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 不靠飛機到歐洲.俄國聖彼得堡.人的聚散

看板East_Europe作者 (Tulpenmanie)時間11年前 (2012/10/20 02:17), 編輯推噓1(102)
留言3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圖文並茂版:http://trilvie.pixnet.net/blog/post/29929207 ------------------------------------------------------------------------------ 在西伯利亞鐵路上認識的德國男孩Steven,是聖彼得堡大學交換生, 他要我們到聖彼得堡(Saint Petersburg)時去找他, 於是前一天晚上, 我跟朋友邊喝伏特加+果汁的調酒,邊醉醺醺地透過筆電與手機跟他聯繫。 在我只會對著他並無笑點的來信吃吃狂笑時, 清醒的朋友已經跟他敲定隔天16:30在聖以薩克大教堂(Saint Isaac's Cathedral)見, 而在那之前,我們自己會先去彼得夏宮(Peterhof)逛逛。 早上起來,我帶著一點點宿醉在青年旅館交誼廳準備早餐, 朋友突然衝進來對我說:「我看到Keiko了!」 Keiko是我在莫斯科青年旅館的室友,在倫敦工作的日本女孩, 一開始我們只簡單寒暄過幾句話,沒想到後來在克里姆林宮巧遇, 便一同排隊一同參觀兵庫館一同聊天,共度一個驚喜溫馨的下午。 更沒想到的是,如今我們又在聖彼得堡的青年旅館相遇了!這真是不可思議的緣份。 於是在徵得朋友同意後,我將原先兩人份的食物分成三人份,邀Keiko共進早餐。 聖彼得堡的早餐時光,彌補了莫斯科話題匆匆結束的遺憾。 Keiko笑得眼睛瞇成了一線, 我看著大我幾歲的她,在國外工作之餘又能追求自己的興趣而旅行, 我說我很羨慕她,她真是獨立新女性的典範。 沒想到她搖了搖頭。 就像許多日本傳統女性一樣,她回答:「其實我寧願談戀愛,還有結婚。」 有時候她九州的母親打電話給她,劈頭就問:「妳何時要回來日本結婚啊?」 她都很猶豫,雖然她在倫敦沒什麼對象,但最終她依然不能放棄自己的事業。 「妳是不是非日本人不嫁啊?」我問。 「才不是呢!我這次來俄羅斯旅行,好希望能遇到豔遇,但是都沒有!」她笑道。 人是不是總渴望著自己所沒有的東西呢? 這番獨立新女性的自白,讓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下午我們有不同行程,但我們約好晚上00:00要一起去看「白夜開橋」, 那是在北京時學姐強力推薦過的聖彼得堡著名景觀,想必很精彩。 離開青年旅館,經過各種轉車,我跟朋友來到位於郊區海邊的彼得夏宮。 冬宮以藝術館藏聞名,夏宮則是以花園噴泉取勝。 幸好我們是夏天來,如果在冬天,這座宮殿應該陷入冬眠了吧? 夏宮中有許多希臘神話人物的純金雕像噴泉,真人比例尺寸,蔚為壯觀, 還有有趣的太陽形狀噴泉,還會轉唷。 最妙的是可以跟遊客互動的噴泉,走道兩旁設有往中間噴的水管, 許多人撐著傘站在那裡,就是為了等等被淋濕。(?) 結果水一來--大家開心得抱頭鼠竄,彼得夏宮立刻變成水上樂園! 當年那些王公貴族是否也在這裡頑笑打鬧著呢? 園內諸如此類的互動設施很多,走在夏宮裡,各種尖叫聲與笑聲此起彼落。 我想,彼得大帝說不定是很幽默的人吧! 所以被淋濕的人,歡迎用硬幣丟彼得大帝的雕像洩忿。(誤) 傳聞硬幣只要丟上大帝腳下平台,願望就能實現。可惜我試了幾次都沒成功。 除了噴泉,花園造景也是相當漂亮,並少不了歐式庭園常見的樹叢迷宮。 由於夏宮就建在海邊,從花園旁的堤防爬上去,還可以親近波羅的海-- 我對波羅的海的第一印象,是有些灰濛濛的。 但不知為何,遊客們還是相當留戀, 一個個在堤防上遠眺、沉思,或下到岸邊發呆、聊天。 我也是其中一個。當地理課本上的地名化為實景,那心情難以名狀。 這是俄羅斯岸的波羅的海。直到後來抵達愛沙尼亞岸的,我才看到她最美的一面。 匆匆離開夏宮赴約, 我跟朋友終於在聖以薩克大教堂的門口再次見到Steven,還有他的朋友們。 他們已經逛完了,說要在外面聊天等我們,於是我們又匆匆入場。 這座教堂是聖彼得堡最大的教堂, 內部的裝潢非常華麗,動用了許多彩色礦石雕刻拼貼而成。 教堂上有一座瞭望臺,可以欣賞聖彼得堡全景,於是我循著古老的環形階梯爬上去, 抵達瞭望臺之前還要走過一道底下懸空的陳舊階梯,有點嚇人啊。 ……辛苦過後,總算得窺聖彼得堡市景。 從瞭望臺下來以後, Steven便邀我們與他的朋友們,一同散步到聖彼得堡大學校區喝咖啡, 那三位朋友都是他在海德堡大學的同學,個個紳士風趣好相處。 由於他的交換生涯即將結束, 他們來聖彼得堡找他玩,順便一起不靠飛機回德國(哈哈), 因為Steven不敢搭飛機,他們將搭火車穿越東歐。 三個男孩,一位是唸醫的,一位對日本有莫名的瘋狂熱愛,一位則是喜愛中國文化。 那位日本控男孩非常有趣,他說不知道為什麼就是喜歡日本的一切, 他還在大學參加劍道社! 他在我們出發時,用日語說了句:「いきましょう!」