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經濟學脫離現實-「後孤獨經濟學」

看板Economics作者 (肥了 囧)時間17年前 (2007/03/29 18:54), 編輯推噓2(200)
留言2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4 (看更多)
http://www.inmediahk.net/public/article?item_id=118020&group_id=26 拒絕經濟學脫離現實-「後孤獨經濟學」 --世民 望著許寶強和雷鼎鳴有關經濟學及社會科學研究的筆戰(以及各位在此寫下的回應) ,老實說,小弟沒有足夠的學術水平去明白箇中理論(也很慚愧沒有很多耐性和時間 去細味),但在此不妨將我幾個月前寫一篇文章(我在報館工作)所涉及的一個經濟 學研究新流派-「後孤獨經濟學運動」(Post-autistic Economics Movement)寫下 來,給大家一個參考。(我已記不起這篇文章何時刊出...) 一般而言的「經濟學」其實是指「新古典」學派(neoclassical),其中又以貨幣學 派佛利民或正在大陸「走佬」的張五常等的「芝加哥學派」較具影響力,而「後孤獨 經濟學」(PAE)正是挑戰這些學派背後的假設,例如utility theory、博奕論等,並 將社會學和心理學融入經濟分析 (詳見維基百科http://en.wikipedia.org/wiki/Post-Autistic_Economics)。 簡單來說,這學派正是挑戰目前最傳統的經濟學理論。 這運動的發源地-沒有錯,正是最反美、反資本主義的法國(有法國右派政客曾戲稱 法國從未試過「去馬克思化」)。事緣一班法國高尚學府經濟系學生2000年春天 在一個研討會討論,發覺很多經濟科學生都覺得傳統的經濟學只是計數,與現實脫節 ,於是便發起新經濟學論述運動,希望經濟學不再「孤獨」於現實(所以謂之 post-autistic)。由於這些學生全是法國尖子,無人敢質疑他們是不懂計數而推倒 傳統經濟學,一些著名經濟學家也響應,轉捩點則是法國大報《世界報》(Le Monde) 該年6月21日大篇幅報道這論述(是的,法國的報紙是可以大篇幅地報道這些學術 新聞),令整個社會也在討論經濟科教育是否出現問題。 根據一個後孤獨經濟學運動網站(http://www.paecon.net/PAEhistory02.htm), PAE運動2000年6月發表聯署聲明,反對: 1/經濟學教育缺乏現實性 2/經濟學「無限制地利用」數學,將數學視為研究終點,以致經濟學成為 「孤獨科學」,在「幻想的世界」中迷失 3/新古典學派理論和研究方法壓迫式地霸佔了大學經濟學課程 4/經濟學教條式的教學模式,令學生缺乏批判和反思思考的空間 另外,聲明表明支持: 1/加入以經驗觀察和實質經濟現實為依據的研究方式 2/將科學(science)置於「科學主義」(scientism)之上 3/處理經濟複雜性和環繞大部份經濟問題所出現的不確定性時,須應用多元研究方法 4/經濟學教授應啟動改革,拯救經濟學免於其「孤獨」和「社會上不負責任」 (socially irresponsible)的狀態 正如法國報紙可以如此關注這類新聞(這在香港甚至英美真的不可思議),因此連當時 的左派政府也感到壓力,教育部長被迫委任法國著名經濟學者、獨立經濟研究智庫主席 Jean-Paul Fitoussi領導一個委員會,研究這個問題。 Fitoussi委員會2001年9月發表報告《備受爭議的經濟科學高等教育》 (L'Enseignment superieur des sciences economiques en question),提出2大改 革:1、大學經濟課程無論內容或結構上,都應當將各當代經濟議題的辯論融合(即不 只是「新古典學派意見自說自話」的辯論);2、將跨學科置於經濟學教育的重心,經 濟學學生應同時修讀社會學、法律、歷史等其他學科,以便知道處理不同社會經濟現象 時的不同意見和方法。 除了法國外,這學派在其他地方也有人響應,例如劍橋也有經濟學者研究和響應。另外 ,一些傳統經濟學家也有撰文回應反駁,例如Robert Solow曾在《世界報》撰文為傳統 經濟學辯護,例如指出PAE質疑的一些經濟學假設,這些假設是因為經過長時間驗證和真 的有用,才被經濟學家廣泛應用,跟預設意識形態無關。 大家希望知道更多有關這運動,可到http://www.paecon.net(英文) 或http://mouv.eco.free.fr/(法文/英文)。 講完歷史,說說自己在缺乏足夠學術水平和能力(如第一段所言)的有限觀察。首先, 我要不負責任地說:我不能斷言以上運動在國外有多流行。在法國倒應該有一定的影響 力,在英美及其他國家如何,我真的不清楚。令我想起的,反而是香港經濟學研究和教 學好像真的很缺少這類運動(或現象?),好像由張五常的芝加哥學派獨霸天下,因為 就算英美沒有如上述般「激進」的情況,但跟最傳統的自由市場經濟學說唱對台戲而又 有一定影響力的其實大有人在,剛病逝的Galbraith便是一例。不過,香港的經濟學者 好像全是由新古典學派「倒模」出來般。(有人在香港修讀經濟的可以指正一下) 另一觀察就是這個運動其實較似是一堆「另類經濟學說」的聚集地,類似香港政治上 民陣聚集所有「反對派」政黨和民間組織,例如從其期刊中,我曾看過有關於「生態經 濟學」的綠色論述,也有「伊斯蘭經濟學」的研究論文。 (PS:我也是剛剛才發現這不算是一篇剪報,但很少在這裏發表文章,所以順手拈來在 這裏發表...對不起, -- Ptt2:霹靂動物園 --> 外星生物 --> abnormalego 未知 ◎死人的牆比活人的家還要偉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9.102.5

03/30 09:17, , 1F
果然是「沒有足夠的學術水平」
03/30 09:17, 1F

03/30 14:59, , 2F
借轉 感謝~~
03/30 14:59, 2F
killua:轉錄至看板 NCCU06_EcoG 03/30 15:00 hwasion:轉錄至看板 R903230XX 04/28 10:57
文章代碼(AID): #162vhD8- (Economics)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62vhD8- (Econom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