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假設] 鄭成功不選台灣選海南

看板DummyHistory作者 (calebjael)時間13年前 (2011/08/07 17:58), 編輯推噓9(906)
留言15則, 1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0/23 (看更多)
※ 引述《kani (中華民國百年 阿彌陀佛~)》之銘言: : 其實海上貿易中心不是重點,重點是熟 : 畢竟海商的目標是中日,中間不一定要停台灣 : 身為海禁時期的海賊窩之一,台灣對鄭家在熟悉不過,反紅毛領袖郭懷一據說也是鄭家人。 : 反觀鄭家在海南有這種基處嗎? : 不選略知一二的台灣,跑去地圖開都沒開的海南,成功兄沒傻成這樣。 : ※ 引述《catking015 (尾大)》之銘言: : : 假設明末鄭成功退到金門以後,衡量攻台風險大,沒有把握勝過荷蘭人 : : 而且離大陸太遙遠,未來政權偏安,對以後反清大業反而是阻礙 : : 於是轉而占領海南島,對台灣的外圍只要澎湖,這樣對明鄭之後的發展會有什麼變化? : : 我還蠻不懂為何史實中鄭誠功沒有選擇海南... 在古代﹐海南的地位是不低的﹐絕不是地圖沒開、啥都沒有的地方。 明代的武備志卷240的各種海圖中﹐瓊州府就是一個不能忽略的地方﹐ 相反﹐武備志中的海圖﹐航線從泉州、廈門、月港(海澄)直接就過去了﹐ 並沒有經過台灣。 明代在廣東設置總兵一名﹐下屬七個參將﹐其中海南島及隔海相望的雷州半島﹐ 就有瓊崖參將、雷廉參將駐守。(整個福建才一個南路參將) 到了清代﹐建國伊始﹐順治八年置廣東提督﹐下屬兩個總兵﹐分別就是潮州總兵跟 瓊州總兵﹐瓊州總兵一直到宣統三年才撤銷。(整個福建才一個汀州總兵)。 另外﹐從漢、唐、宋的海上絲綢之路﹐就都有經過海南島﹐ 如今﹐在海南島附近海域發現的那麼多古代海底沉船﹐ 就是附近曾經是海上主航線的証據﹐這並不是當時的台灣可比的。 為什麼海南島的地位會這麼重要呢﹖ 原因主要有三。 第一﹐貿易除了遠洋貿易之外﹐還有近岸貿易。 當歐洲人來到東亞東南亞海域的時候﹐當時的歐洲是沒有任何物品能夠參與東方貿易的。 當時的東方對歐洲的商品毫無興趣﹐而沒有開始工業革命﹐歐洲商品在價格上 也沒有任何優勢。 在當時﹐東亞的貿易是以東亞內部的貿易為主﹐ 也就是說﹐商船可以順著海岸線逐個逐個點貿易過去。 當然﹐這跟當時遠洋航海技術不夠成熟、不夠安全也有關。 所以我們看古代東亞、南亞的海港城市﹐通常都是沿著海岸一連串過去﹐ 很少象後來歐洲大航海時代開始之後殖民非洲港口一樣﹐大弧線地跳躍前進。 也因此﹐這就是從漢代開始﹐中國就緊緊控制著海南島北部、越南北部的原因。 因為當時這些地方﹐都是商路的重要據點。而從交趾、安南往南﹐ 佔城、真臘等地也都是商路的必經之地。 反而﹐在南海之中的南沙群島等﹐由於深處海洋之中﹐它們的被發現被利用﹐ 就是到了近代的事了。雖然現代遠洋輪船過了馬六甲之後直接穿越南海是常態﹐ 但在現代遠洋輪船、石油等物資發展起來之前﹐橫穿南海遠不如停靠佔城、 河內海防、合浦、瓊州、廣州等來得安全。 第二﹐當航海技術開始發展起來﹐可以做一些中距離的離岸航行時﹐ 海南島也有它的優勢﹐因為越南北部一帶的陸地﹐是深陷進去﹐ 因此當商船航行到了廣州、佔城兩邊﹐可以選擇經海南島、西沙群島﹐ 然後直接到廣州、佔城兩地﹐這樣可以省掉沿岸拐進去河內的航程。 這也就是﹐為什麼漢晉時代﹐交趾、合浦會那麼繁華(甚至石崇都可以靠劫殺商人 來建金谷園包養生在合浦的綠珠...XD)﹐而到了唐中期之後﹐交趾合浦就開始沒落﹐ 到了宋明之後﹐更是放任安南獨立﹐而安南也努力南下吞並佔城的原因。 也就是說﹐停靠海南島不會造成路程增加﹐反而更便利。 