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 第097號有感地震報告

看板EarthScience作者 (松韻之聲)時間19年前 (2004/10/24 14:15), 編輯推噓2(204)
留言6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5/7 (看更多)
※ 引述《harry901 (~.~ )》之銘言: : 有點怪怪的 不知道哪裡出問題還是我判斷錯誤 : http://scman.cwb.gov.tw/rtd/drawTrace/outcome/2004/20041015120850-094/ : 4-TAP.gif : 這是上次1015地震時的震波圖 : 可以看到P-S的走時差約為18秒 : 根據震央距小於20度以內 則可以用簡化公式求得震央距 : D=(ts-tp)*8=18*8=144km 與上面的資料Dist=157km差不多 : 但是考慮這次的地震 : http://scman.cwb.gov.tw/rtd/drawTrace/outcome/2004/20041023220427-097/ : 3-TAP.gif : 這是這次的震波圖 : P-S走時差約為2.3秒 : 根據震央距小於20度以內 則可以用簡化公式求得震央距 : D=(ts-tp)*8=2.3*8=~=18km : 上面的測站應為公園路測站 但是公園路測站到氣象局定位後的震央距 : 卻只有Dist=6.13km (氣象局資料上寫的) : 怎麼會這樣 若依照資料還原 : Dist=(ts-tp)*8=6.13 則ts-tp不到1秒阿 : 但是震波圖上面明顯的P-S的走時差超過一秒 : 是我考慮的地方有錯嗎? : 還是有其他可以解釋的呢? 震源大約在台北市四獸山下,(雖然這個經緯度資料我很懷疑) 震波穿越台北盆地極厚的沖積層才到達測站,走時delay很正常。 您所發現的走時差,即為此波線的殘餘走時(residual)。 另外,利用單站P-S走時差定位的方法本來就是最簡便的, 那是假設地下構造處於均質的狀況下,因此誤差也就很難避免了。 這個地震的震波穿越低速層,如果沒把殘差扣掉,算出來距離一定會變遠。 所以,氣象局使用多站定位法,也加入地下速度構造模型, 因此計算出來的震央和深度才具有足夠的公信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09.80.96

218.169.17.57 10/24, , 1F
了解....THX...
218.169.17.57 10/24, 1F

218.169.17.57 10/24, , 2F
這麼說來 測站與震央之間的構造
218.169.17.57 10/24, 2F

218.169.17.57 10/24, , 3F
並不是我們想像中的簡單 對嗎?
218.169.17.57 10/24, 3F

140.109.80.96 10/24, , 4F
如果很簡單,聽占星家預測地震就好啦~~XD
140.109.80.96 10/24, 4F

140.109.80.96 10/24, , 5F
有興趣的話,可以參考地震學相關書籍~~
140.109.80.96 10/24, 5F

140.109.80.96 10/24, , 6F
Travel Time 的部分,有詳細解釋。:)
140.109.80.96 10/24, 6F
文章代碼(AID): #11UqX_OC (EarthScienc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1UqX_OC (EarthSci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