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假如亞歷山大從印度進入中國...?

看板DummyHistory作者 (Theodosius)時間16年前 (2007/12/31 14:19), 編輯推噓20(20010)
留言30則, 1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5/112 (看更多)
有archer jones的說法。 http://0rz.tw/5f3wH 以下轉成繁體。 作者:newavatar 特別說明 :這個東西放在前面是無奈之舉,爲了避免各種誤會和不必要的爭吵。 1。本文的思想是使用科學研究中常用的歸納-演繹 程式,即先形成一個理論(這部分是 Archer Jones完成),然後筆者把這個理論拿來分析一個假想的問題(秦與馬其頓)。我 注意到很多高手也不自覺得使用了筆者反對的論證方法,即“直接由歷史上的戰例一步前 進到假想的對抗。中間的橋梁僅僅是憑空推測”。當然可能水平很高,許多推理確實有些 價值,然而這絕對不是正確的方法。 2。本文的關鍵是第三部分:Archer Jones兵種戰術理論體系 。如果您沒有讀過原作,請 仔細閱讀該部分。因爲其中有很多不同于常規定義的地方。其中關於四大兵種的定義是完 全不同于通常定義的 。而之後的10大原則是其後討論的基礎。如果這些沒有理解,那麽 各種誤解不可避免。。我注意到多數回復都對這部分沒有理解 3。本文對於Archer Jones的理論僅僅是引述和使用,基本上沒有論證。這個論證過程是 由原著的721頁內容完成,筆者認爲這種金字塔似的結構也是科學研究的常用方法。 4。特別強調指出,很多似乎很模糊的問題,如“弓弩步兵與弓弩騎兵的對抗”和“無馬 蹬騎兵能否charge”在Archer Jones的理論中已經得到了解決。答案分別是“前者占優” 和“可以”。所以才要求先看原則,然後才是分析。這也是爲什麽要用這種“歸納-演繹 ”法的原因。如果大家都是憑想象討論,類似“弓弩步兵與弓弩騎兵的對抗”這樣的問題 將永遠沒有結果。所以已經有人通過總結長期戰爭的經驗推出的關於這些問題的答案是非 常關鍵的。在科學研究中,檢索已經有的資料極端重要。很多在您看來難於解決的問題, 早已經有了確定的答案 我還想強調一下,本文沒有任何“假如亞歷山大繼續前進,會如何如何”的用意。對我來 說,這篇文章就跟Archer Jones說“英格蘭用下馬騎士和長弓手的組合,不但能擊敗法國 人,也能擊敗帕提亞人”一樣。 這裏的“帕提亞人”是指利用輕重騎兵武器系統擊敗羅馬重步兵系統的蘇雷納斯的那支軍 隊。毫無疑問,Archer Jones不認爲兩者真的會穿越時空相遇,他要表達的,無非是混合 輕重步兵武器系統能夠在防禦戰中對輕重騎兵武器系統佔據優勢,從而說明兵種戰術系統 理論的一個部分。 本文的用意,只是想向國內的朋友,介紹一下Archer Jones的理論體系,並且通過一個例 子來說明,對於歷史研究,除了憑空推測,還有另外一種方法。 最後爲了防止有些朋友不熟悉這種格式,說明一下本文儘量採用了通常學術論文的參考資 料使用格式。大多數論點和論據的後面都配上了參考資料的出處。使用[1][2]等表示。這 樣如果對哪個具體細節有疑問,可以去查相應資料 一,簡介 這篇東西的起源是因爲經常看到網上流行的所謂“東西比較”,例如馬其頓與秦,羅馬與 漢等等。雖然有人認爲這類討論屬於毫無意義的行爲,不過我對此一直頗有興趣。所謂 Art of war的研究,無非是由歷史 事實總結出一般規律,然後用這個總結出來的理論來 進一步分析具體問題,其中也包括各種假想的對抗。 在Archer Jones的The Art of War in Western World中,就對一些假想的戰鬥進行過預測。問題是如今常見的所謂討論,全 部都使用了錯誤的方法,空想和臆測代替了理論。這裏爲此將嘗試一些不同的做法。 任何人只要有一定的科研經驗,就應該知道科學研究的一般程式包括: 1。收集事實(例如歷史上的戰例) 2。分析事實,歸納出一般規律,或者說理論 3。驗證理論 4。