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假設] 如果南宋沒有端平入洛 與蒙古交好

看板DummyHistory作者 (銀之朔風)時間14年前 (2010/01/21 20:47), 編輯推噓14(1406)
留言20則, 1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4/4 (看更多)
※ 引述《bxdfhbh (bxdfhbh)》之銘言: : 在網上看到說: : ============================ : 端平元年七月,就在宋軍發起端平入洛的同月,蒙古汗國召開了規模巨大的諸王大會,會 : 上大汗窩闊臺與大將塔思(木華黎之孫)有了這樣一段對話: : 窩闊臺說“今中原,西夏,高麗,回鶻諸國盡以臣附,惟東南一隅,尚阻聲教。朕欲躬 : 行天討,卿等以為何如?” : 塔思回答道“...臣雖駑鈍,愿仗天威,掃清浙淮,何勞大駕親臨不測之地哉!” : 這段話顯然是經過了后來漢族文人潤色過了的,但是意思還是很清楚。被說中了心思而 : 感到大喜的窩闊臺當即下令塔思“與王子闊出總軍南征”,不久蒙古軍主力就向河南急 : 趨。 : 值得注意的是,在蒙古諸王召開大會的時候,宋軍背約的消息還沒有傳到,而窩闊臺下 : 定決心更顯然是在大會以前。因此,蒙軍的行動完全可以用一個詞來形容——蓄謀以久! : ================================ 這邊時間上似乎有點問題。 首先,這段對話確實有史料紀錄,語出《元史‧塔思傳》(《木華黎傳附傳》), 時間也的確是七月沒錯,但是宋軍是何時入侵的呢? 答案是六月。按照周密《齊東野語》的紀錄,6/12全子才率領的淮西軍已自合肥出 發。最晚到6/22已經進入蒙古領土內(抵達蒙城縣),而最遲到七月初,蒙古方應 該已經知道南宋入侵。那麼,以蒙古人的訊息傳遞速度,一個月以內,窩闊臺應該 已經知道這個訊息,換言之,在大會不知哪一日召開的情況下(《太宗紀》、《塔 思傳》都沒有紀錄大會召開的具體日期),斷言塔思說這番話時,宋軍背約的訊息 尚未傳到,似乎略有武斷之嫌。 這邊要強調一下,在下的意思並非指蒙古沒有意思侵宋,也不是說這段話一定不存 在或是塔思這話一定是在接到南宋入侵的消息後才說的。在下要說的是,bxdfhbh 兄上面引述的這段文章,感覺頗有蒙古人早已蓄意進攻南宋,這場進攻是安排好的 藉口這樣的意味。 而在下要指出的是,蒙古可能有想要在未來進攻南宋,但在那個當下(指公元1234 年,南宋端平元年,蒙古太宗六年),蒙古事實上並沒有進攻南宋的意圖,之所以 爆發戰事,確實是南宋白目,不自量力所致。蒙古當時無意南下的證據如下: 1.滅金(公元1234年一月金亡)戰後河南大飢,速不臺遷河南人民到黃河以北和關 中地區就食。 ---倘若有意立即伐宋,那不該如此,應該是把物資往前調,留下這些人當作勞 役才對。蒙古軍對後勤的要求是較低,但是漢軍卻非如此。 2.當時秦鞏地區(今甘肅東部、陝西一部)還有金人殘餘勢力二十餘城未下,速 不臺受命帶軍去討平這些未降城市,根本沒打算去攻南宋。 ---這些城後來都過了一段時間才降,大部分在隔年(公元1235年)十月隨著 汪世顯一起投降蒙古,少部分則直到無法支撐才降,裡面會州(今天甘肅 靖遠)在郭蝦蟆的指揮之下,則一直抵抗到蒙古太宗八年(公元1236)年 十月才城破,舉家自焚而死,那時金已亡了近三年!也正因為要搞定這些 未降勢力,所以後來蒙古在隔年(公元1235年)下半年開始進攻南宋時, 四川方面的軍事行動大約比其他方向晚了半年左右。 3.滅金後,各個漢軍部隊接到的命令是返回原防(比如史天澤就率軍返回真定) ,而不是留在河南準備攻宋。 4.安排塔察兒(攻下蔡州,最後滅金的主將,)負責黃河河防,"坐鎮黃河北岸"。 所有這一切舉動,都不像是要準備南下進攻南宋的部署。 打個比方,我們可以說希特勒很想打爆俄國,但是如果因此就說打爆波蘭後德國 隨即準備入侵俄國,那此一說法多少有不精確之嫌。 最後,還有一個證據。那就是如果蒙古蓄謀已久,早已準備好要南下攻宋,那何 以戰爭是在隔年下半年(公元1235年)才爆發?距離南宋入侵,時間足足過了一 年?且中間雙方不乏信使往還?端平入洛時間在夏末秋初,正是游牧民族用兵季 節,如果蒙古早有用兵準備,此時正是出兵的好季節,何以不立即出兵,而讓南 宋多了一年的準備時間? 所以,在下的結論是,該篇文章的說法,並不是很精確。要說蒙古遲早會攻擊南 宋,那是沒有問題的;但要說蒙古早有準備,或是南宋這次進攻是蒙古等待已久 的機會,則很有疑問。 : 也就是說,沒有端平入洛,蒙古人也會南下的。 這個是沒錯,就像在下上面說到的,依據成吉思汗法典(大雅薩),蒙古人本來就 視其他國家只有被滅亡或是變成附庸國兩條路。