而這﹐是台灣所不具備的。固然﹐台灣處於日本到南洋的航線上﹐ 看起來似乎停靠台灣很順路。但問題在於﹐福建地區的陸地是凸出來而非凹進去﹐ 而台灣東部又一直沒有發展出來什麼大港口。 所以行經台灣地區的商船﹐是從台灣海峽穿過為主﹐而非繞過台灣﹐ 行經台灣東部的太平洋海域。那麼﹐當商船來到台灣海峽﹐想要停靠的時候﹐ 一邊是已經發展起來且安全﹐又有茶葉、絲綢、瓷器的泉州、福州、月港﹐ 一邊是還沒發展的台灣﹐商船會做如何選擇﹐這是很明顯的。 而經過了台灣海峽的商船﹐仍然要繼續朝西南方向而下﹐而非轉往台灣的東方﹐ 這樣的話﹐停靠台灣也就沒有路程上的便利可言了。 第三﹐自古以來﹐有所謂的四大南藥﹐即檳榔、益智、砂仁、巴戟。 四大南藥的起源﹐都跟黎族有關﹐在歷史上﹐黎族也曾經是文化發達的民族﹐ (被尊為中國布業祖的黃道婆﹐就是少年流落海南島﹐從黎族學得先進的 布、紗、棉技術﹐宋末元初回到江浙一帶推廣﹐形成後來江浙一片的紡織基地。) 海南島一直是黎族的大本營。 而由於海南島地處熱帶﹐農業開發也早﹐很早就形成了熱帶水果種植的基地。 商船食品的補充一直都很便利。 此外﹐產於海南的花梨木(黃花梨)是明清制作優質硬木家具的首選﹐ 當時的花梨木在歐洲也是高價的搶手貨。 明清之後﹐檀香木雖然在中國已經砍伐滅絕﹐但在明清之前﹐ 海南也是檀香木的重要產地之一。 還有珍珠、珊瑚、玳瑁、孔雀、籐器等等。 我倒是想問問﹐當時的台灣憑什麼看不起海南﹖ 就是因為海南地位不低﹐所以明清王朝都不可能放任海南不管﹐ 而瓊州海峽又不夠寬﹐退海南跟不退海南﹐基本沒區別﹐都是日日征戰無時休。 退台灣則不同。首先﹐鄭成功勢力對台灣比較熟。 台灣由於當時尚未大規模開發﹐屬於沒人管的情況﹐因此是海賊們的巢穴。 其次﹐由於台灣距離大陸既足夠近﹐可以起到替代大陸港口的作用﹐ 而又足夠遠﹐可以不受大陸的戰亂影響。這就使得在歷史上﹐ 當大陸處於戰亂﹐或者閉關鎖國﹐這樣的貿易不暢的狀態時﹐台灣就有發展的機會﹐ 而當大陸結束動亂﹐又放開國門貿易時﹐台灣的重要性就會下降。 明末清初正是大陸動亂的時間﹐因此﹐當時台灣的重要性比前後各兩百年間都要重要。 但即使這樣﹐在鄭經時代﹐鄭經仍然是將反攻大陸看得比經營台灣更為重要﹐ 鄭經本人更多的時間也身處大陸而非台灣﹐經營台灣全是陳永華的功勞。 1680年﹐鄭經在大陸再無立足之處﹐才徹底班師退到台灣。 當然﹐到了現在﹐一方面是台灣需要宣傳自己﹐另一方面則是中共需要宣傳 台灣自古跟中國關系緊密﹐所以雙方才特意都說得當時的台灣有多重要。 所以都在舊紙堆中翻找資料﹐恨不得能夠在鄭和下西洋之類的資料中 翻到一個疑似“台灣”字樣﹐然後就可以來大肆宣傳﹐ 看吧﹐果然台灣當時很重要(果然當時台灣跟大陸聯系很緊密)吧。 另外﹐如果鄭功成準備退守海南島﹐那麼估計就會出現某小說中的這樣對話﹕ 柳大洪道﹕“陳總舵主﹐姓柳的生平佩服之人﹐沒有幾個。你的豐采為人﹐教 我打從心底裡佩服出來。日後趕跑了韃子﹐咱們朱五太子登了龍庭﹐這宰相嘛﹐ 非請你來當不可。” 陳近南微微一笑道﹕“在下無德無能﹐怎敢居這高位﹖”祁彪清插口道﹕“柳 老爺子﹐將來趕跑了韃子﹐朱三太子登極為帝﹐中興大明﹐這天下兵馬大元帥 的職位﹐大伙兒一定請你老人家來當的。”柳大洪圓睜雙眼﹐道﹕“你……你 說什麼﹖什麼朱三太子﹖”祁彪清道﹕“隆武天子殉國﹐留下的朱三太子﹐行 宮眼下設在台灣。他日還我河山﹐朱三太子自然正位為君。” 柳大洪霍地站起﹐厲聲道﹕“天地會這次救了我師弟和徒弟﹐我們很承你們的 情﹐可是大明天子的正統﹐卻半點也錯忽不得。祁老弟﹐真命天子明明是朱五 太子。永歷天子乃是大明正統﹐天下皆知﹐你可不得胡說。”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145.116.62