將該理論應用(例如用於預測一些假想的對抗) 顯而易見,如今沒有人在這類問題上使用這種方法,幾乎都是直接由歷史上的戰例(通常 還是一知半解)一步前進到假想的對抗。中間的橋梁僅僅是空想或者臆測。更有甚者,一 些民族主義的情緒被引入(包括對本民族的誇大和貶低),嚴重破壞了問題的本來面目。 這篇文章希望能在此方面做一定的嘗試,由於本人水平的限制,歡迎指教。 二,討論範圍和資料來源 這裏不打算大言比較馬其頓與秦的整個軍事系統,而是局限於“戰術系統”。也就是,忽 略戰略補給等因 素,假定兩軍以類似兵力在戰場相遇,探討可能發生的情況。忽略戰略 和補給,是因爲無從比起。忽略兵力,一方面是因爲兵力受到戰略和補給影響,另一方面 也是因爲東方史料中的兵力有些不讓人信服。在西方發達的歷史研究條件下,許多原本在 古代史料中出現的誇大的兵力(其龐大的數位絲毫不比中國遜色)被一一糾正,而在中國 歷史學界,基本上還是完全引用古代史料的兵力數位。兩者比較有欠公平。總之,本文的 著眼點在於各兵種特色分析。 資料方面,使用的理論爲Archer Jones, The Art of War in Western World(西方戰爭藝 術)中闡述的理論體系。其他馬其頓方面的兵種資料來源包括J.F.C.Fuler, A Military History of The Western World (西方軍事史),Trevor Nevitt Dupuy, The Evolution of Weapons and Warfare(武器和戰爭的演變 )和阿立安,亞歷山大遠征記 。同時用到的西方資料還包括Charles Oman, The Art of War in Middle Age(中世紀戰 爭藝術),Trevor Nevitt Dupuy, The Military Life of Hannibal, Father of Strategy(戰略之父漢尼拔的軍事生涯)。其中,西方戰爭藝術和西方軍事史國內應該 有中文版,武器和戰爭的演變,亞歷山大遠征記和戰略之父漢尼拔的軍事生涯均在 www.warstudy.com有中文電子書。 中文資料則非常糟糕,古代歷史學家似乎不太注重兵種的描述,而中國現代歷史學家們則 似乎對生産力和 生產關係之類的課題更感興趣。好在東方的秦有一個獨一無二的優勢, 就是兵馬俑爲代表的考古發現。使得戰術系統的分析成爲可能。本文主要中方資料參考中 國軍事通史。第三卷 戰國軍事史,以及各種考古發現的結果。 三,Archer Jones兵種戰術理論體系 如上所述,這種假想問題科學的研究方法最好應該先形成理論並驗證後,再應用於預測虛 擬的情況。顯然,本人沒有能力完成這種工作,就算自己總結個理論出來估計別人也不信 。比較可行的辦法是使用已經有的成熟的並且是實用的理論。再一次,中國歷史學研究在 這個領域幾乎是空白,只能求助於西方的研究成果。這裏選用 的是Archer Jones, The Art of War in Western World(西方戰爭藝術)中的理論體系。 The Art of War in Western World是伊利諾斯大學歷史系教授,著名的軍事歷史學家 Archer Jones在其35年軍事歷史研究經驗基礎上的著作。作者總結了數千年軍事史的大小 戰例,歸納出一套被證明是頗爲可 行的理論體系。在這裏這套包含戰略戰術方方面面的 東西不可能被全部闡述,經過本人歸納,僅僅列舉其中關於各兵種的戰術分析部分如下 [1] 首先,Archer Jones將冷兵器時代兵種劃分爲4類: 1。重騎兵,定義是採用衝擊方式(shock)作戰的騎兵 2。重步兵,定義是採用衝擊方式(shock)作戰的步兵 3。輕騎兵,定義是使用投射武器(missile)作戰的騎兵 4。輕步兵,定義是使用投射武器(missile)作戰的步兵 這裏需要指出的是,與一般的觀念不同。這裏“輕重”的標準並非鎧甲重量,而是作戰方 式。凡是肉搏的一律爲heavy部隊,凡是射擊的一律爲light部隊。顯然,這種劃分標準的 目的是爲了更好的闡述兵種特點 ,畢竟使用的作戰方式決定了兵種的特點。不過由此帶 來的問題也需要注意。比如一名輕騎兵放下弓箭抽出戰刀,或者一名輕步兵丟下弩拔劍, 他們就自動變成了重騎兵和重步兵。