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有幾題小題目不會...幫忙指教

看板Economics作者 (爽)時間17年前 (2007/08/13 11:41),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4/4 (看更多)
※ 引述《faith3929 (芳兒)》之銘言: : ※ 引述《ving12828 (☆~隨緣~☆)》之銘言: : : 一、貨幣所得未變,嗜好也未變, : : 但X產品價格下跌,結果甲就增加X產品的消費, : : 這是? : : A.所得效果 : : B.替代效果 : : 答案是A,但是我覺得是B耶 : : 所得效果的意思不是相對價格不變,實質所得變動造成的嗎 題目出的不好吧~中文通常都不準..看英文最準 這個題目應該是討論價格效果(price effect)和替代效果..而不是討論所得效果和替代 效果,若是所得不變.假格下跌造成甲增加X的產品.這就是所謂的價格效果. ~~~~~~~~~~~~~~~~~~~~~~~~~~~~~~~~~~~~~~~~~~~~~~~~~~~~~~~~~~~~~~~~~~~~~~~~~~~~~ : : 二、下列敘述,何者不正確? : : 答案是D.消費者所得增加,引起需要增加 : : 我覺得這個選項沒有錯,需求變動是本身價格以外的因素變動造成的 : : 可是答案竟然是D,其他三個選項也都正確 : : 請問D選項哪裡不正確呢 硬要說錯~~就是字打錯了..(需"要"增加)~~唉 ~~~~~~~~~~~~~~~~~~~~~~~~~~~~~~~~~~~~~~~~~~~~~~~~~~~~~~~ : : 三、今年芒果盛產,果農減價促銷,一斤芒果賣50元,二斤賣80元,三斤賣90元, : : 四斤賣100元。某家庭主婦一次買了四斤芒果,則其消費者剩餘為? : : 答案是45元,可是我怎麼算都算不出45元 : : 請問這題要怎麼解呢 : 買第一斤芒果的需求價格50 : 二 80/2=40 : 三 90/3=30 : 四 100/4=25 : 即買一斤芒果需求價格為50,買二斤需求價格50+40,買三斤50+40+30 : 買四斤需求價格50+40+30+25=145 : 再扣掉實際支付價格100,即145-100=45消費者剩餘 : 我只是試著解看看,有寫錯的地方請各位不吝指教!! ~~~~~~~~~~~~~~~~~~~~~~~~~~~~~~~~~~~~~~~~~~~~~~~~~~~~~~~~ : : 四、廠商購買機器設備所支出現金為? : : A.機會成本 : : B.支出成本 : : C.外露成本 : : D.非成本支出 : : 答案是D,為什麼?購買機器設備不是屬於會計成本嗎? 這~~這~~這~~我會計不好..無法回答你(sorry) ~~~~~~~~~~~~~~~~~~~~~~~~~~~~~~~~~~~~~~~~~~~~~~~~~~~~~~~~~~~~~~~~~~~~~~~~~ : : 五、老王經營一家玩具公司,玩具生產的固定成本為200元,總變動成本如下: : : 玩具生產數量 1 2 3 4 5 6 7 : : 總變動成本(元) 10 20 40 80 160 320 640 : : 請問在最適生產規模下,老王玩具公司玩具生產的數量應為多少 : : 答案是生產4單位的玩具 : : 我算半天還是算不出來,請強者幫忙解答 最適生產規模應落在長期平均成本的最低點(短期的話最是生產量應該是p=sac) 玩具生產數量 1 2 3 4 5 6 7 總變動成本(元) 10 20 40 80 160 320 640 LC(LAC+LTC) 210 220 240 280 360 520 840 LAC(LC/Q) 210 110 80 *70 72 87 120 *得解Q=4 ~~~~~~~~~~~~~~~~~~~~~~~~~~~~~~~~~~~~~~~~~~~~~~~~~~~~~~~~~~~~~~~~~~~~~ : : 六、最後一個問題是,有個「理論上工資愈高,平均成本必也愈高」的選項是錯誤的 : : 為什麼呢 應該說不一定..要看要看有沒有勞動曲線後彎的現象..有的話..工資高到一定的程度 勞動工時會減少..所以成本不見得會越高..(個人粗解) ~~~~~~~~~~~~~~~~~~~~~~~~~~~~~~~~~~~~~~~~~~~~~~~~~~~~~~~~~~~~~~~~~~~~ : : 不好意思,因為我周遭沒有其他人可以讓我問經濟, : : 所以只好把當天做到不懂的經濟題目拿上來問大家, : : 請大家幫忙呢 : : 感謝 ~~~~~~~~~~ 希望有幫到你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0.192.42.151

08/14 19:29, , 1F
謝謝你^^
08/14 19:29, 1F
文章代碼(AID): #16lzB-n3 (Economics)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6lzB-n3 (Econom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