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創傷病人的黃金一小時?

看板EMS作者 (貓主席)時間13年前 (2011/02/26 01:27), 編輯推噓8(804)
留言12則, 8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這是剛寫的文章 網誌版有比較完整的圖 不過不爽不要點 感恩 http://miaooooooo.blogspot.com/2011/02/ems.html -- 作者: 貓主席, EMT-II 前不久,跟正在受新北市TP訓的很厲害的小魏學長聊到,由 R Adams Cowley 醫師所提出 的"The Golden Hour":「trauma病人應在一小時內得到definitive care」。 這個議題使我重新燃起了我寫EMS文的慾望。 給懶得看完的人: "load & go"是目前EMT遇到嚴重創傷病人時處理原則,起源自美國1970年代起提倡的"The Golden Hour"觀念,強調重大創傷病人要在一小時內抵達創傷中心,才能有最佳的存活率 。然而,近年的研究卻發現,這個主導EMT&paramedic 對創傷病人處理原則30年的觀念, 雖然符合直覺、也能滿足我們的心理期待,還是一名創傷醫學權威的意見,但其實沒有科 學根據。 另外,2010年發表在「急診醫學年報」上的一篇研究,統計了2005~2007年,美國與加拿大 的3,656名創傷病人,發現EMS的啟動時間、反應時間、現場停留時間、與送醫時間,都與 嚴重創傷病人的死亡率無關。 ===懶人包結束 === “Patients must arrive at a trauma center within one hour of their injury in order to have their best chance of survival.” 「病人必須在一小時內到達trauma center,才能有最好的機會存活。」 ~~~~R. Adams Cowley, MD (1917 – 1991) * The Golden Hour 過去在美國急診醫學會的Basic Trauma Life Support教科書中,指出"The Golden Hour" 的主要提倡者是外科醫師R Adams Cowley。 Cowley醫師提出的觀念,主導了美國近30年EMS對trauma病人的處理思維。過去關於EMS的 許多研究,也著重在如何更快地將病人送至有能力的醫院;這個觀念不僅影響了trauma center與救護隊的設置位置,也帶動了air medical service的發展。 受到美國EMS影響甚深的台灣EMS也盛行同樣的想法,以前我在受EMT-I,II 時所接受的訊息 是:嚴重創傷病人,能"load & go"就不要"stay & play",對於創傷病人,送醫是越快越 好。 我本人當時也是深信不疑。 The Golden Hour在台灣的痕跡: (第一段第十行) http://www.ncdr.nat.gov.tw/91conf/cd/J/JR06.pdf 可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創傷病人要快快送,似乎邏輯上合理、情感上也說得通,然而這個觀念卻會耗費巨大成本 ,也會帶來潛在風險。load & go是不是真的對嚴重創傷病人有益、還是只在某些狀況下才 會有益、無益無弊,或甚至是有害的?是我們必須弄清楚的。 * The Golden Hour 從何而來? Lerner與Moscatti(2001)在“The Golden Hour: Scientific Fact or Medical ‘Urban Legend’?"中指出,他們試圖在過去的文獻中,尋找足夠支持"The Golden Hour"的直接證 據,卻怎麼都找不到原始研究;至於其他提及"The Golden Hour"的研究中,則是直接將這 個觀念的起源人歸給剛才提到的Dr. Cowley。 然而,雖然我們知道提倡者是Cowley,但從他本身的研究、死後所留下資料中,也完全找 不到有關"黃金小時"的任何資料。 作者最後提到 「我們對"The Golden Hour"的研究發現它欠缺科學證據的支持。醫學研究者必須以批 判性的眼光,去檢驗像這樣被普遍接受、實際上卻沒有實證基礎的觀念。」 網路上有些人指出,Cowley醫師提出的"The Golden Hour"是為了宣傳自己一手建立的馬里 蘭大學附設醫院休克創傷中心 (現在以Dr. Cowley為名,R. Adams Cowley Shock Trauma Center) 的公關手段而已。 而且「黃金一小時」聽起來比「黃金四十七分鐘五十二秒」來得好聽多了。是不是真的是 如此?paper中都沒有講到,所以Cowley醫師為何要提出這個觀念?我也不知道。當然啦 ,這段「公關手法」的故事也是網路上流傳的八卦而以。 Cowley醫師自己就說過:「所以如果你進入休克的時候,我們必須動作迅速,你最多有60 分鐘的時間。如果我能在意外發生的一小時之內趕到你身邊、幫你止血、恢復你的血壓… …,那麼我大概能夠拯救你的生命。」很有自信,是吧! * 好,那時間到底跟死亡率有沒有關係? 當"The Golden Hour"被發現它的證據力,並不比報紙上的星座運勢高之後,研究者開始尋 找在EMS的環境中,死亡率會受到時間因素影響的因素有哪些。如果有關,那麼是幾分鐘內 有關?影響多大?有沒有一個「神奇數字」可以劃分生與死的區別?黃金一小時?黃金四 十七分鐘五十二秒? 2010年上的一篇paper在Annals of Emergency Medicine上發表,研究者統計了2005~2007 年,美國與加拿大146個EMS單位、51個創傷中心的3,656名創傷病人,這些不同的單位有 不同的性質、也有不一樣的地理特性,接著研究者比較EMS的各段可測量的時間間隔,與 這些創傷病人死亡率的關係。 (Newgard CD, Schmicker RH, Hedges JR, et al.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s intervals and survival in trauma: assessment of the "golden hour" in a North American prospective cohort. Ann Emerg Med. 2010; 55:235-246. e4.) 這個研究首先取得了9,254份符合下列條件的病人的資料:  1. 收縮壓 小於等於90 mmHg 2. GCS 小於等於12 3. 呼吸次數 小於10 下/min 或 大於29 下/min 4. 有給予進階呼吸道 5. 主要求助原因為創傷 接著排除現場死亡、活著但拒送或未送醫、小於15歲的孩童、非送往I,II級創傷醫院..等的病人,留下3,656名病人進行統計,比較四個不同時間區間長短的死亡率。 * 啟動時間(activation interval):接到報案電話到派遣救護的間隔 * 反應時間(response interval):派遣救護到救護車抵達現場的間隔 * 現場停留時間(on-scene interval):救護車抵達到離開的間隔 * 送醫時間(transport interval):救護車離開到抵達醫院的間隔 結果令人驚訝。 影響創傷病人死亡率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年齡、GCS、呼吸次數、受到的創傷類型...等等 。但是其中卻不包含EMS作業的時間長短在內。 研究者又試圖以不同的數據處理方法去分析創傷病人的死亡率,也把EMS的總時間再細分為 啟動時間、反應時間、現場停留時間、與送醫時間。結果發現EMS的啟動時間、反應時間、 現場停留時間、與送醫時間,都和創傷病人的死亡率毫無關聯。 那麼我們所在乎的四分鐘、八分鐘反應時間的政策呢?遺憾的是,以 四分鐘、四到八分鐘 、八分鐘以上來做區隔檢視創傷病人的死亡率,還是得到相同的結果。 這個研究的結論是,來自北美洲各不同區域的嚴重創傷成年病人,其死亡率是與EMS時間因 素無關的。 * 那非創傷病人呢? 儘管Cowley醫師所提倡的觀念主要是著重於major trauma病人的照顧,但研究還是指出, 非創傷的OCHA,其死亡率還是與EMS能提供服務的時間有關。 (De Maio VJ, Stiell IG. Wells GA, et al. Optimal defibrillation response intervals for maximum 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survival rates. Ann Emerg Med. 2003;42:242-250.) 所以對於非創傷OCHA病人來說,救護車的反應時間仍然是很重要的。雖然院外氣管插管、 院外ACLS對病人的益處未有充分的證據,然而車上的AED與能提供高品質CPR的EMT,在欠缺 PAD與願意CPR的bystander的台灣,對病人還是十分重要的。 * 討論 這個研究若能得到其他研究的支持,則很可能動搖EMS對創傷病人照顧概念的根基。然而 ,一般民眾對於EMT處理嚴重創傷病人時情感上的期待,與這個研究的結果將是水火不容 的。此外,我也相信許多EMT朋友會對這個研究感到不以為然或無法接受。 若是快快送醫對病人沒有幫助,則我們必須盡可能尋找能夠在到院前影響病人死亡率的關 鍵處置,若我們給予EMT更多的訓練,在預算許可下給予更多有效的診斷工具,開放更多侵 入性治療,會不會提升創傷病人的存活率?會不會"stay and play"給予立即且正確的治療 ,才是創傷病人存活的關鍵?我們需要更多研究來回答這些問題。 另外,關於高階呼吸道處置、頸椎固定術、止血帶使用、院外大量輸液、院外ALS...等處 置,對病人的利弊也要盡快釐清, 以免相關的觀念根深蒂固後難以改變。 Any Ideas?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34.139.75 ※ 編輯: miaooooooooo 來自: 114.34.139.75 (02/26 02:06)

02/26 12:16, , 1F
好文
02/26 12:16, 1F

02/26 13:42, , 2F
網誌版有增添一些內容 不爽勿點
02/26 13:42, 2F

02/27 00:28, , 3F
02/27 00:28, 3F

02/27 12:18, , 4F
真不錯!可以轉貼到FaceBook嗎?謝謝
02/27 12:18, 4F

02/27 17:30, , 5F
連結歡迎轉錄
02/27 17:30, 5F

02/28 09:30, , 6F
thx!
02/28 09:30, 6F

02/28 11:43, , 7F
洨魏真的越來越成熟了~~XD
02/28 11:43, 7F

02/28 12:03, , 8F
點的了有種爽的感覺XD
02/28 12:03, 8F

02/28 13:56, , 9F
衛生紙準備好在點
02/28 13:56, 9F

02/28 14:26, , 10F
Myth的圖哪來的XD
02/28 14:26, 10F

02/28 15:14, , 11F
在我床上
02/28 15:14, 11F

03/13 10:58, , 12F
好文推一個!!
03/13 10:58, 12F
文章代碼(AID): #1DP-PkW1 (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