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假設] 朱元璋、努兒哈赤、毛澤東,誰的軍事才 …

看板DummyHistory作者 (calebjael)時間13年前 (2010/12/19 02:29), 編輯推噓0(001)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0/20 (看更多)
※ 引述《newSung (全民亂講之全民大悶鍋)》之銘言: : ※ 引述《calebjael (calebjael)》之銘言: : : 如果我們假設美國和蘇聯都穿越到600年前﹐然後其中的一個站在蒙元後面 : : 援助蒙元﹐你覺得朱元璋還能不要援助嗎﹖ : : 用有沒有援助來評判高低﹐那跟戰略有什麼關系﹖ : : 能體現戰略能力的﹐是如何去合理利用手上的資源。 : : 不妨讓我們做個大膽假設﹐如果在平行世界裡﹐ : : 蘇聯把蘇聯援助中共的所有物資﹐全部援助國府。 : : 而美國把美國所有援助國府的物資﹐全部援助中共。 : : 雙方換個後台﹐那麼戰局會有什麼變化﹐結果會有什麼不同﹖ : : 如果拿了蘇聯援助的國府﹐能夠比我們這個時空的中共更威﹐ : : 把拿了美國援助的中共打得連台灣都沒有﹐那才能說國府的戰略比中共好。 : : 否則﹐始終是自由心証﹐誰能說服得了別人﹖ : : 其實早在幾百年前﹐就有人認為朱元璋的戰略水平不如劉福通。 : 恕在下孤陋寡聞 : 請問是那個人在幾百年前,就認為朱元璋的戰略水平不如劉福通? : 有無文獻紀錄證明? 不好意思﹐不確定會不會是明夷待訪錄那些。 手頭無書﹐無法查証。特此致歉。 : : 劉福通紅巾軍北伐﹐分了三路大軍﹐西路破潼關出陝甘﹐北上直逼大漠﹐ : : 東路渡海據遼東﹐迫高麗。用的是斷其兩臂的大迂回 : 閣下完全誤解了劉福通的戰略 : 劉福通三路北伐有東、中、西三支軍隊,目的原本就是對大都形成合圍 : 先說西路破潼關這一支部隊 : 西軍並非如閣下所想,劉福通想破了潼關然後直出陝甘 : 西軍的的首領李武打下潼關後,是向東進軍一連攻克河南的陝州、虢州 錯。西軍破潼關之後是向西攻﹐但是當時蒙元重兵還在﹐ 單單至正十六年九月一個月內﹐潼關就四易其手﹐ 因為西路在潼關爭奪中傷亡過重﹐才撤回陝虢休整。 西路軍本來就是向西殺過來的﹐向東進軍是要撤回家﹐又不是國軍轉進﹐ 向東進軍是為了休整﹐不是“進攻目標”。 而事實上﹐西路軍的後繼行動就如你下面所說的﹐ 在蒙元重兵集於潼關後﹐西軍先是北上山西﹐試圖渡黃河進陝西﹐ 西路軍攻平陸、安邑﹐你看地圖就知道﹐目標非常明確﹐就是攻臨晉關渡黃河西進。 但是遭到元軍圍剿。於是撤回黃河以南﹐ 隨後從南邊破武關西進﹐目標還是殺入關中﹐但是在前鋒已經殺到灞上 看見長安城的時候再次不敵蒙元主力﹐所以又撤到漢中。 接著休整之後就攻擊長安西邊的鳳翔﹐而蒙元主力也再次西移﹐ 西路軍又敗。再次南撤休整﹐而後的下一次攻擊﹐攻的是秦州隴州﹐那又是鳳翔西邊﹐ 到秦州隴州的時候﹐如果能夠突破﹐北上就是甘肅了。 但還是再次兵敗。 所以很明顯的﹐西路軍每次的作戰方向﹐都是向北向西。 你不能因為西路軍作戰失敗﹐就說西路軍不想向西北進攻吧﹖ 秦州----190km----鳳翔----170km----長安----150km----潼關 而平陸在潼關以東不到110km的陝州的北岸靠著黃河﹐ 安邑在平陸以北不到50km : 後被察罕貼木爾、李思齊打敗,就逃往山西南部,後來攻占了山西的平路、安邑 : 又被元軍打個大敗,逃回老巢。次年收攏潰軍後,再從湖北襄樊出兵,攻佔陝西商州 : 劉福通再派李喜喜所部從四川北上攻克秦、隴,進入陝西,支援李武西軍 : 兩支部隊向東進攻鳳翔,又遇到命中剋星察罕貼木爾,被打個大敗 這次的攻擊鳳翔﹐是第二次攻擊鳳翔﹐是已經攻下秦州後﹐為了解除側後威脅而發動的。 