當然,通常情況下他們都是不合格的客串者。 多數誤解會來源於這裏沒有仔細閱讀。這裏特別強調。本文的兵種劃分方法與通常不同, 請務必仔細理解,避免誤會。謝謝 接下來,在理想條件下,4類兵種的強弱點可以歸納如下: 原則1:重步兵在正面防禦時對於重騎兵占優。這個原則要求重步兵訓練有素,使用長兵 器。中世紀的民兵不算。拔刀的弓箭手不算。 原則2:重騎兵對於重步兵戰鬥隊形的側翼和後方有毀滅性優勢。這點之所以能跟原則1同 時存在,是因爲古代戰爭中重步兵戰鬥隊形在交戰中轉身對付另一個方向的威脅,是完全 不可能的,幾乎沒有任何成功的例子。當然這個問題並非無法解決,下面會談到。 原則3:輕步兵對於重步兵具有天然優勢。這個原則的前提是輕步兵必須使用hit and run 策略,隨著而來的就是受到地形和指揮官的限制很大。如果由於某種原因,戰鬥變成近戰 ,那麽輕步兵自動轉化爲不合格的重步兵,必然導致失敗。 對於這個原則,筆者認爲有必要做進一步說明。在原著中,Archer Jones用於證明該原則 的戰例較爲薄弱。大部分都是非正規軍的輕步兵對正規重步兵的勝利。究其原因,主要在 於正規步兵的作戰往往意味著紀律和陣型。而輕步兵使用hit and run戰術的時候,卻通 常要求採用分散隊形並且不斷的後退。這對於多數古代正規軍來說都是難以想象的。不過 在許多情況下,重步兵由於某種原因(如對方重騎兵的側翼威脅)無法有效前進,則該原 則對正規軍有效。具體戰例如黑斯嚴斯和福科克[1][3] 原則4:輕騎兵對於重騎兵具有天然優勢。這個原則跟原則3非常類似,前提同樣是輕騎兵 必須使用hit and run策略,隨著而來的就是受到地形和指揮官的限制很大。如果由於某 種原因,戰鬥變成近戰,輕騎兵自動轉化爲不合格的重騎兵,同樣導致失敗。 原則5:輕騎兵對於重步兵具有天然優勢。這個原則跟上面的3,4不同,由於速度差別, hit and run的戰鬥很容易實行,所以優勢很大。 原則6:重騎兵對於輕步兵具有絕對優勢,不論輕步兵是否試圖轉變成不合格的重步兵 原則7:在射擊對抗中輕步兵對於輕騎兵具有優勢。原因是地面平臺保證更高的射速和準 確性。不過需要注意,輕騎兵這時候通常會拔刀變成重騎兵,儘管是不合格的重騎兵,借 助馬匹的衝擊力通常還是足以通過衝鋒擊潰輕步兵。 原則8:相同兵種對抗防禦一方具有天然優勢。這點對於重步兵非常明顯,對於重騎兵則 完全不符合。 原則9:以上原則是在雙方水平相差不大的情況下有效。此條爲筆者根據個人理解添加。 原則10:以上原則僅僅反映各兵種的內在優缺點,不能確保戰鬥的最終結果。戰鬥結果還 取決於指揮官能否正確的揚長避短以及其他不可預知的因素。此條一樣爲筆者根據個人理 解添加。 需要指出的是,本人認爲這套理論稍微有些aggressive and bold,未必能涵蓋一切情況 ,有些地方的結論顯得匆忙。不過仍然不失爲如今最好的實用性理論,以下將完全以此爲 基礎進行分析討論。如果對這套理論不同意,下面就可以略過不看。如果想反駁這套理論 ,請去弄一本原著作閱讀,因爲在原著中幾乎每個原則都用了很多的戰例加以說明。如果 還是想反駁,建議去找Archer Jones. 四,秦軍戰術體系 之所以將秦軍放在前面,是因爲本人對於這一方面比較薄弱。由於懶惰的原因,不太可能 去啃各種原始資料,而中國歷史研究又沒有提供現成的東西,只好根據有限的資料做些分 析。所以擺在前面,便於批判和指正。考慮對應年代,這裏的秦軍指的是戰國時期,而非 後來統一的秦帝國。秦軍的兵種闡述如下: 1。騎兵 關於中國騎兵的起源,本國歷史學界歷來有兩種觀點。一部分認爲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是 中原騎兵的起源。騎兵的正式成立,出現在戰國中期以後。也有認爲早在春秋甚至殷商時 期,就已經有少量騎兵存在[6]。不過這個並非本文討論的課題,這裏關心的是秦國騎兵 的兵力和作戰方法。戰國時期的兵力數位幾乎全部來源於漢代劉向等人的“戰國策”,根 據戰國策中張儀所說,秦國有“帶甲百萬,車千乘,騎萬匹”。