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若日本成功征服中國

看板DummyHistory作者時間14年前 (2010/07/12 00:25), 編輯推噓19(19076)
留言95則, 1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9/66 (看更多)
※ 引述《KoujikiOuji (古事記王子)》之銘言: : : → brbear:人家也承認日本人歧視台灣人啊 又有啥好爭的 07/11 11:00 : : → brbear:反而是同文同種的K黨也學日本人歧視台灣人... 07/11 11:01 : 日本人對台灣人的歧視和國民黨對台灣人的「歧視」完全不一樣。 : 日本人的歧視基本上就是基於脫亞入歐、自認為邁入現代文明而鄙視其他不文明 : 地區的心態。日本人的歧視針對的並非是「台灣人」,而是甲午戰爭以後敗給大和民 : 族的漢人整體,罵的是「清國奴」。這是一種(自以為)文明先進者對後進者的姿態。 : 國民黨則反是;基於同是漢人的認知,中國人傾向於把一切台灣人與中國人之間 : 的差異視為殖民餘毒,所謂日本人的「奴化教育」。但台灣人與中國人之間的差異當 : 然不只是在文化上,同時也是在現代化的程度上。台灣人最不能忍受的不是中國人以 : 漢文化正統自居並廢除日文等去日本化的措置,而是這些人在展現漢官威儀優越感的 : 同時曝露出某些對現代文明的無知。據說一些中國兵向店家買了水龍頭後又拿去退貨 : ,因為他們以為只要把這玩意裝在牆上就真的有自來水跑出來。這種街頭巷尾道聽塗 : 說的故事有多少真實性並不是重點,重點是這其實反映了相對於中國人的漢文化優越 : 感,台灣人面對中國人時也有某種現代文明的優越感。台灣人的被歧視感並非基於待 : 遇的不平等,而是認為自身並沒有得到應有的待遇──現代人相對於文明未開化者應 : 有的待遇,諸如政府公職(留用日人比台灣人還多)或者地方自治的要求等等。 : 講句不中聽的,那種以復興中華文化為己任的高姿態睥睨台灣人的現象在台灣早 : 已是歷史陳跡,但是那種鄙視他人原始落後不文明的心態(未必基於實證)至今仍然盤 ^^^^^^^^ 我71年次,碰到好幾次講閩南話被看不起的情況,至少這幾年還有 : 據在許多台灣人的心頭。不過後面這種歧視因為政治正確的緣故,不但從來不像前面 : 那種歧視三不五時被拿出來檢討,而且往往還自然流露的理所當然。 數字版一堆人成天在酸哈洋屌的puma也算一種檢討吧XD 講難聽一點,國府就算建設再多,所謂的本省人也看不到 為啥? "一二三到台灣,台灣有個阿里山,阿里山上有神木,明年一定回大陸" "一年掃蕩二年反攻三年掃蕩五年成功" 這類宣傳口號只會令本省人感覺國府是征服者 拿台灣當跳板,沒打算認真建設台灣 然後一堆課本都寫大陸那裡物產如何xxx.... (我國中還背一堆我應該永遠坐不到的鐵路) 你鄰居整天跟你說(搞不好還喇叭宣傳) 他老家如何如何,東西多好多好(搞不好還說這邊東西多差) 將來有機會一定馬上搬回老家 正常人不會聽的一肚子火才怪 "國民黨知道回不去了才開始建設台灣,日本人一開始就打算長久治理" 這種話就會跑出來 口號是你自己喊出來的,就算被誤解也怪不了人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45.130.129