不是紅巾軍第一次攻擊鳳翔。 : 李喜喜所部向四川流竄,李武、崔德長期在陝甘寧一帶流竄,後來李崔投降李思齊。 : 中路軍關鐸、潘誠越過太行山,進入山西後,想往河北與毛貴的東路軍會師 : 但被察罕貼木爾的部隊所阻,又再行走南山遭遇察罕貼木爾埋伏,部隊死傷慘重 : 後來連山西都混不下去,跑到河北邊境,北上攻打上都,轉戰至遼東、高麗。 此時蒙元主力仍在﹐但中路軍還是攻下上都﹐並且策動了蒙古汪達爾部響應。 請注意一點就是﹐當劉福通北伐的時候﹐蒙元主力還在﹐雙方處於強攻對強攻﹐ 而等到朱元璋北伐的時候﹐蒙元精銳已經所剩不多﹐而且還在自相殘殺中。 所以明軍北伐﹐輕易就攻破潼關。 而且我們看看明軍北伐的時間表﹐洪武元年四月河南樑王降﹐ 同月﹐命徐達北伐﹐同月﹐潼關元軍自亂﹐馮勝攻克潼關。 而後就等到洪武二年三月﹐明軍才從潼關西進﹐當月就攻佔了長安跟鳳翔﹐ 到四月﹐馮勝已經攻克臨洮。(臨洮已經是甘肅﹐往北90多公裡﹐就是甘肅蘭州)。 根本就是明軍進攻時﹐蒙元在陝甘已經沒有什麼主力。 此時進攻陝甘﹐比劉福通時要容易許多。 劉福通北伐時﹐紅巾軍尚能在至正十八年破上都破遼陽。並且隨後以遼陽為基地 兩征高麗﹐直到至正二十二年敗於李成桂。 而你卻指出一堆明軍反而無法北上破上都破遼陽的說辭﹐ 是認為明軍不如紅巾軍嗎﹖ : 至於東路軍毛貴部隊因為孤軍深入,得不到任何奧援,北伐大都計畫終歸失敗。 : 不是因為他有多英明,想什麼斬斷其兩臂,所以跑去攻打陝甘、上都、高麗 : 是紅巾軍根本就被察罕貼木爾玩假得 : 中西二軍根本無法深入河北,去支援東路軍毛貴,他們被打得抱頭鼠竄,四處流浪 : 最終被因為距離根據地太遠,被個個擊破掉! : : 而朱元璋在北伐時﹐本來也可以破潼關出陝甘﹐一來遮斷蒙元與西域的聯系﹐ : : 二來一旦直逼大漠破上京﹐可以讓大都的蒙元匹馬不能回北疆。 : : 一舉而消滅北疆隱患﹐也免後來明朝屢受北方侵擾。 : : 但是朱元璋選擇先易而難﹐不敢截斷蒙元在關內做決戰﹐ : : 致使很多蒙元主力都從容退出長城﹐蒙元基礎未損﹐汗統仍在。 : 上述戰略是基於閣下對劉福通戰略的誤解,所得到的推論 : 再來 : 分兵的合圍戰術的步驟有二 : 一是先剪除其外圍羽翼或阻断其退路,形成合圍之勢的包圍圈 : 二是合圍進攻,達到殲滅主力部隊或奪取重點城池的結果 : 雖然分兵迂迴包抄有其功效,但缺點是協同作戰困難 : 如果包圍圈範圍太大,因為協同作戰困難之故,很容易因為兵力分散而被個個擊破 : 尤其在古代,因為情報通訊的困難與戰爭之霧的干擾 : 大範圍的協同作戰不是想玩就能玩得 : 閣下所預設的包圍戰略,包圍圈如此廣大,遠涉到內蒙上都一代 : 協同作戰的困難度不知增加幾倍! : 試問,閣下想再造成劉福通的東路軍毛貴部隊孤軍深入作戰的覆輒嗎? : 還有,長距離遠離老巢的跋涉征戰,目標還放在長城以北的內蒙上都 : 糧餉補給會倍加困難,此外,由於離根據地太遠,部隊思鄉與厭戰的情緒會上升很快 : 對於部隊的士氣打擊會更加巨大,這些閣下都考慮過了嗎? : 一旦因為在外翦除羽翼未能如遂 : 反被困在外地不能動彈或拖累即時回援他路軍隊的時間 : 沒能達到合圍效果,那兵力分薄的情形,元朝軍隊將可以輕鬆給予個個擊破 你這裡所說的是分兵合圍的戰術﹐而不是戰略。 戰術上﹐如果是要合攻大都﹐自然需要配合﹐ 而在戰略上﹐西路、中路北上﹐都不是要跟東路合攻大都。 甚至中路北上已經是在東路失敗之後﹐才出塞攻上都攻遼陽的。 戰略的合攻﹐正如英美諾曼底登陸﹐其戰略態勢本身就構成了失德軍 顧此失彼﹐兩面作戰的危機。而不需要過多考慮諾曼底與蘇軍進攻的同步問題。 