所以南宋不去攻,蒙古也的確會來 攻,但是,是不是會這麼早,那就是另一個問題了。 : 另外,有人認為宋軍端平入洛從戰略上沒有錯, : 宋軍是為了搶占天險。 : 在金朝滅亡之前,據關守河(潼關、黃河)很多年,每年黃河鑿冰以抵擋蒙古人。 : 宋朝很明確地提出據關守河的打算,就是搶占潼關、黃河防線。 : 金人能夠據關守河,宋人有整個南方整個大後方支持,為什麼不行? : 當時宋朝有人提出北方殘破,可能無法提供糧食;而且當年的金人堅韌,非宋人可比,但 : 是沒有被采納。 戰略上是沒有錯。問題在於,南宋軍隊自己有沒有足夠的實力? 沒有足夠的實力,正確的戰略也無從落實,反而會因為躁動而引來危險。而很遺憾 ,事實證明,南宋軍確實是鳥到不行,完全沒有與這戰略意圖相對稱的實力。 附帶一提,黃河不算是太好的天險,遠比不上長江,甚至也比不上淮河。因為黃河: 1.冬季會結凍,嚴重限制它的障礙能力。 2.週邊不如淮河以南那樣水網密佈。 因此歷來以黃河做為南北分界的,面對北方大量的騎兵,下場都不是太好。東晉和 劉宋,都很想力守黃河以南,不過最後結果都是失敗。 : 宋朝出兵後,很驚訝地發現,華北地區近乎無人區,很多地方跑上數十里見不到一個人煙, : 很多城市都是空城,大城市也不過只有數十個人,整個東京(汴梁)只有一千多戶人家, : 洛陽只有三百多戶人家,這兩座城已經是中原人口最多的兩個城市了。 因為人不是被蒙古軍屠光、就是被趕到黃河以北,再不然就是逃難躲到山林中去了。 : 宋軍一路上根本找不到糧食。而宋軍內部不和,京湖路不出兵,不運糧。蒙古人又掘開黃 : 河,斷絕宋軍從合肥運糧的糧道。 : 所以宋軍補給斷絕。等宋軍進入洛陽,就已經斷糧了。 早在入汴京後,全子才已向趙葵反應,糧餉不繼。但還是被趙葵逼著快點出兵, 於是只好叫部下帶五天糧出發,並許諾會追送補給(結果沒有),但這支軍隊走 到洛陽的隔天,糧食就吃完了。 : 宋軍如果有糧食的話,其實可以死守洛陽的。但問題是斷糧了,只好回師。 可以死守,但沒多大意義,他們僅僅只有13000人而已,若無援軍,即使有糧食讓 他們守城,也不能發揮效果。 : 途中遭到蒙古人攔截,雙方激戰,不分勝負。 : 但是宋軍斷糧四日了,只好突圍撤退。突圍後遭到銜尾追殺,全軍覆沒。 端平入洛的結果是: 洛陽遠征軍共有兩支: 1.徐敏子指揮的13000人,也就是上面說的這支跟蒙古軍接戰的部隊(看戰鬥經 過,他們遇到的蒙古軍恐怕是漢軍,而非真正的蒙古人,因為對方也是以步兵 為主。換言之,他們還沒跟大魔王打,只是跟下面的打手幹架而已,雖然這些 打手已經很不得了了。),最後只剩下300人上下(可能還不到,因為這三百多 人後來還是邊打邊撤,能活著回到宋境的大概還沒這個數字)。 2.楊誼率的15000人,本來是作為徐敏子的後繼部隊(但也只有5天糧),被劉亨 安指揮的漢軍急襲,除少數人逃出生天外,全軍覆沒。 趙葵、全子才率領的北伐軍本隊(大約六萬餘人---如果沒有吃空額的話---,派 出兩支洛陽遠征軍後,大概還有三萬人左右)在撤退時,被蒙古軍追及,後軍全 軍覆沒,據《賈似道傳》的說法,最後只剩下數千人活著回來。 換言之,出征有六萬多人,回來連一萬都不到,損失5/6以上的兵力。 推 panzerleader:如果補給沒問題 或許可以守住黃河防線 01/21 14:34 → panzerleader:想請問一下蒙古人把當地人口遷移屠殺驅趕是否有斷絕 01/21 14:35 → panzerleader:宋軍補給的考量? 01/21 14:36 很難,參照歷史,倚賴黃河防線對抗北方的,除曹操外下場都是仆街,而曹操的 成功也得力於袁紹的不納善言,否則,應該也是會仆街。 又,蒙古人其實並沒有預料到南宋真會這麼白目敢來進攻,所以屠殺和遷移,並 不是針對南宋的防禦舉動。前者是他們的一貫作業(成吉思汗法典:抵抗者死, 而且這樣才能搶錢、搶糧、搶娘們。);後者則是河南飢荒下的現實考量。 --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 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需靜也,才需學也,非學無以廣 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 廬,將復何及! ~~~三國‧蜀漢‧諸葛亮《誡子書》~~~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204.86.161 ※ 編輯: Hartmann 來自: 123.204.86.161 (01/21 20:54) ※ 編輯: Hartmann 來自: 123.204.86.161 (01/21 20:56)

