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維琪法國第二號人物 達爾朗之死

看板DummyHistory作者 (work hard, play hard)時間2年前 (2021/12/27 15:16), 編輯推噓3(3020)
留言23則, 6人參與, 2年前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 引述《tomhawkreal (阿湯)》之銘言: : 達爾朗(François Darlan),二戰爆發時的法國海軍總司令 : 法國向納粹德國投降之後,擔任代總理,外交部長,海軍部 : 長等職務。1942年辭去其他職務,專任法軍總司令 : [火炬行動] : 盟軍決定實行登陸北非的「火炬行動」(Operation Torch), : 主要的行動目標,就是奪取法屬北非 : (初期先針對摩洛哥和阿爾及利亞,之後再佔領突尼西亞) : 這時候,美國跟維琪法國仍有邦交,所以私下的秘密外交行 : 動,就在於爭取法國人的合作。達爾朗當然也是重要的關鍵 : ,因為他有調動法軍的權力。 : 同一時間,雖然英國和「自由法國」的戴高樂合作已久,但 : 維琪方面無例外都排斥他,就連美國總統羅斯福,也討厭戴 : 高樂那種倨傲的態度。所以英國也不敢把「火炬行動」的細 : 節讓戴高樂知道。 : [和魔鬼談交易] : 終於,火炬行動展開了。美英聯軍一開始因為保密過度,北 : 非的法國官員來不及配合,登陸時和法軍發生很多「不必要 : 」的衝突(甚至還有被包圍投降的) : 此時,達爾朗剛好來到北非,探望他生病的兒子,聽到這些 : 情形,大罵美國人「沒想到你們跟英國人一樣笨」 : 美國方面,主導登陸行動的克拉克將軍,和達爾朗等法國官 : 員談判,開始達成一些共識。然而,「和達爾朗談交易」的 : 消息傳出之後,引起美英國內譁然。因為這人的形象,早已 : 是「納粹幫凶」。羅斯福在一場對新聞界非公開性質的談話 : ,引用古老格言: : 「我的孩子們,在嚴重的危險時允許你們和魔鬼同行,直到 : 你們已經過橋為止」 : 就在這一團混亂,互相猜疑指責時,北非的協調工作陸續完 : 成,否則聯軍還要遭遇更多法軍不友善的反應... : [逆轉困境的刺殺行動] : 1942年12月24日,就在耶誕節前夕,達爾朗被一個屬於戴高 : 樂派的20歲青年 Fernand Bonnier de La Chapelle 刺殺。 : 這次刺殺的成功,連帶解決美英方面的難題,因為他們已經 : 不再對「如何處理達爾朗」感到頭痛; 連帶的,自由法國也 : 可以代替舊維琪那些「立場可疑」的人物,獲益最多的,大 : 家都知道:就是戴高樂 : [如果達爾朗沒死呢?] : 法國政局必定不會跟後來一樣,顯然舊維琪和自由法國兩派 : 還要繼續爭權,除非再來個大整肅... : 雖然黑幫式的解法看起來很不正派,但它通常有效 其實當時的法國 跟英國、美國的利益是不一致的 當時的達爾朗被污名化的很厲害 但其實站在法國的角度 要保存法國的元氣 以圖後續 並沒有什麼不對 他從來沒有背叛法國 而是在法國戰敗已經成為既成事實下 勉力與納粹周旋 想辦法維護法國利益 反而是英國對待法國完全不唸盟友之情 非常不客氣 先是想摧毀法國艦隊 而後對法國的殖民地也有想法 如果達爾朗沒死 甚至一直活到二戰結束 也許英國會多點麻煩 但對於法國本身而言 倒不見得是壞事 到了戰後 法國共產黨聲勢高漲 一度要取得法國政權了 事實上也入閣過 只差一點就能赤化法國 達爾朗本身的存在 也對於制衡法國共產黨有幫助 綜上所述 我認為如果以一個穿越者的角度 或者是有遠見者的角度來看 站在冷戰時期『反共反蘇聯』的立場 蘇聯才是真正的敵人 納粹德國是歷史注定的失敗者 因此讓達爾朗活著,比讓他死去更好 實際上也對英美等西方世界的反共大局更有利 -- Sent from my Windows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8.104.2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DummyHistory/M.1640589414.A.0D0.html

12/27 15:22, 2年前 , 1F
但問題是41-42年那個時間點人家壓根沒把反共當作第一順位
12/27 15:22, 1F

12/27 16:25, 2年前 , 2F
但你是以後世人的角度來看啊
12/27 16:25, 2F

12/27 16:26, 2年前 , 3F
自然知道希特勒就是塚中枯骨,蹦達不了多久
12/27 16:26, 3F

12/27 16:26, 2年前 , 4F
真正的大敵是蘇聯和共產黨
12/27 16:26, 4F

12/27 16:26, 2年前 , 5F
因此基於『反共反蘇』應該要留達爾朗一命
12/27 16:26, 5F

12/27 16:39, 2年前 , 6F
法共距離掌權可不只「一點」
12/27 16:39, 6F

12/27 17:11, 2年前 , 7F
當然 正因如此 戰爭時就應預先嚴防共產黨
12/27 17:11, 7F

12/27 17:12, 2年前 , 8F
二戰剛結束時,義大利和法國共產黨都很強
12/27 17:12, 8F

12/28 08:41, 2年前 , 9F
我還以為在說汪精衛…
12/28 08:41, 9F

12/28 15:00, 2年前 , 10F
汪精衛是仗打一半就投敵 完全不同
12/28 15:00, 10F

12/28 15:00, 2年前 , 11F
達爾郎是在法國確定戰敗簽約後才出面
12/28 15:00, 11F

12/28 15:01, 2年前 , 12F
本質不同
12/28 15:01, 12F

12/28 16:07, 2年前 , 13F
汪兆銘也差不多了吧,他是武漢會戰後才投敵的
12/28 16:07, 13F

12/28 19:53, 2年前 , 14F
可是國民政府沒有簽署條約承認戰敗
12/28 19:53, 14F

12/28 19:53, 2年前 , 15F
法國則是在火車車廂內簽了
12/28 19:53, 15F

12/28 19:54, 2年前 , 16F
畢竟不一樣
12/28 19:54, 16F

12/29 13:02, 2年前 , 17F
你講的也許沒錯,但是事實上不太可能。
12/29 13:02, 17F

12/29 13:03, 2年前 , 18F
歷史上做敗戰處理的,要得好名聲很難,更何況後來德國
12/29 13:03, 18F

12/29 13:03, 2年前 , 19F
戰敗,他的作為更容易被情感上認為是賣國、是跪舔敵人
12/29 13:03, 19F

12/29 13:05, 2年前 , 20F
如果後來德國戰勝,法國在貝當、達爾朗努力下得保自治
12/29 13:05, 20F

12/29 13:06, 2年前 , 21F
保留元氣,或許他們歷史上才會被寫好看點。
12/29 13:06, 21F

12/29 13:06, 2年前 , 22F
至於罵英美,我也覺得沒必要,這就是戰爭,打敗了就是
12/29 13:06, 22F

12/29 13:08, 2年前 , 23F
變成倫敦大審、華盛頓大審。歷史是勝利者寫的。
12/29 13:08, 23F
文章代碼(AID): #1XoMXc3G (DummyHistory)
文章代碼(AID): #1XoMXc3G (Dummy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