08/07 18:02, , 1F
推這篇 DH版我看蠻久了 也不怎麼喜歡上面某篇的口氣
08/07 18:02, 1F

08/07 18:08, , 2F
我那地圖沒開針對鄭家,不是指海南差
08/07 18:08, 2F

08/07 18:11, , 3F
台灣是泉州的替代...泉州人鄭公自然來台灣發展
08/07 18:11, 3F

08/07 18:12, , 4F
只要泉州沒海禁 海運繁榮時 ...台灣沒甚可發展
08/07 18:12, 4F

08/07 18:12, , 5F
kani大﹐之所以選擇回你的文來表示海南並不差﹐就是因為
08/07 18:12, 5F

08/07 18:14, , 6F
你並沒有不屑海南﹐所以我感覺回在你文下﹐比較不會引起
08/07 18:14, 6F

08/07 18:14, , 7F
荷蘭沒辦法在中國沿海建立據點 才退來台灣發展據點的
08/07 18:14, 7F

08/07 18:15, , 8F
爭執或針對別人的感覺。XD。還請諒解。
08/07 18:15, 8F

08/07 19:26, , 9F
海南V.S.臺灣 督機?
08/07 19:26, 9F

08/07 19:47, , 10F
08/07 19:47, 10F

08/07 21:08, , 11F
08/07 21:08, 11F

08/07 23:29, , 12F
最後一段我看不懂?
08/07 23:29, 12F

08/07 23:55, , 13F
如果海南在貿易上比較有利 為何西荷不選海南?
08/07 23:55, 13F

08/08 11:37, , 14F
海南是明帝國的領地...
08/08 11:37, 14F

01/28 01:51, , 15F
狂推
01/28 01:51, 15F
文章代碼(AID): #1EFc6xUD (DummyHistor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最舊先):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10 之 23 篇):
文章代碼(AID): #1EFc6xUD (Dummy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