01/21 21:46, , 1F
大推!
01/21 21:46, 1F

01/21 22:50, , 2F
用背約跟入侵形容宋軍北伐 聽起來總是覺得沉重...
01/21 22:50, 2F
這個沒辦法,這就是事實啊。 按照南宋跟蒙古的約定,河南地確實不是南宋的,而蒙古遲早會入侵南宋是另一 回事。在那個時段,確實蒙古與南宋還保有盟約,且蒙古暫時也沒有要進攻南宋 的計畫。那就事論事,南宋違反盟約,入侵蒙古領土,就是一個客觀的事實。 ※ 編輯: Hartmann 來自: 123.204.86.161 (01/21 22:56)

01/22 02:43, , 3F
東征西討南定北伐,歷史課本裡漢人永遠是正義的 :D
01/22 02:43, 3F

01/22 02:57, , 4F
01/22 02:57, 4F

01/22 09:10, , 5F
推好文!
01/22 09:10, 5F

01/22 09:24, , 6F
成敗論英雄,蒙古人囂張的時代,蒙古人愛幹啥都是對的
01/22 09:24, 6F

01/22 09:52, , 7F
FMANT為何每次只要是元朝時代的事情就這種酸到不行的語氣.
01/22 09:52, 7F

01/22 09:53, , 8F
您祖上跟蒙古人有過節嗎
01/22 09:53, 8F

01/22 09:56, , 9F
西夏人的後代嗎?
01/22 09:56, 9F

01/22 13:04, , 10F
我想請問速不台奉命討平殘金勢力的史料出處是哪裡?
01/22 13:04, 10F

01/22 13:06, , 11F
我怎記得速不台攻下汴京之後就被調去準備西征了?
01/22 13:06, 11F
這個在下是看李則芬將軍的書上寫的,不過他上面沒有附出處,所以今天特地去翻 了史料,確實《元史》和《新元史》上都沒有紀錄,不過在下繼續翻屠寄的《蒙兀 兒史記》時,就看到了這麼一段話: 《蒙兀兒史記‧速別額台傳》(速別額台就是指速不臺):「(金亡後)時秦鞏二 十餘城仍奉金正朔,速別額台移師至陜府潼關以備之。」 《蒙兀兒史記》這段記錄不知出自何處,在下推測,應該不是《蒙古秘史》就是 《多桑蒙古史》。很遺憾臺大圖書館內前者是日文,後者沒有,所以不能印證。 不過如果恆諸常理,則這段記錄很有道理。當時速不臺為蒙古軍在中原地區的總 帥,既然秦鞏地區尚有未降服蒙古的勢力存在,則由他負責規劃進攻,是合乎常 理的。

01/22 13:24, , 12F
除非原住民..幾乎祖上都跟蒙古人有過節吧
01/22 13:24, 12F

01/22 16:16, , 13F
不過不也幾乎都是蒙古人後代 囧
01/22 16:16, 13F

01/22 17:19, , 14F
祖上...都太久遠了吧 = = 不過蒙古人嗜殺我是很不以為然
01/22 17:19, 14F

01/22 18:17, , 15F
我想穿越時空到蒙古時代加入蒙古大軍,享受征戰的快感!
01/22 18:17, 15F

01/22 20:14, , 16F
漢人打漢人...
01/22 20:14, 16F

01/22 22:36, , 17F
歷史上哪次戰爭有不嗜殺.孫老師在兵法都說仁義之師是在找死
01/22 22:36, 17F

01/23 01:45, , 18F
加入蒙古大軍死得更快...騎馬射箭比不上蒙古人 大概只
01/23 01:45, 18F

01/23 01:45, , 19F
能當被趕去攻城的砲灰吧...
01/23 01:45, 19F

01/23 15:21, , 20F
只要是戰爭都嗜殺,只是外族入侵會被寫的更多
01/23 15:21, 20F
※ 編輯: Hartmann 來自: 123.204.86.161 (01/26 20:38)
文章代碼(AID): #1BM4pKsT (DummyHistor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BM4pKsT (Dummy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