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假設] 假如日本當時不是自己要建立大東亞共榮圈

看板DummyHistory作者 (正氣歌)時間8年前 (2016/05/23 21:43), 編輯推噓9(905)
留言14則, 1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 引述《chenweichih (走路常跌倒)》之銘言: : 假如當時日本甲午戰爭勝利之後 : 整個國家開始強勢 : 但他們是認為中國依舊是大國家 : 還有一定的強勢發展可能 : 於是不選擇侵略中國 : 反而是聯合當時的大清一起建立大東亞共榮圈 : 那之後會有甚麼發展阿? 轉自從“英日同盟”看日本的興衰 作者: 秘技.幻境奇襲 當時甲午戰爭日本勝利後,日本曾經發生過"帝國日本"和"興亞主義"之間的路線爭執 在戰後的日本社會知識精英中,對日本初步完成“富國強兵”目標後的下一步安排,分為 如下兩種意見: 一種是以福澤渝吉、德富蘇峰為代表的“帝國日本派”,他們的主張大家都很熟悉了 ------日本要按照當時的時代潮流,積極地推進殖民活動,從朝鮮到滿洲再到關內,在最 快的時間內蠶食東亞領土,以快速使日本躋身“一流大國”行列,並且在奪取朝鮮半島和 中國後,儘快在遠東和西方殖民勢力展開戰略決戰,以實現獨霸西太、稱雄世界的目標。 另一種則是以中江兆民等人(多數為自由派,有些還是早期日本社會主義思想家)的“興 亞主義”,在19世紀末的日本進步知識份子和青年中曾經風行一時,其信奉者中甚至有近 衛文磨公爵的父親、貴族院議長近衛篤麿,他們許多人共同的特點是“久習漢學”。這裡 的“興亞主義”和20世紀30年代日本用以鼓吹東亞共榮的“興亞主義”有關係,但這種關 係是很不妙的-------20世紀30年代的“興亞主義”實際上是對真正“興亞主義”的盜用 。而之所以那些統制派軍官會盜用,恰恰是因為他們其中一些人(如石原莞爾)曾經就是當 年的真“興亞主義”的信徒。 對於真“興亞運動”者對日本接下來戰略的構思,可以總結為以下內容: 日本是一個新興東亞小國,跟西方老牌殖民者玩殖民大戰,註定要失敗(中江兆民語), 而西方殖民體系本身是一個“不義”的機制,日本如果站在“大義”一側,以東亞民族中 先開化者的身份,支援東亞反殖民、反封建專制運動,為其提供思想、武器、經濟各方面 的支援,由日本牽頭,掀起整個東亞的反殖民、反封建專制運動,如果西方殖民體系企圖 來鎮壓,西方天時地利人和俱失,武器和組織優勢又由於日本人的領導而得以大大減輕的 話,西方必然最終是失敗者。一旦西方失敗,由日本牽頭的“東亞黃種人”再以實力為後 盾,和西方“協調”,構建更公平的世界體系。 對於這種主張,我的評價是:“不愧久習漢學,真的是精彩!” 何以見得? 法家強調君主治國“勢術法”,對國際政治中君臨天下的大國而言,“勢術法”也是必須 的-------“勢”就是國際秩序,一個大國,尤其是統治世界的大國,必須能提供一種可 持續運轉的國際秩序;“術”就是戰略;“法”就是操作。沒有“勢術法”的國家,就沒 有成為世界大國的資格。從這一點上來講,“興亞主義”完爆“帝國論”----- 先說“勢”--------興亞主義者的有一點分析是十分精到的:跟西方殖民成功者玩殖民遊 戲,一定會輸。實際上這正是“勢”的作用,一個構建某種可運轉國際秩序的國家,必然 把它在這種秩序下的所有要地、優勢都佔有和發揮得淋漓盡致,其他國家面對這這種國家 如果想要簡單複製“成功之路”,必敗無疑。德國作為一個經典反面教材,給了我們一個 切切實實的教訓。 而“興亞主義”提出的“大義”口號,換個現代術語,就是切切實實的“構建國際政治新 秩序”。僅這一點,就已經遠勝於想要單純模仿英國的“帝國論”。殖民玩不過人家怎麼 辦?咱們就想個不用殖民也能利用東亞人力物力的辦法唄!要知道後來的美帝徹底推倒英 法體系的重要原因也在於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實際上是“反殖民主義推動者”!正是這個 “大義”加速了英法殖民體系的完蛋,並且使得美國得以用它的新殖民法則來代替那些“ 總督府”。 再說“術”和“法”,日本“興亞主義”勾勒的戰略步驟看似很狗血-------憑什麼你支 援了人家,人家就要支持你,跟著你走?其實這裡面有三大玄機------- 玄機一,民族觀。當時的東亞,尤其是中、韓,並沒有形成今天現代意義上的“民族主義 ”,而只是有一種朦朧的“華夷之辨”,對於同屬華夏圈的文明的種族區隔,還沒有日本 人那麼清晰。如果日本當時不是以兇殘的殖民者形象,而是以“解放者”的形象出現,未 必會引起那麼大反感,甚至如果能做到“華和一體”、“朝和一體”,以當時中國內部滿 漢相爭的態勢,未見得日本就沒有成為中日韓共同力量領頭羊的可能! 玄機二,技術。看看中國早期反清運動,就能注意到這一點。實際上由於缺乏駕馭近代體 系的能力,只要中、韓等“黃種人”接受了日本的援助,就勢必需要日本人來指引如何構 建和操作近代體系,滿清最後修改法律時不得不大量雇傭日本法學家幫助草擬法案,就能 看出這一點。所以看起來“興亞”使日本要付出很多,但是構建起來的體系日本勢必能夠 取得領導權。同後來的殖民不同的是,興亞主義者想的是真正把中韓落後國家和地區的人 當做“自己人”納入自己的經濟圈一同發展,而不是簡單地為了掠奪而構建基礎設施。 玄機三,心態。興亞主義者講的“東亞共榮”和後來的“共榮圈”完全是兩碼事兒。興亞 主義者雖然都是認同“日本民族”的,但是潛意識中他們其實並不排斥“大融合”的概念 。也即和“帝國日本”者要把全東亞人都改造成“大和民族”不同,他們其實可以接受與 其他黃種人“新設合併”。如日本興亞主義者就曾經幻想過中日先後進行反帝制革命,然 後組建聯合力量鼓舞亞洲同胞驅逐西方殖民勢力(對於這種“聯合力量”性質為何,語焉 不詳)。在我看來,這和他們長期接受中華文明教育、潛意識裡還是認為“儒家文化圈是 一家”有關。