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假如亞歷山大從印度進入中國...?

看板DummyHistory作者 (Theodosius)時間16年前 (2008/01/12 11:21),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77/112 (看更多)
※ 引述《STUKA119 (等待I believe)》之銘言: : 沒有趙軍再動員的記錄你如何能知道趙有再出兵? : 但不論趙有沒有再動員,秦都需要增兵來鞏固包圍圈,因為秦軍原本應處於數量 : 劣勢,不增援無法確保圍死敵人 要這樣解釋也沒有秦軍兵力不夠圍不死敵人的記載。 趙括至,則出兵擊秦軍。秦軍佯敗而走,張二奇兵以劫之。趙軍逐勝,追造秦壁。壁堅拒 不得入,而秦奇兵二萬五千人絕趙軍後,又一軍五千騎絕趙壁間,趙軍分而為二,糧道絕 。而秦出輕兵擊之。趙戰不利,因築壁堅守,以待救至。秦昭王聞趙食道絕,王自之河內 ,賜民爵各一級,發年十五以上悉詣長平,遮絕趙救及糧食。至九月,趙卒不得食四十六 日,皆內陰相殺食。來攻秦壘,欲出。為四隊,四五復之,不能出。 秦二次動員目的裡面說得很清楚,乃阻絕趙軍後續兵力和糧食援助。 : 為什麼不能讓北方空虛? : 邯鄲不保中央政府完蛋跟北方丟一些地被打一些草穀,熟輕熟重一眼便知 既然你可以猜北方無兵,那我猜秦軍騎兵全出又有何不可? 北方空虛除了打草榖,還有被 秦軍戰略迂迴的危險,這樣都可以放著,騎兵全出就更不用說了。 : 首先,秦軍兩路迂迴部隊有收效,而且沒被發現,你的說法無法解釋白起 : 有做任何確保他們不被發現的作為 : 如果白起只是把他們派出去,然後希望他們不被發現,那他可以改叫傻白 : 其次,你要誘敵就得把兵力展開與敵接戰---當然,未必是全軍出擊,但肯定 : 不能太少---沒有騎兵掩護對上對方有騎兵,你的誘敵部隊如何順利轉移以 : 吸引敵人進入陷阱(敵方騎兵可以輕易的擾亂.妨礙你的轉移,甚至切斷你的 : 退路,這會打亂你的原訂計畫)?你無法解釋 : : 你怎麼肯定趙括有看到伏兵跟奇兵? 這才是你有問題的地方。趙括就是太想衝,連敵人 : ~~~~~~~~~~~~~~~~~~~~~~~~~~~~~~~~~~~~~~~~~~~~~~~~~~~~~~ : 你這句話完全錯誤,我從沒這樣說過,因此你的解讀早已發生問題 : 你繼續在誤解 : 以上那些會戰,在列陣時,交戰雙方有沒有一支部隊在nkm外,遠到你看不到的? : 沒有 : 因此,以上戰例中應該都沒有"奇兵"的存在 : 以上戰例騎兵使用的目的都在於協助殲滅眼前戰場上的敵人,不管他們迂迴的 : 多遠.多深,其所謂"遠離本隊"的距離不過幾公里或十幾公里罷了---敵人敗了 : 拼命追擊不算 : 但長平呢?雙方有60~70萬大軍對陣,請問戰場的寬度及深度有多大? : 反正應該比上面的戰場都大多了(好吧,趙軍只動用一半進攻好了, : 那規模也比波斯軍來得大) : 會戰中秦軍還有向後轉移以誘敵深入,這才有切割敵人的空間,秦軍還要 : 切入敵後去斷糧道,這種作戰的深度只怕有數十公里之深 : 那麼,等雙方開始衝突了再派出兵力去執行這些作戰可能嗎?不可能, : 坎尼跟高加美拉的迂迴深度不過幾公里罷了 : 而且這種作為如何形成"奇兵"?羅馬人跟波斯人都有看到對方的迂迴部隊吧? : 很明顯的,你所謂的"全出"之等級根本不是以上幾場戰例中"全出"可以比擬的, : 用上述戰例來支持你的論點是不恰當的---就好比我的車可以開上高速公路 : 跑時速100km,你就認為我的車跑200也不會有啥問題,這絕對說不通 : 那麼毫無疑問,秦的兩路迂迴部隊都必須深入敵後獨立作業,這一來會使 : 他們對主戰場的交戰毫無直接影響力---希臘人還能夠把亞皇拉回來打擊 : 另一翼的波斯人---萬一出了事,白起無法指望他們及時趕回(白起能在戰前 : 就假定他不需要任何騎兵嗎?我不相信他那麼魯莽),同時,兩支部隊被敵人 : 發現的機會也大的多,當然,騎兵可以自己解決對方的偵騎,但"奇兵"得自己 : 想辦法 : 一個名將必須對以上幾點都做出安排,但你的騎兵全出說無法解釋任何問題 我沒辦法解釋是因為司馬遷沒解釋啊,但敘述上奇兵跟伏兵效果的確這麼好。 我誤解? 明明是你自己說:「趙括看到這些部隊運動難道會沒反應? 趙括不會這麼笨。」 因此我就接著講啦。想知道奇兵跟伏兵怎麼達成的過程請作個夢找司馬遷,喔不~!找白起 較快。您之前才拿亞歷山大來比,現在又說這些戰例不適合拿來相互討論?還拿車速來形容 ? 那不如直接了當說亞歷山大年紀跟白起差那麼多怎麼比來得融洽。