因為戰術合圍﹐才有一個明確的戰術目標﹐比如合圍大都﹐ 而戰略合圍中﹐出陝甘的部隊隻需要隔斷大都與西域的聯系﹐ 攻上都的部隊隻需要讓大都的元帝無法直接退回和林﹐ 比起後來明軍攻大都時﹐蒙軍撤到上都開平﹐明軍再攻開平時﹐蒙軍又撤到和林﹐ 大漠一隔﹐那才是真正的沒有盡頭。 而在紅巾軍北伐時﹐雖然因為紅巾軍多數是草莽英雄﹐並不太懂得攻下地盤後要 經營固守﹐但仍然迫使元順帝下旨在高麗建造行宮﹐準備東渡高麗避紅巾軍的兵鋒。 假如是明軍先攻下上都和遼陽呢﹖ 請問元順帝想往哪裡逃﹖ : : 相比之下﹐老毛用林彪迂回廣西﹐使桂系主力無法退到海南島固守﹐ : : 再用鄧小平從兩廣湘西迂回大西南﹐前鋒截斷邊界﹐ : : 若不是中共後來沒有大規模越界追殺﹐緬北孤軍才得以收容殘部。 : : 如果老毛也是采用穩紮穩打﹐等共軍破了秦嶺和三峽的國軍防線﹐ 這時我們再看到﹐當時的共軍已經擁有兵力優勢﹐ 因此迂回大西南時﹐何嘗怕過被國軍什麼“各個擊破”﹐何時怕過自己配合不好﹖ 請問國軍想如何各個擊破﹖ 讓秦嶺胡宗南的兵團南下對付鄧小平﹖那彭德懷就會趁機攻破秦嶺而下了。 這就是戰略的合圍﹐如果國軍敢調兵千裡南下﹐那共軍還更高興。 共軍根本就不需要在大西南這個戰略大局上計較戰術配合。 同樣的﹐當洪武北伐的時候﹐如果明軍攻山西攻陝西﹐ 請問當時已經處於戰略弱勢的元軍要如何各個擊破﹖ 從大都、遼陽千裡調兵去合圍明軍偏師麼﹖ 還是放棄山西﹐以山西兵救陝西﹖ 劉福通錯誤的地方在於﹐當時蒙元主力仍在﹐ 蒙元手裡還有好幾支機動兵團。 而到了朱元璋時代﹐蒙元固守都已經兵力不足了﹐ 還去哪裡找到機動作戰兵團呢﹖ : : 自己不但傷亡不小﹐恐怕國軍也早已依據巴蜀地形﹐把西南建設成反攻大基地了。 : : 以此觀之﹐老毛真的不如朱元璋嗎﹖ : : 至於詩詞﹐任何人寫詩詞﹐都有他當時的心境和用意。 : : 辛棄疾的詞﹐也有 : : 我來吊古﹐上危樓贏得﹐閒愁千斛。 : : 片帆西去﹐一聲誰噴霜竹。 : : 煙雨卻低回﹐望來終不來。 : : 乘風好去﹐長空萬裡﹐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 : 更憑歌舞為媒。算合作﹐人間鴆毒猜。況怨無小大﹐生於所愛。物無美惡﹐ : : 過則為災。與汝成言﹐勿留亟退﹐吾力猶能肆汝杯。杯再拜﹐道麾之即去﹐招亦須來。 : : 等等這些很口語的句子。 : : 所謂詩詞﹐其實不過是一些文字遊戲。 : : 所以古人說﹐書生輕議塚中人﹐塚中笑爾書生氣。 : : 有問題的不是老毛寫的詩詞有沒有很白話﹐有沒有隻有他自己看得懂的句子。 : : 而是明明就是他們自己寫來自己有趣好玩的東西﹐ : : 其他人卻偏偏要去從中讀出"政治"﹐"王霸之氣"﹐"心理暗示"什麼什麼來。 : : 拼命說得老毛的詩詞古今無敵的人固然是"隻見政治不見其他"的無恥文人。 : : 拼命說得老毛的詩詞全部一無是處的人﹐難道就不也是"隻見政治不見其他"嗎﹖ : : 老毛都死了30多年了﹐有必要想說一個人不好就連這個人的任何東西都否定掉嗎。 : : 話說回來﹐你舉得黃巢那首詩﹐第四句失對﹐不合格律吧。 : 黃巢的這首詩哪來的不合格律? : 閣下用台語(閩南語)來吟誦,就會得知八、殺、甲都是入聲 : 所以這首詩是以三仄結尾 詩的格律﹐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 待到秋來九月八﹐ 仄 平 仄 二四六字的平仄必須相間﹐否則就是拗句﹐這點黃詩都可以。 我花開後百花殺。    平 仄 平 一對之間﹐二四六字平仄必須相對﹐才能稱為一對。這句沒問題。 沖天香陣透長安﹐ 平 仄 平 對與對之間﹐二四六字平仄必須相同﹐才能粘上。否則失粘。 滿城盡帶黃金甲。 