07/12 00:37, , 1F
搬回老家有何好火大? 一堆ABC來台撈錢.挺受歡迎的
07/12 00:37, 1F

07/12 00:42, , 2F
奇怪,那抗戰時期國民政府退守大後方,怎麼沒被說征服者?
07/12 00:42, 2F

07/12 00:43, , 3F
我覺得f大你在根本上就沒從國民政府的角度觀察過
07/12 00:43, 3F

07/12 00:43, , 4F
抗戰時期還有大規模民變呢 沒被說?
07/12 00:43, 4F

07/12 00:44, , 5F
奇怪了 站在他角度觀察做啥? 每見事站在人家角度觀察
07/12 00:44, 5F

07/12 00:44, , 6F
那根本沒有事情會不合理了
07/12 00:44, 6F

07/12 00:45, , 7F
只從自己或字幾所再的團體的角度觀察事物,那叫自我中心吧
07/12 00:45, 7F

07/12 00:45, , 8F
自我中心不是追求真理的方法
07/12 00:45, 8F

07/12 00:46, , 9F
而且,征服者一詞是用在對於異族或異國的說法
07/12 00:46, 9F

07/12 00:46, , 10F
不去站在國府角度觀察理解,只從市井小民角度來看,這也算
07/12 00:46, 10F

07/12 00:47, , 11F
偏見的一種,觀察一個歷史事件或過程本來就是要多面向的
07/12 00:47, 11F

07/12 00:47, , 12F
"自己所在" 太急著推文,忘了選字了@@
07/12 00:47, 12F

07/12 00:48, , 13F
是阿 國民政府處境艱難 要感其艱辛 先總統 蔣公的決定
07/12 00:48, 13F

07/12 00:48, , 14F
是正常的十分合理的 死老百姓就別計較小損失了
07/12 00:48, 14F

07/12 00:48, , 15F
自我中心,也是二戰前日本歷史家對歷史詮釋的方法
07/12 00:48, 15F

07/12 00:49, , 16F
"我感覺"最大?
07/12 00:49, 16F

07/12 00:49, , 17F
為什麼一定要用這麼偏激的話來說歷史?
07/12 00:49, 17F

07/12 00:49, , 18F
這篇談的是意識感覺 又不是客觀損失...
07/12 00:49, 18F

07/12 00:50, , 19F
要談客觀上國府對人民損失是另回事
07/12 00:50, 19F

07/12 00:50, , 20F
沒有那些口號 思鄉的老兵就要造反 政局動蕩下想必建設更多
07/12 00:50, 20F

07/12 00:52, , 21F
課本會多教很多用不到的事務很正常阿 以數學來說 大部份的
07/12 00:52, 21F

07/12 00:52, , 22F
人 應該用到四則運算與機率吧 還不是多學了幾何等課程
07/12 00:52, 22F

07/12 00:53, , 23F
不 理科教育與文科教育的基本目的就不同 不可混為一談
07/12 00:53, 23F

07/12 00:53, , 24F
教授 地理&歷史 可以讓你多瞭解台灣以外的事有什麼不好?
07/12 00:53, 24F

07/12 00:54, , 25F
你不見得真的會去使用 但如果你有其他地方的朋友 你已經瞭
07/12 00:54, 25F

07/12 00:54, , 26F
我學一堆外國史與外國地理,還不是用不到。學問不是這樣說的
07/12 00:54, 26F

07/12 00:55, , 27F
不.地理教育是最畸形的教育 不論解嚴前後皆如此
07/12 00:55, 27F

07/12 00:55, , 28F
當一個人討厭某件事物時,就只會看見其缺點,而不見優點
07/12 00:55, 28F

07/12 00:55, , 29F
其他人的風俗文化 生活民情也是好事吧 比較不會冒犯到他人
07/12 00:55, 29F

