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穿越"讓科技提早發展的可能性?

看板DummyHistory作者 (max)時間13年前 (2011/02/26 08:51), 編輯推噓7(704)
留言11則, 8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6/64 (看更多)
※ 引述《godivan (白河家的螢天下無雙)》之銘言: : ※ 引述《max (max)》之銘言: : : 或者更進一步來說,我們大概可以用 5% 的等比級數來考慮這個問題。 : : 全世界大約 5% 的人口為高學歷者 (3 億) 。 : : 高學歷者的 5% 數量約等於研發人員數量 (1500 萬) 。 : : 研發人員數量的 5% 約等於理論科學家的數量 (75 萬) 。 : : 最後是傑出科學家人數,指的是能做出開創性理論的人,公式就不一樣了, : : 是理論科學家人數開平方 (這跟論文生產機制有關),不到 1000 人。 : : 這類型的題目不管怎麼變化,答案大概都不出以上幾個人數的等級。 : 實務經驗很豐富的工匠比研究人員更為重要吧? : 雖然說研究人員固然是重要 但是他們的背後還是有這些工匠在支撐著 : 更有甚者是.......這些穿越了化最大問題反而在於人脈上面 : 沒關係自然就有關係了 科技產業總人數約等於高學歷者的總人數,研發人員和博士學歷者的數字也很相近。 類似的人數上相近,但人員組成不一致的情況很常出現,不知道為什麼。 這些數字主要是提供數量上的考量資訊,可以用來理解知識保存的高度集中現象, 而不能等同於人員的組成。 就像許多國家的農技人員甚至程度不如某些台灣的農民, 若把落後國家的中看不中用的高級人才和先進國家的專業工匠和農夫換一換, 或許也就可以了。 專業的工匠和農民,數量應該並沒有想像中的多,主要集中在幾個國家而已。 很多國家是整個國家的人都消失,對於世界來說,都影響不到科技知識的生產運用。 如果是以我認為的,比較可行的一千五百萬人外帶所有重要的設備和必要資源, 以及夠吃三年的糧食,這樣人脈什麼的都不是問題了,直接統治足夠大的地方即可, 只要不自己打起內戰,什麼都好說。 但即使是這個規模的穿越,問題都不會少到哪去。 如果是再加同等數量的高生產力的各類工作者,以及充份的年輕女性, 大約五千萬人的規模,我會比較安心一些,不然經濟體制絕對要出大麻煩的, 政治困難就會跟著而來。 要統治古代,是不需要這麼多人的,但要保存現有科技,就極度困難了, 想想光是美國的軍事科技,就需要多少人才足夠,絕不是幾萬或幾十萬人等級的事, 也不是有資料和設備就可以把科技再現的,有設備有資料能把 F-22 造出來嗎? 設備要怎麼維護? 資料要怎麼讀懂? 無法用文件說明的經驗怎麼辦? 更別說全部的科技領域有多廣了。 可能個位數的強者就能夠再現工業革命初期的技術,但這和現代科技不能相提並論。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74.32.158

02/26 09:34, , 1F
帶70億人去,然後把當時所有人類全滅(咦?)
02/26 09:34, 1F

02/26 11:33, , 2F
我發覺穿越這件事的心理原因就是想要欺負科技落後的弱者.
02/26 11:33, 2F

02/26 11:53, , 3F
我會想穿越回去找我的親人
02/26 11:53, 3F

02/26 12:21, , 4F
推ch哥,穿越這檔事就是開外掛扁古人
02/26 12:21, 4F

02/26 12:21, , 5F
這種事情麻煩去玩文明系列用PANZER輾波斯衛隊就好
02/26 12:21, 5F

02/26 12:22, , 6F
一個人幼稚園時被欺負, 長大後跑去幼稚園殺小孩.
02/26 12:22, 6F

02/26 13:22, , 7F
02/26 13:22, 7F

02/26 13:32, , 8F
ch大講這麼明白 可能某些人被戳破會不高興呦
02/26 13:32, 8F
事情是這樣沒有錯,問題是許多人連這種隨便你去欺負人的題目,都沒辦法好好思考。 例如最可能出現的想法就是,如果給我任意選擇的生產物資和資料,少數人就能成功了。 又或是問題出現,不去考慮成功的可能性,而是只會想辦法證明一定失敗或沒有意義。 若沒有我這種正面回答問題的,照慣例就是有人認為在某某條件下, 只要某某極少的人數就能成功了,然後被其他人圍著嘲笑一番,掙扎幾回後被打趴, 大家又度過了愉快的一天,就是沒有人試著好好回答問題。 ※ 編輯: max 來自: 218.174.32.158 (02/26 17:24)

02/26 18:22, , 9F
這也沒錯.
02/26 18:22, 9F

02/26 19:54, , 10F
題目資訊與定義不足,無法作答
02/26 19:54, 10F

09/16 00:39, , 11F
推ch哥,穿越這檔事就 https://daxiv.com
09/16 00:39, 11F
文章代碼(AID): #1DQ4wUBk (DummyHistor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36 之 64 篇):
文章代碼(AID): #1DQ4wUBk (Dummy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