平 仄 平 這裡失對。這句二四六字必須是仄平仄。 相反﹐毛澤東的 牢騷太盛防腸斷﹐ 平 仄 平 風物長宜放眼量。 仄 平 仄 莫道昆明池水淺﹐ 仄 平 仄 觀魚勝過富春江。 平 仄 平 : : 還不如黃巢那首"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更好。 颯颯西風滿院栽﹐ 仄 平 仄 蕊寒香冷蝶難來。 平 仄 平 他年我若為青帝﹐ 平 仄 平 報與桃花一處開。 仄 平 仄 所以說﹐這首的格律才更好。 至於韻部﹐先不說格律詩不用仄韻﹐ 就算是仄韻﹐ 黃巢的八、殺、甲雖然用台語讀是仄音﹐但是仄音分七十六個韻部﹐ 八、殺 都是入聲八黠韻部。 但是甲是入聲十七洽韻部。 根本就不同韻。 所以不管從什麼方面看﹐黃巢的滿城盡帶黃金甲一句﹐怎麼看都象是後人把兩首詩 硬合並在一起的。 : : 毛澤東這些詩詞還是意境不錯的﹕ : : 揮手從茲去。更哪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訴。眼角眉梢都似恨﹐熱淚欲零還住。 : : 汽笛一聲腸已斷﹐從此天涯孤旅。 : :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 :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物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 :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 :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 :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 :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裡霜。 : : 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莫道昆明池水淺﹐觀魚勝過富春江。 : : 往時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 : 其實如果拿老毛來跟宋朝的豪放詞人比﹐不如先看老毛和陸遊的詠梅﹐ : : 同韻反意的那首"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 : 做個對比就更能看出他不似南宋時人那種有心殺賊卻報國無門的感慨﹐ : : 沒有那種薄暮冥冥﹐虎嘯猿啼﹐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的心態。 : : 所以若是老毛也象陸遊、辛棄疾等人一樣﹐寫出一堆"劍歌騎曲悲壯﹐卻道國恩難報" : : 或者"歲華已忘愁思﹐誰念俊才人老"的詩詞來﹐那才叫為賦新詞強說愁﹐ : : 不夠自然率意了。 : : 總之﹐若我們對一個人的政治不滿﹐那就在政治上斥責他﹐不用牽連到 : : 他的其他才能方面。更何況是文人相輕這種自由心証的東西。 : 通篇都在談詩意,在下只問一句,近體詩與詞的格律呢? : 都不用遵守了嗎?格律在寫近體詩與填宋詞時,是重中之重 : 是想寫就能亂填的嗎? 沒錯﹐毛澤東有一些詩詞是不合格律﹐畢竟他當時戰亂中估計也難以去認真翻閱 格律書﹐一些靠印象來寫﹐自然難免有錯。 不過在詩這方面﹐因為詩的格律相對簡單易記﹐ 毛澤東犯的錯還是不多的﹐ 除了前面分析的“牢騷太盛防腸斷”﹐ 他的鐘山風雨起風雲﹐百萬雄師過大江﹐虎踞龍盤今勝昔﹐翻天覆地慨而慷。 