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 朱敬一: 我看自由主義者傅利曼的一生

看板Economics作者 (Back to school.)時間15年前 (2008/10/16 22:54), 編輯推噓2(200)
留言2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我看自由主義者傅利曼的一生 2008-10-15 中國時報 【朱敬一】  稍微了解經濟學的讀者都知道,經濟學界有所謂的「芝加哥學派」,主張減少政府 干預,尊重市場機能,與美國的共和黨政綱比較接近。芝加哥學派當然是以美國芝加哥大 學為重心,其第二圈的勢力範圍是拿到芝大經濟學博士學位,而後在其他地方教書、研究 、從政者為主。以各地教授為觀察點,則明尼蘇達大學與羅徹斯特大學大概是芝加哥學派 的堅強堡壘。以從政者為觀察點,則智利應該是受芝大經濟思潮影響最大的國家。此外, 每年也有為數不少的訪問學者到芝加哥大學遊學,在當地耳濡目染一年半載後,有時也就 變成了芝大學派的死忠支持者,算是第三圈的勢力範圍。  但是芝大經濟系教師僅僅卅人左右,即使加上企管學院中的相關經濟教師,也不超 過五十人。美國各大學經濟系教師人數超過五十人者滿坑滿谷,傳道授業的機會也比芝大 多出甚多,為什麼經濟學界沒聽說過什麼「加州大學派」、「紐約大學派」,卻只有芝大 學派聲名如雷貫耳呢?筆者認為,固然芝大經濟學教授的學術根基深厚,內功一流,但這 也多少與二○○六年十一月去世的傅利曼教授有關。  我們如果讀一讀傅利曼的名著《資本主義與自由》以及《選擇的自由》就會發現, 傅氏是極為聰明、極富機智、極能在言詞上抓到重點的人。這樣機敏出眾的思辨與對話能 力,在廿世紀經濟學界恐怕是無人出其右,其課堂論述自然對芝大的學生與過客有極大的 渲染力。而且,這種語言機敏功力雖然是以英文表達,但即使在中譯本的著作中卻也一展 無遺。巧的是,我在另一本中譯作品《世界是平的》中也發現了類似的精銳幽默言詞,而 作者也恰好名傅利曼,真不知這是巧合還是基因遺傳。  我不曾留學、遊學過芝加哥,未曾到該地給過學術演講,甚至不盡同意芝大學派的 若干學術觀點,當然不屬於芝大學派,但是總覺得自己對傅利曼有一種難以名狀的好感。 談理念,他大力鼓吹選擇自由,顯然是一位自由主義者。我所研習的自由主義與傅氏相差 甚多,但總是有萬法歸宗的共同理念。論批判,傅氏堪稱為知識分子,對政治權勢不假辭 色。  尼克森總統請他不要責怪為尼氏執行政策的部長舒茲(G. Schultz),但傅氏卻回 答:「我不會責怪他,我怪的是你」。他也曾說「當你站在一個公僕面前時,你有沒有懷 疑過究竟誰是主子,誰是僕人?」個人非常崇敬這樣的知識分子高度,也希望自己及所有 台灣學術界的朋友,都永遠能秉持相同的理念,對權力不卑不亢,做稱職的知識分子。  傅氏又說,「不管是什麼個性的人,要一個人承認他的重大專案計畫有瑕疵,絕對 是件最困難的一件事」。這樣的評語,用在動輒提出數百項政見的台灣政治人物,又是何 其精確呢!講學問,傅氏治學領域寬宏,從貨幣到消費、從管制到教育、從自由理念到計 量經濟,都是他專攻的範圍。像他這樣的社會科學通儒,廿一世紀後已不復見,卻也是許 多後生學者景仰的典範。  我自己大概也屬於傅利曼那種口齒機伶之人,雖然學問上差一大截,年輕的時候卻 不知天高地厚,莫名其妙得罪了不少人。傅利曼在美國學界樹敵甚多;既把芝加哥弄成一 家「學派」,自然與另一家凱因斯學派也就常有文字交鋒了。由國內財信出版的譯作《傅 利曼的選擇》一書,將傅氏與凱因斯學派之間的爭辯做了清楚的描述。隨著年齡漸長,自 己變得慈眉善目,也漸漸覺得凱因斯似乎未必與傅利曼有那麼大的差別。  凱氏身處大恐慌時代,亟思以非常簡單的言論見解呼籲政府增加公共支出,不得不 立論精簡。而傅氏在恐慌過後,再以嚴謹論證批判凱氏論見之疏鬆,自然也有補足之功。 與其說是學派歧見,倒不如說是凱、傅二人想要說服的對象不同、時機不同而已。爭到後 來,其實是學派的徒子徒孫在爭而已矣。這些小磨擦,對凱氏傅氏等大師而言,卻是一羽 難加。  傅利曼教授學問好、辯才好,掀起學界大風潮,看似處處機鋒,卻可在其傳記中看 到他的圓融一貫。所謂從心所欲不逾矩,傅氏顯然有他獨特的詮釋。 -- 我的 Blog: http://tonyy271828.spaces.live.com/ 我的經濟學 Blog: http://blog.pixnet.net/tonyy271828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231.16.160

10/17 01:47, , 1F
有點意猶未盡~ :P
10/17 01:47, 1F

10/17 20:27, , 2F
推一下Milton Friedman
10/17 20:27, 2F
文章代碼(AID): #18zrMfH2 (Econom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