(走吧!) 我也笑著附和道:「いきましょう!」 結果日本控男孩竟然露出一種差點驚喜落淚的表情…… 旁邊朋友解釋道,因為平常日本控講日語,都沒人聽得懂也沒人想理他, 如今他終於遇到知音,難怪這麼感動了……Orz 我解釋說,因為臺灣跟日本關係親近,臺灣人大多會幾句日語,也多少了解日本文化, 日本控男孩很開心,隨即跟我們聊個沒完,尤其是跟我朋友討論著日本動漫。 站在他們背後看他們聊,我忍不住心想-- 一個德國人跟一個臺灣人用英語聊著火影忍者,這真是百年難得一見! 不論是貝加爾湖畔的德國調查局探員夫妻,或是這幾位頂尖大學的優秀男孩, 都讓我對德國人印象越來越好。 他們有種共同的特質:謙遜、誠懇、兼容並蓄, 是我在旅途中遇到的外國人裡,最容易跟人成為朋友的一群。 或許是他們二戰後的歷史,使他們對自身文化有諸多反省吧?因此對外人也更加友善。 我也更加期待旅程最後抵達德國的時刻了。 當晚他們還有個做菜趴,而我跟朋友想回青年旅館休息準備看凌晨開橋, 於是他們陪我們走了不近的一段路到地鐵站門口,彼此握手別過。 很久之後,我在臉書轉了德國足球員Podolski加盟阿森納的消息,日本控男孩有來按讚; 我也看到他在日本跟一群朋友的合照,看來他果然實現夢想去日本唸書了。 可喜可賀~ 凌晨,我們迎來在聖彼得堡的最後一夜。一樣是白夜。 我、朋友、Keiko與她在青年旅館認識的另一個日本女孩Sayuri, 一同在半夜的涅瓦大街(Nevsky Prospect)上走著。 雖說是半夜,人還是很多,大家的目的地都相同:到涅瓦河(Neva River)畔看開橋儀式。 涅瓦河上有許多大橋,為了不影響船隻通行,這些橋都設計成能從中間打開升起, 在夏天的凌晨約一點鐘過後,各地大橋就會陸續開啟,讓大型船隻通過,清晨橋再合上, 觀看白夜開橋,也成了聖彼得堡遊客必做的一個活動。 河畔有人表演火舞。河上則有許多小船準備過橋。 他們其實平時都穿得過去,或許只是硬要在開橋時通過吧。XD 大家興奮等待著。我大大打了一個呵欠, 對面一個中年婦人見狀立刻拿相機對準我作勢要拍照, 我嚇得趕緊閉上嘴巴,然後我們一起笑了出來。 我們跟Keiko、Sayuri也趁機聊天合照。Sayuri長得很漂亮,是鹿兒島人。 有時我們遇到英語無法溝通的情形,我就會拿出記帳本,在空白頁上寫漢字給她們看, 她們也用漢字回應,如此竟然也能聊得很開心。 聽說古代中國跟周邊東亞各國的交流,就是使用漢字當國際語言筆談呢, 我們也算是發思古之幽情了吧。 01:30,橋總算緩緩打開-- 岸邊眾人爆出掌聲,小船上的遊客興奮地邊過橋邊向岸邊揮手。 慶祝白夜的儀式結束了,我們心滿意足地走在回青年旅館的路上。 這次真的要跟Keiko說再見了。不曉得以後還有沒有機會見面? 後來她給我的信上說: "I am so impressed by your kindness. You gave me so much nice memories. Thank you very much. When you come to London or Fukuoka, please let me know. " 我竟然被發好人卡了。但是被發得很高興啊~ 倫敦是我目前最最想去的地方,或許成行那天來臨前,我會寫信給她。 誰知道會不會又有續集呢? 但是旅途中的相聚與別離,不只這樣而已, 從廈門一路陪我到聖彼得堡的朋友,也即將在這天搭機返台。 有人說,跟一個朋友翻臉最快的方式,就是一起去旅行; 檢查你跟另一半合不合最快的方式,還是一起去旅行。 村上春樹希冀100%的女孩,旅人希冀100%的旅伴,但這些都是不存在的。 然而我跟我的朋友,已經是95%的旅伴了, 否則還有誰會答應參加這種跋涉萬里的辛苦旅行, 一起尋訪根本沒多少人有興趣的王陽明故居, 一同在荒草漫漫中找到晏嬰墓與稷下學宮遺址, 搭上陌生來車在黑暗的戈壁沙漠中奔馳, 搭三天兩夜的火車而不厭倦, 探索甚至不算景點的披頭四紀念處…… 當然終究有意見不合的時候,但那5%在我們分道揚鑣的時刻,顯得是多麼微不足道。 朋友站在我面前,我們笑得都很燦爛,但最後還是不好意思擁抱, 於是我們也握手道別。朋友帶著行李離開。 接下來的旅程,真的只剩我一個人了。 -- 不靠飛機到歐洲 21世紀的旅人,有沒有可能重溫19世紀的旅行方式? http://trilvie.pixnet.net/blog/post/26972321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36.182.182

11/20 00:01, , 1F
大推,大大詳細解說彼得堡,白夜真的很美,雖然俄國很多問
11/20 00:01, 1F

11/20 00:01, , 2F
題,但午夜夢迴還是會想到彼得寶的18世紀歐風建築,小弟
11/20 00:01, 2F

11/20 00:02, , 3F
去年有幸也交換到聖彼得堡大學,一年的體驗,真的很特別!!
11/20 00:02, 3F
文章代碼(AID): #1GWPaikV (East_Euro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