這一點實際上使得日本民族取得了突破“小圈圈”限制,開闊心胸、在更大 範圍內發展的可能。 看過那些關於19世紀末興亞運動的一些資料後,一直心想--------如若這幫人居然成功, 也許今天的東亞真的會出現一個中日韓以儒家文明為核心並在一起的、支配半個地球(或 可取得國際秩序主導權)的亞東大國,而大和族群無疑將被冠以“殖民解放者”的桂冠, 並且長期在這個亞東帝國中享有崇高的政治經濟地位和社會聲望。 然而日本從上到下都迅速拋棄了這條也許艱辛,但能真正為日本帶來光明未來的道路,而 是迅速投向了“帝國日本論”的懷抱,並在“帝國日本論”的指引下,甘為英國殖民體系 鷹犬,最終走向不歸路。 答案正是“體制”,可以說,日本的戰略決斷能力和決斷空間,就斷送在了“體制”手上 。 日本的“體制”是什麼呢?答曰: 官僚貴族專政體制。 這種“精英集權”體制的好處,大家都能想到,而且也正在體會------決策高效、專業、 有深度。 不過這種體制也有一個核心問題-------肉和湯的問題。 全球每個國家都是領路的吃肉,中堅喝湯,下層吃吃肉渣。而要讓吃肉喝湯的人少吃一點 是很難的,所以每個國家比拼的主要是兩點:一個是每個國家吃肉的能不能做到不去奪人 家的湯和肉渣;還有一個就是能不能不斷地找到新的肉來熬湯給大家吃喝。 “每個國家吃肉的能不能做到不去奪人家的湯和肉渣”就是所謂的“體制問題”。而在這 一點上,日本帝國做得可謂讓人搖頭-------- 作為一個新興國家,日本這鍋肉湯是很小的,肉塊不怎麼多,肉渣和湯汁就更少了。作為 這樣一個國家的領導層,最需要做的還不是“開源”,而是“節流”,即如何儘量保證國 民能吃到起碼的肉渣和湯汁。為此,整個國家的核心體制機制構建,就尤其需要注重官員 隊伍的廉潔,以及對低收入者的救濟。 偏偏這兩點上,日本都做得極差。 日本帝國從真正的開國皇帝明治開始,就是非常腐敗的,而且和大明開初的那種腐敗不同 ,是真正的敲骨吸髓的腐敗和剝削。當明治政權還沒實行憲政的時候,就有基層賤賣北海 道官產還不顧官產被遣散職員死活的事情。日本帝國很喜歡把人送到西方去留學,這些留 學生固然把本事帶回來了,不過也把西方做派帶回來了,不管國內經濟如何,不管老百姓 有沒有湯喝,自己的大牛排是不能缺的。今天的天朝允許網路和報紙罵官,那會兒的大日 本帝國員警就直接上門把“誹議”的抓起來了。 而救濟這種事情,本來當時的資本主義制度就很弱,日本就壓根沒這回事兒了,農民窮得 吃混著石子、豆粒和一點點米的飯,再窮一點的二三十歲就可能因為哪個時點實在餓得受 不了,自己上吊了,這樣的社會,P民的處境,恐怕絕非《阪上之雲》裡輕佻的一句“雖 然當時民權不彰”可以混過去的。 這種社會制度的運轉後果,就是日本的P民三天兩頭“一揆”,派出所隔三差五就被一把 大火燒成灰。顯然對統治者而言,這樣的統治,是不可持續的。 如果自己的肉排不動,那麼如何才能讓P民喝湯吃肉渣呢?靠經濟發展?顯然對當時的大 和民族來說,太慢了。 正在這時,日本社會迎來了“興亞”還是“帝國”的爭議。對於日本統治階級來說,光興 亞主義背後的“革命聯動思想”就很難被接受,而對P民來說,自己吃不上肉,還要眼看 著肉被送給其他東亞人民,套用GZJY評論我國對外援助的話:“取消這些援助,可以養活 XXX人口、蓋起XXX所學校……”而“帝國論”就很有吸引力了--------沒有肉不是?旁邊 不都是肥豬麼? 於是日本形成了一種類似打劫團夥的體系--------統治者有如打劫集團老大,負責制定打 劫計畫並指揮行動,皇軍就如同小嘍嘍,專職賣血;P民就如同小嘍嘍的家人,歡送打手 出門;打劫成功後,統治者分大頭,嘍嘍分小頭,嘍嘍的家人們歡天喜地恭迎打劫犯得勝 回朝……這就是日本為何頻繁發動對外戰爭,還特別好割地賠款這一口的緣故--------家 裡的P民們等著錢呢!你不能立馬拿現鈔回家,家裡的老小們就要拿著擀麵杖打人了!所 謂“日比穀燒打”,所謂“二十一條過於溫和”,都是這種思想的經典體現。 P民很短視,是不是?但是如果你再回去看看當時P民過的日子,你不得不承認--------P 民如果不短視,也許過兩天就成餓殍了。你可以指責日本P民甘於被剝削,但當你看到日 本這個社會本身的等級制是多麼森嚴和鞏固、多麼深入人心,你就不得不承認------要求 P民自覺鬥爭,太難了。 更糟糕的是,這種“體制問題”還形成了惡性循環----- 由於官僚貴族專政,P民生活困苦--------因為P民生活困苦,所以暴動--------因為要喂 飽P民,不要讓他們暴動,所以日本必須來“快錢”---------因為日本需要來“快錢”所 以容不得任何稍稍長遠一點的規劃(如“興亞主義”),而必須採取戰爭掠奪,且戰爭勝 利果實必須以現金和(或)領土方式兌現-------因為被戰利品喂飽,官僚貴族專政反而 更為鞏固-----因為官僚貴族專政,P民生活依然困苦…… 這樣的惡性循環下,日本的戰略目標又是既定的,所以日本這個國家才完全喪失了戰略決 斷能力,而不得不馬不停蹄的冒天下之大不韙,一腳踏進侵華戰爭的泥潭之中,再不顧一 切地進軍法屬印度支那,偷襲珍珠港…… 所以對於一個國家而言,體制問題和國家戰略、國家興衰絕對是休戚與共的,良好的國家 體制不但能提高政府的行政能力,更是確保一個國家能夠進行長遠、有效戰略規劃的重要 保證。對一國的統治階級而言,能否做到“吃著碗裡的,不朝湯鍋看”,是一個國家能否 強盛的關鍵之一。正逢習總對內整風之際,希望大家仔細品讀,再想一想其中深意。前兩 天有人不斷在吧內發文反對法治,我也敬贈一句:法治的形式可以討論,法治的精髓(該 給你的肉給你,不該給你的肉和湯絕不容染指)不容否定,否定法治,就是在斷送國家前 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6.105.75.1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DummyHistory/M.1464011018.A.4DF.html

