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請益] 為什麼國家可以印鈔票???

看板Economics作者 (歐吉桑留學生)時間18年前 (2006/03/31 01:38), 編輯推噓1(105)
留言6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6/6 (看更多)
本來不太想加入這話題的.. 但是..好像有些重點老是被遺漏 而且也些解釋我也不太能夠茍同 ---------------------------------------------------------- 首先..我們得定義什麼是貨幣 或許你會很奇怪 貨幣不就是鈔票嗎? 我舉個例子好了 古代錢莊有發行銀票 靠的是持票人對這家錢莊的信心 假如這家錢莊只有一萬兩 卻發了兩萬兩的銀票 但是這家銀樓就是有辦法嘎的過來 無論何時 你拿著銀票去兌現 他就是能付給你白花花的銀子 如此看來 古代的錢莊是不是可以印鈔票了? 另一個例子是 王永慶開給你一張一億新台幣的支票還你欠他的錢 但是王永慶給你票的時候 跟你說了一句話 "這張票不保證兌現 萬一跳票 那..你就當我欠你的錢不見了" 你收不收這張票? 這照樣來看 王永慶也可以印鈔票囉 為什麼錢莊發行的銀票 王永慶開的支票 不叫鈔票? 只要對方敢收 那麼銀票支票經濟意義不就和鈔票一模一樣? 這邊就是重點了....無限法償 所以這篇文一開始的問法就很奇怪 因為國家印鈔票是法律問題 不是解釋問題 能立法的就只有國家 不是錢莊 也不是王永慶 不然哪一天哪個小國的某個富可敵國的富翁 用他自己的名義發行某項金融工具 但是那個國家的財政有問題 人民反倒不願意持有貨幣 流通在這國家的 反而是那項金融工具 到底是那個國家的貨幣 還是那項金融工具 哪個才是鈔票? ------------------------------------------------------------------ 另外是黃金的地位 從第一篇文章到前一篇文章 討論這議題的好像都沒有解釋過黃金的地位 好像黃金的地位是理所當然的 好像地球上的每個人類 看到黃金就理所當然的接受他的價值 我在這邊要強調的是 黃金只是個交易媒介 並不是黃金本身有價值 要比價值 那麼鑽石不就更有價值 能接受的人更多? 況且也符合lockbolt所說的"方便交易的 ,小一點的東西" 有一個現象我想大家都注意到了 從幾千年開始 全世界各地各個國家都不約而同的接受黃金是最後的價值標準 奇怪了..黃金沒啥特別的用途 怎麼幾千年前世界各地都勾結起來 或先或後的採用金本位 原因在這就不多加解釋 這一段想說的重點只有兩個 1.要成為貨幣基準,該項物料要具備很多種條件 2.黃金的地位是因為不管從Cross Section或是Time Section來看 黃金是最唯一符合這貨幣基準的 所以人們才對他有"信心" 相信當他持有黃金的時候 seller也願意接受黃金當作支付的工具 *****並不是黃金本身有價值********* ----------------------------------------------------------------------- 美金成為另一項價值標準 原因和黃金不同 美金成為這項價值標準 是因為美國的經濟實力 使得美金成為全球各經濟體之間的計價標準 所以才會使得jojochen網友最後說了那些話 或許有人覺得 是因為美金和黃金有連結 所以才造成黃金現在的地位? 那圈圈不就又繞回來了 美國哪來的本事讓黃金和美金有連結? 還不是因為經濟實力 到處買了一大堆黃金 才幹的出這檔子事情 另外lockbolt提到........ 因為大家覺得如果手上台幣可換到美元 也很不錯啦 至少不是廢紙 這美元...你可以叫它作 "外匯存底" 這段話我想應該修正一下 央行持有的外匯叫外匯存底 但是你賣台幣買美金....在外匯市場上的對..不一定是央行 也就是說央行沒義務用美金買回你手上的台幣.. 這整個敘述並不是如此充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編輯: liton 來自: 218.168.243.178 (03/31 02:49)

03/31 09:25, , 1F
看了一半...我還在想L大是不是回錯文了 oTL
03/31 09:25, 1F

03/31 22:13, , 2F
我提到的外匯存底,的確是指"央行持有的外匯"
03/31 22:13, 2F

03/31 22:15, , 3F
在"因為大家覺得..."的前一段有寫...
03/31 22:15, 3F

03/31 22:16, , 4F
我分段上的錯誤造成您的誤解..我的"這美元" 不是指"外匯
03/31 22:16, 4F

03/31 22:18, , 5F
市場上買的美元" 是指央行手上有的美元....Orz
03/31 22:18, 5F

03/31 22:20, , 6F
如果把前一段合在一起看,才是我的原意...
03/31 22:20, 6F
文章代碼(AID): #14B1UnA- (Economics)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4B1UnA- (Econom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