宜將剩勇追殘寇﹐且莫沽名學霸王。天若有情天易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我們也可以拿來分析的。 而在詞方面﹐比如上面我舉的賀新郎(毛寫於1923年) 揮手從茲去。更哪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訴。眼角眉梢都似恨﹐熱淚欲零還住。 中仄平平仄 仄平平中平中仄 仄平平仄 中仄中平平中仄 中仄仄平中仄 我們可以跟張元幹的夢繞神州路一樣來分析﹐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 中仄平平仄 仄平平中平中仄 仄平平仄 中仄中平平中仄 中仄平平中仄 唯一的差別就是倒數第四字該用平韻字﹐而毛用了仄韻字。 但是這個其實是可以理解的。 因為在前一句﹐就是“中仄中平”開頭﹐而且蘇軾也有 乳燕飛華屋。悄無人桐陰轉午﹐晚涼新浴。手弄生綃白團扇﹐扇手一時似玉。 仄 所以盡管張元幹、葉夢得、辛棄疾、劉克莊等等人的賀新郎在這裡都隻用平韻﹐ 但是如果手上不是恰好有本專門分析賀新郎詞牌的書可以翻﹐ 以為這裡也是“中仄中平”(中 就是格律中可平可仄不嚴格要求的字)﹐ 那麼出這樣的一個小錯﹐並不算什麼。 再來看韻部﹐毛的 去 訴 住﹐雖然分別是去聲六遇七御韻﹐但在詞韻裡﹐ 因為詞韻比詩韻寬鬆﹐而且詞韻可以平仄轉韻﹐所以詞韻中隻分為十九部﹐ 其中﹐詞韻的第四部就是平聲的六魚七虞、上聲的六語七虞、去聲的六遇七御通用。 因為宋朝時﹐這些音韻已經相同﹐不需要分了。 所以毛的押韻完全符合宋詞的押韻法。 當然﹐分析這些並不是說﹐毛的詩詞就絕對沒有問題﹐ 他的詩詞中﹐不合格律的詩詞都有很多。 但我想說的還是﹐不要因為想要反對一個人﹐就盲目地反對他的一切。 就說得他什麼都不好﹐完全沒有好的地方。 甚至﹐他寫得合格律﹐你就說是秘書代寫﹐寫得不合格律的時候﹐ 你怎麼就不說別人代寫這個話題了﹖ 有一些不合格律的地方﹐不正好說明了﹐那不會是拍馬文人替他寫的麼﹖ 有必要一看到毛澤東三個字﹐就攻擊成這個樣子麼。 : 如果按閣下所說,中國與台灣在學習國文的近體詩與詞時 : 還學什麼格律?國文教師也不用教格律知識了阿!也不用考格律了嘛! : 反正老毛都不按照格律亂寫了,憑甚麼我們就不行! : 那我請問,這樣搞,近體詩與古體詩還有什麼分別? : 雖說李白與蘇軾得作品都曾發生過有某些字不按照格律得寫法 : 但人家是天才文人,他們的才氣冠絕當世,詩詞被後代奉為經典 : 他們當然可以允許稍微出點錯,因為人家高水平的才華擺在那 : 老毛的詩詞才華能與之相比嗎? : 如果老毛蘇軾、辛棄疾是那種等級文學家,在下也不會多說什麼,因為他水平高阿! : 但老毛不是那種文人,所以寫近體詩、填詞,煩請照格律來 : 要不然,也可以改寫格律與押韻寬鬆的古體詩、樂府等文體 : 不愛按格律寫作,又偏愛寫重格律的文體,叫不知揚長避短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0.85.34.9

12/21 00:39, , 1F
這篇不錯 只看顏色來定水準是很多臺灣網友的硬傷
12/21 00:39, 1F
文章代碼(AID): #1D3Fsctd (DummyHistor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20 之 20 篇):
文章代碼(AID): #1D3Fsctd (Dummy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