1億元 : 所以根據上述公式,若決定「明年蓋」,不只是要花費1億元的興建成本,還會損失1.2億 : 元的商機,則機會成本會等於: : 機會成本 = 外顯成本 + 內隱成本 : 選擇明年蓋的機會成本 = 1億元 + 1.2億元 = 2.2億元 : : BTW 我跑去查了一下wiki對於機會成本的說明(手邊沒教科書) : : wiki裡的一個例子是這麼說的: : : A person who invests $10,000 in a stock denies herself or himself the : : interest that could have accrued by leaving the $10,000 in a bank account : : instead. The opportunity cost of the decision to invest in stock is the value : : of the interest. : : 此例子中, 拿一萬元去買股票的機會成本, 是一萬元存在銀行的利息 : : 儘管一萬元確實是買股票的成本 : : 我們也可以說 不買股票就省下一萬元 : : 但是wiki並沒有把一萬元納入機會成本中 : : 若以此例類推原po的題目 那機會成本應該只有1.2億 : : 蓋道路花的1億元不應該算是機會成本 : : 就好像買股票花的一萬元不是買股票的機會成本 : : 我不知道wiki講的是不是一定正確啦 : : 但是我比較喜歡wiki的這種講法 : : 感覺更符合機會成本的直觀 : : 僅供大家參考 : 關於Z大您所引用的這段資料,我覺得兩個例子不能這樣相比,因為: : 1.原題目所要問的是:「選擇今年蓋或明年蓋」的機會成本 : 2.而您所舉的例子意思是:「選擇哪個報酬率」的機會成本 : 我舉個比較淺顯的例子來說明為什麼不能這樣比: : 1.今天我跟某大老闆約吃飯談生意,我有兩個選項可以選:準時到或遲到。但不論我準 : 時到或是遲到,這頓飯都一定會吃,而且都是由我買單,而吃這頓飯錢要1億元。但 : 是呢,如果我準時到,這位大老闆會給我一筆1.2億元的訂單;若是我遲到,我就拿 : 不到這訂單。 →這就是原題意的概念 : 2.我有1億元,我正在考慮要把這1億元存在A銀行或是B銀行。 : →這是Z大您引用的例子的概念。您所引用的例子,其實說穿了不就只是在選擇「 : 要哪個報酬率」嗎?投資股票是為了報酬率,放在銀行也是有報酬率。再簡而言 : 之,這就像「有兩份不同薪水的工作讓您挑選」的問題了。 這麼想似乎稍嫌狹隘了一點 看起來像是選擇報酬率而已 但是如果沒有投入1億元 拿得到報酬嗎?? 沒有投入1億元 拿不到銀行的利息 沒有投入1億元 賺不到股票資本利得或股利 或許你會覺得 1億放到銀行帳戶 或是買了股票 1億還在那裡 並沒有消失 但是銀行帳戶跟股票 或是任何其他有價證券 它們終究跟現金是不同的 這跟1億元換成一條道路 或換成一批機器設備等行為 本質上並無不同 蓋道路對國家而言是投資行為 買股票對個人而言也是投資行為 投入的錢都可以視為成本 有兩份不同薪水的工作讓您挑選?? 但是工作本身就沒有成本嗎? 付出的勞力 犧牲的健康 通車的車資等等...也都是成本 機會成本的概念就只是指放棄而價值最高的選擇 但是否要將所做的選擇本身的成本計入機會成本 只是定義問題罷了 我昨天請教了一批在中研院從事經濟研究的教授原po的問題 他們也覺得1億元或2.2億元都沒錯 只是看要用哪一種定義 說穿了也不是很重要 重要的只是那個概念而已 不過我提出wiki的例子只是供個參考 以wiki的定義來看 所做選擇本身的成本是不計入機會成本的 例如: (節錄自中文wiki) 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是指被放棄而價值最高的選擇,又稱為「替代性成本」, 就是俗語的「有得必有失」[1]。例如在選擇了甲項社會福利政策後,受到固定資源的限 制,便失去選擇國民住宅政策的機會,則選擇國民住宅政策的機會即為選擇甲項社會福利 政策的機會成本 [2] 。 在生活中,有些機會成本是可以用貨幣來進行衡量的。例如,農民在獲得更多土地時,如 果選擇養豬就不能選擇養雞,儘管可能存在第三種選擇(例如牛),假設農民的選擇優先 次序依次是雞、豬、牛,養豬的機會成本就是放棄養雞的收益,養雞的機會成本便會是放 棄養豬的收益。 它沒有把做甲項社會福利政策本身的成本計入機會成本 也沒有把養豬本身的成本計入機會成本 我個人偏好用這種定義 是因為我覺得這更直接反映了機會成本的原意 "被放棄而價值最高的選擇" 回到原po的題目 我們大可以說 蓋道路的會計成本是1億元 機會成本是被放棄的價值1.2億元的商機 所以蓋道路的經濟成本=會計成本+機會成本=2.2億元 將機會成本和會計成本分開 更易突顯出機會成本的原意 : 新手第一次發文,懇請不要鞭太大力... 我也是第一次在經濟板發文...彼此彼此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210.1.213

04/25 18:14, , 1F
為什麼我手上的書 經濟成本=機會成本XD
04/25 18:14, 1F

04/25 22:39, , 2F
也許每本書定義方法不同? 我的課本沒那樣寫
04/25 22:39, 2F

04/25 22:41, , 3F
不過怎樣定義有差嗎??重要的是有無抓到精神
04/25 22:41, 3F

04/25 23:17, , 4F
經濟成本=機會成本=會計+隱藏成本
04/25 23:17, 4F
嗯..抱歉我真的是第一次看到經濟成本=機會成本 我想可能是不同的教科書的寫法不同吧?! 這沒有統一的定義 我記得的是經濟成本=會計成本+機會成本 wiki也是如此寫的 引文如下: (http://en.wikipedia.org/wiki/Economic_cost) The economic cost of a decision depends on both the cost of the alternative chosen and the benefit that the best alternative would have provided if chosen. Economic cost differs from accounting cost because it includes opportunity cost. As an example, consider the economic cost of attending college. The accounting cost of attending college includes tuition, room and board, books, food, and other incidental expenditures while there. The opportunity cost of college also includes the salary or wage that otherwise could be earning during the period. So for the two to four years an individual spends in school, the opportunity cost includes the money that one could have been making at the best possible job. The economic cost of college is the accounting cost plus the opportunity cost. Thus, if attending college has a direct cost of $20,000 dollars a year for four years, and the lost wages from not working during that period equals $25,000 dollars a year, then the total economic cost of going to college would be $180,000 dollars ($20,000 x 4 years + $25,000 x 4 years). Retrieved from "http://en.wikipedia.org/wiki/Economic_cost" 第二段的最後一句話就是這樣寫的: economic cost = accounting cost plus opportunity cost. ※ 編輯: zevin 來自: 218.210.1.213 (04/26 00:13)
文章代碼(AID): #19yiEIZn (Economics)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9yiEIZn (Econom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