如果是照中文WIKI的 講法這個埋伏距離沒有數十公里只有十二公里。希臘人能夠把亞帝拉回來是運氣好,要是 Parmenion的息子中途被殺了、沒找到亞歷山大抑或亞帝愛上大流士捨不得離開...可見只 要出了事,不管距離多少都是無法趕回的。白起這麼作並不魯莽,設定好的包圍陣地戰騎 兵本來就用處不大,除了5000騎奇兵所在位置外根本沒地方需要迂迴。留下預備隊又不符 大俠大所說當時代習俗,只是你不相信不了解罷了。另,如果這些事情都有安排那我還耍 什麼奇兵? 我騎兵比你多又何必一部纏住你騎兵一部去打游擊?(這也是你自己說的,現在 看來還真是左右搖擺。) 全部過來把你的騎兵先殲滅不是更好? 伏兵的部分,我推薦參考一下李德哈達戰略論裡面的貝利沙流士之達拉斯防禦戰。 公元530年,一支總數約四萬人的波斯大軍,向達拉斯(Daras)要塞開始進攻。貝利沙流士 只率領了一半的兵力,去抵抗他,而且他的部隊又都是剛剛開到的新兵。可是他並不準備 作守城的打算,而決心冒險和敵人作一次會戰,不過他對於戰場卻事先有精密的選擇,以 便運用他的「防禦攻勢」的戰術。他估計敵人一方面抱有直搗拜占庭的雄心,一方面仗著 他們在數量上的絕對優勢,所以必然的會一直向前進攻,而不多所顧慮。他在達拉斯的前 方,挖掘一條寬且深的壕溝,使它的位置很靠近城牆,以便壕中的守兵可以獲得城頭上的 「火力」支援。貝利沙流士就把他那個最不可靠的步兵,位置在這裡。在這條戰壕的兩端 ,成直角的又掘着兩條長壕,在頂點又有兩條橫壕,一直向外伸展通過谷地兩側的丘陵地 中。沿着這兩個側翼之上,重騎兵就分別埋伏在那裡,以供逆襲之用。匈奴人的輕騎兵又 擺在兩個內角裡面,假使兩翼的重騎兵為敵人所逐回,他們就可以突然向敵人的後方襲擊 ,以來消去這種壓力。 波斯人達到戰地之後,首先是對於這種佈署感到很困惑,於是第一天的時間都花在偵察工 作方面。第二天上午,貝利沙流士派人送了一封信給波斯軍的主將,暗示着最好是不必兵 戎相見,而採取互相討論的方式來解決爭端。他的信上面這樣的寫着:「第一個善事就是 和平,所有略有理性的人都莫不公認如此...所以最偉大的將軍,就是要能夠從戰爭中求 得和平...。」這真是至理名言,而尤其是在他第一次偉大勝利的前夕,從這樣一個青年 的軍人口中說出來,才更感到難能可貴。可是波斯的主將卻回答他說,羅馬人的諾言是素 來不可以相信的。照他的看法,貝利沙流士的來信,以及他躲在戰壕後面採取守勢的姿態 ,都足以表示他是存着畏懼的心理。所以波斯人開始進攻了。當然他們也很謹慎,並未衝 入擺在中央位置的那個很明顯的陷阱,但是他們這種謹慎的態度,實際上卻正中了貝利沙 流士的妙計。因為這不僅是使他們的兵力分散,而且更使戰鬪限制在兩翼騎兵的方面。對 於貝利沙流士而言,這卻是他手中所最可靠的精兵,並且在數量上也不比敵人少得太多。 同時他的步兵,也可以使用弓弩的「火力」,參加作戰。拜占庭的弓弩在射程上要比波斯 的較遠,同時波斯的裝甲也不如羅馬的精良。 波斯騎兵首先攻擊他的左翼,最初似乎頗有進展,可是有一支小型的騎兵支隊,預伏在側 翼上一個小山的背後,現在就突然的躍出,向波斯人的後方猛衝。這個意想不到的奇襲, 再加上另一個側翼方面,又有匈奴輕騎兵出現,結果遂迫使波斯人自動後撤了。於是再說 到右翼方面,波斯的騎兵攻入的距離更深,一直達到了城牆脚下。可是結果卻恰好使他們 這個前進的側翼,與中央的靜止部分之間,露出了一個極大的空洞。貝利沙流士立刻把他 所有的騎兵力量,都投擲在這個空洞裡面。這個針對波斯戰線上弱點的逆襲,首先把波斯 騎兵趕得落荒而逃,脫離了戰場,然後再向中央的波斯步兵─他們的側翼已經暴露─進攻 。這次達拉斯的會戰使波斯人受到決定性的失敗。這是許多年來,他們第一次敗在拜占庭 人的手裡。 ---------------- 你可以發現伏兵真是一點道理也沒有,只要先放著就行。波斯人的行動也都在貝利沙流士 的估計之內,這種狀況下才真的想喊戰場之霧在哪裡。對於難以理喻的奇兵之術本來就沒 辦法用正常用兵之道來想像,只能邊看邊喊燒說好利害。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9.237.106 ※ 編輯: Kataphraktoi 來自: 220.139.237.106 (01/12 12:07)
文章代碼(AID): #17Y38pF_ (DummyHistor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77 之 112 篇):
文章代碼(AID): #17Y38pF_ (Dummy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