05/23 22:30, , 1F
你被習總整到嗎
05/23 22:30, 1F

05/24 01:07, , 2F
我覺得他們找大清會是比侵略中國更大的錯誤
05/24 01:07, 2F

05/24 01:08, , 3F
不是浪費幾十年發現舊/新中國是扶不起的阿斗
05/24 01:08, 3F

05/24 01:09, , 4F
就是大清不屑一顧 再不就是幫了大清被反噬
05/24 01:09, 4F

05/24 01:15, , 5F
也不見得 大清扶不起 滿州國倒是滋潤滋潤的
05/24 01:15, 5F

05/24 01:16, , 6F
"吞不下的東西不要想放進嘴巴"
05/24 01:16, 6F

05/24 09:23, , 7F
這篇很精闢啊
05/24 09:23, 7F

05/24 10:15, , 8F
寫的真好
05/24 10:15, 8F

05/24 10:20, , 9F
推,精闢入理
05/24 10:20, 9F

05/24 12:36, , 10F
05/24 12:36, 10F

05/24 19:29, , 11F
05/24 19:29, 11F

05/24 23:41, , 12F
05/24 23:41, 12F

06/01 23:13, , 13F
西方霸道之鷹犬 還是東方王道之干城 
06/01 23:13, 13F

12/20 15:26, , 14F
體制的問題跟鬼島現況有87%相像
12/20 15:26, 14F
文章代碼(AID): #1NGmaAJV (DummyHistory)
文章代碼(AID): #1NGmaAJV (Dummy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