07/12 00:55, , 30F
這就是偏見
07/12 00:55, 30F

07/12 00:55, , 31F
當時政府的時代立場認為我們還有可能三民主義統一中國,
07/12 00:55, 31F

07/12 00:55, , 32F
外國史與外國地理 當然用的到...旅行.看洋片.交際洋人
07/12 00:55, 32F

07/12 00:56, , 33F
你確定 台灣課本的內容有教導這些 我可沒印象
07/12 00:56, 33F

07/12 00:56, , 34F
自然會把大陸風土民情放入。 知道一下各省大致情形也不錯啊
07/12 00:56, 34F

07/12 00:56, , 35F
樓上上不認真
07/12 00:56, 35F

07/12 00:57, , 36F
算了 這有基本意識型態差異問題 吵不完的
07/12 00:57, 36F

07/12 00:57, , 37F
風土民情,高中地理(分組前)就有。
07/12 00:57, 37F

07/12 00:57, , 38F
說實話我覺得地理可以廢了...改成地球科學與經濟學
07/12 00:57, 38F

07/12 00:58, , 39F
雖然不管是大陸、台灣,還是外國地理,我都忘的差不多了XD
07/12 00:58, 39F

07/12 00:58, , 40F
地球科學不是有嗎? 還是現在不教了? @@a
07/12 00:58, 40F

07/12 00:59, , 41F
地科我那時是國中和高一分組前有教,高二之後就沒了。
07/12 00:59, 41F

07/12 00:59, , 42F
那科一直都有
07/12 00:59, 42F

07/12 01:00, , 43F
不過基本上只有高三上學期會認真自修地球科學
07/12 01:00, 43F

07/12 01:00, , 44F
史地不可廢吧 廢了史地像遮了眼 看不見島外的世界 只會鬧
07/12 01:00, 44F

07/12 01:00, , 45F
環境與文化的互動有教育價值 但傳統的教法重記憶 結果無用
07/12 01:00, 45F

07/12 01:01, , 46F
結果因為過去課本大陸篇幅過大 所以現在很多人只會看中國orz
07/12 01:01, 46F

07/12 01:01, , 47F
更多的笑話 史地在過去製造業為主的台灣沒有突顯價值
07/12 01:01, 47F

07/12 01:02, , 48F
雖然教育環境差,但若連這都沒有,就連記憶的那一丁點都沒了
07/12 01:02, 48F

07/12 01:02, , 49F
以台灣的地理教育方式 廢了笑話也不會變多
07/12 01:02, 49F

07/12 01:02, , 50F
課本大陸篇幅過大跟現在看中國,完全是兩碼子事
07/12 01:02, 50F

07/12 01:02, , 51F
未來要創造品排 改走行銷路的時候 瞭解各地文化就很重要
07/12 01:02, 51F

07/12 01:03, , 52F
為什麼台灣一定要是最重要的核心?
07/12 01:03, 52F

07/12 01:03, , 53F
我當然知道兩碼子事 只是想接那句看不見世界而已
07/12 01:03, 53F

07/12 01:03, , 54F
"課本大陸篇幅過大跟現在看中國" 這都可以再調整阿
07/12 01:03, 54F

07/12 01:03, , 55F
以前世界地理跟世界史比例也很高
07/12 01:03, 55F

07/12 01:03, , 56F
我覺得還是要實際去過當地,才會曉得彼此之間的優缺點
07/12 01:03, 56F

07/12 01:03, , 57F
認識世界不一定要從"地理"開始
07/12 01:03, 57F

07/12 01:04, , 58F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可惜機會不多@@
07/12 01:04, 58F

07/12 01:04, , 59F
記憶一堆二穫區三穫區 不如從地球科學的角度切入
07/12 01:04, 59F

07/12 01:04, , 60F
認識世界不一定要從"地理"開始 但教地理 決對有助認識世界
07/12 01:04, 60F

07/12 01:05, , 61F
在古代 兩者成本差不了太多 現在 讀萬卷書便宜太多了..
07/12 01:05, 61F

07/12 01:06, , 62F
但是現在行萬里路,時間也比以前少,也方便許多了
07/12 01:06, 62F

07/12 01:06, , 63F
資優的學生可以從地理認識世界 大多數人只看到紙上的墨水
07/12 01:06, 63F

07/12 01:08, , 64F
念過世界地理的人 有幾個還記得烏拉圭在那邊...呵
07/12 01:08, 64F

07/12 01:08, , 65F
還好我還知道在哪一洲(這樣明明就很遜阿..)
07/12 01:08, 65F

07/12 01:09, , 66F
簡單說 我認為台灣地理教育所教的內容大多無益 應重新整合
07/12 01:09, 66F

07/12 01:09, , 67F
還有摩洛哥、摩納哥,傻傻分不清楚XD
07/12 01:09, 67F

07/12 01:09, , 68F
記得啊~~不過唸過地科的人記得大氣層範圍的人也應該不多
07/12 01:09, 68F

07/12 01:10, , 69F
摩納哥很有名 所以分不清楚是學生自己的問題
07/12 01:10, 69F

07/12 01:10, , 70F
整合成為更有益的新教科 認識本國 認識世界 而非背誦
07/12 01:10, 70F

07/12 01:10, , 71F
絕對不是地理教育有問題
07/12 01:10, 71F

07/12 01:10, , 72F
地科當初不是比較岩石硬度,就是分析地形圖,
07/12 01:10, 72F

07/12 01:11, , 73F
地科我只記得好像是教天文學的
07/12 01:11, 73F

07/12 01:11, , 74F
說實在,大氣層那幾層的厚度我的忘了XD
07/12 01:11, 74F

07/12 01:11, , 75F
那是地質 不是地科...地科談較多理論
07/12 01:11, 75F

07/12 01:12, , 76F
不 對中學生而言 那些全都是地科
07/12 01:12, 76F

07/12 01:13, , 77F
過去地理科先教的就是地形氣候水文 那些我認為最是重要
07/12 01:13, 77F

07/12 01:13, , 78F
呃,現在不是嗎??
07/12 01:13, 78F

07/12 01:14, , 79F
但所占比例太少 教學又欠缺回顧 結果成為記憶掛帥的學科
07/12 01:14, 79F

07/12 01:15, , 80F
實際上地理歷史都可以訓練學生的思辨能力 但教法出了問題
07/12 01:15, 80F

07/12 01:22, , 81F
呃...我覺得3F根本上就沒從台灣人的角度觀察過
07/12 01:22, 81F

07/12 01:30, , 82F
樓上,原PO已經說了。 所以我認為衝突是雙方觀點不同造成
07/12 01:30, 82F

07/12 01:33, , 83F
不太認同"地理歷史都可以訓練學生的思辨能力"
07/12 01:33, 83F

07/12 01:34, , 84F
思辨能力 應該是國文課 讀聖賢書的時候教授的
07/12 01:34, 84F

07/12 01:37, , 85F
思考能力的訓練重點在數學 國文重整理與表現能力
07/12 01:37, 85F

07/12 01:37, , 86F
但其他學科也有輔助功能
07/12 01:37, 86F

07/12 01:40, , 87F
地理歷史當然可以訓練思辨能力...
07/12 01:40, 87F

07/12 05:06, , 88F
思考能力有點廣泛 數學->邏輯 國文->明是非 史地->長知識
07/12 05:06, 88F

07/12 13:44, , 89F
本省人會沒見到= = 你都不搭火車 不走柏油路 沒電沒水的生活?
07/12 13:44, 89F

07/12 14:48, , 90F
地理歷史為什麼不能訓練思辨能力= =
07/12 14:48, 90F

07/12 14:50, , 91F
史地只有長知識? 以現在的教育或許是
07/12 14:50, 91F

07/12 14:51, , 92F
到大學之後 根本不是這樣
07/12 14:51, 92F

07/13 10:13, , 93F
大部分的人上了大學之後就再也不碰史地了
07/13 10:13, 93F

07/13 10:13, , 94F
其實一半的人高中分組之後根本就不碰史地的
07/13 10:13, 94F

07/13 21:55, , 95F
我也71年次,因為不會台語找工作四處碰壁.......
07/13 21:55, 95F
文章代碼(AID): #1CEV22V3 (DummyHistor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29 之 66 篇):
文章代碼(AID): #1CEV22V3 (Dummy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