題外話,戰國策主要爲戰 國縱橫家遊說諸侯,獵取富貴言辭的彙編[6],裏面各位策士們說的“帶甲百萬,帶甲數 十萬”我幾乎是一概不信,跟戰國人口2000-2500萬比較,算出來的兵民比例只能說是荒 謬。西方史料中的類似誇大早就被其發達的歷史研究所糾正,而即使以前一直照搬古代史 料的中國歷史學家也有人指出這個數位根本不是實際兵力,而是按照蘇秦所謂“一戶出三 男”理論從人口算出來的“理論數位”[6]。誰都知道,算出來的“理應如此”的數位跟 實際數位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扯遠了回來,儘管有誇大的問題,不過作爲專業化高的兵種 ,秦國有騎兵萬餘應該是可信的。總之,騎兵的比例不是很高。這點也跟當時的技術條件 吻合,缺乏馬蹬的情況下,騎兵的訓練費用和時間都過高。而且沒有馬蹬的輕騎兵的射擊 能力也有所不足。 秦軍騎兵的作戰方式,從兵馬俑的發掘來看,主要是使用弓弩的輕騎兵。似乎至今沒有發 現使用長矛等兵器主要進行肉搏戰的重騎兵。 2。步兵 按照本文的劃分標準,秦軍包括使用弓弩的輕步兵和使用戟矛等長兵器的重步兵。兵馬俑 中發現的最長長矛可達7米,很顯然這種長矛不可能用在第一排,所以類似馬其頓長矛步 兵方陣的多重長矛陣型是可信的。得益于先進的弩,當時的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好的輕步兵 。戰國弩的射程和精度都是無可比擬的,關於這點說明文章很多,這裏就不再重復。 3。車兵 秦軍仍然保留了一定數量的戰車,可使用弓弩和戈矛作戰。戰車並不是什麽新鮮事,無論 東西方都曾經興盛一時,最終由於適應性的局限而被淘汰。對於其野戰中的功能筆者表示 懷疑,因此暫時排除在外。 綜上所述,不考慮戰車,秦軍戰術體系包括三個兵種系統:輕騎兵,輕步兵,重步兵。其 中兩種步兵占兵力的多數,騎兵比例則較低。由於強大的弩箭,其輕騎兵和輕步兵都非常 先進。秦軍的兵種使用幾乎沒有什麽詳細的文獻說明,只能根據兵馬俑的排列推想爲輕步 兵在前方和側翼,重步兵爲主體。輕騎兵則獨立在側面擔負支援和騷擾任務。總之是冷兵 器時代常見的佈置方法。 五,馬其頓戰術體系 西元前4世紀的馬其頓軍隊是西方歷史上(有可能也是世界歷史上)第一個同時擁有全部4 種兵種系統的軍隊。其地位之高被認爲是“整個西方歷史上再由沒有出現過超過其水平的 軍事系統”[1],被認爲能夠“擊敗冷兵器時代任何一支軍隊”[4]。而縱觀長達近千年的 中世紀,除了拜占庭等少數例外,整個歐洲甚至沒有出現過能接近其水平的戰術系統[3] 。而這其中的關鍵所在,就是馬其頓重騎兵。 1。重騎兵 馬其頓重騎兵是西方(也可能是世界上)第一個真正的重騎兵。它的核心爲Hetairoi,即 “夥伴騎兵”[1][2],也有可能包括塞薩利騎兵[4]。重騎兵頭戴頭盔,胸挂鱗甲,腿裹 脛甲,手持盾牌,腰插短劍,而且他們的坐騎也披著鱗狀頭胄和胸甲[4]。使用的長矛根 據不同資料的數位在9-15英尺之間[1][4]。在沒有馬蹬的時代,重騎兵的訓練難度最高。 馬其頓騎兵通過嚴格的訓練成爲實用的兵種。當騎兵用長矛刺擊時,在刺中敵人之時或之 前即放手,以避開刺中敵人所産生的衝力影響自己[1]。此外馬其頓騎兵具有嚴格的紀律 並服從指揮,在下面的介紹中可以看到這一點在古代戰場上有重大的意義。 2。輕騎兵 馬其頓軍隊同樣擁有傳統的輕騎兵,使用投射武器作戰。不過他們的主要投射兵器是標槍 。相對于使用弩箭的秦軍騎兵,其作爲輕騎兵的效能較差。標槍輕騎兵的優點在於,當情 況需要的時候,可以將標槍作爲短矛使用,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行使重騎兵的職能。 3。重步兵 按照本文的劃分標準,馬其頓重步兵實際上包括兩種。使用馬其頓長矛的正規重步兵和使 用普通希臘長矛和較大盾牌的較輕型同行。注意在多數資料中,後者被劃分爲輕步兵,而 這裏根據本文最初說明的原則,按照其作戰方式劃分爲重步兵。馬其頓長矛的長度[2][4] 爲14-18英尺,也有資料爲21英尺。著名的馬其頓長矛方陣就是由這些長矛所組成。而希 臘長矛的長度約爲6-9英尺,使用較爲靈活[1][2][4]。如果地形不利,正規重步兵也會放 下馬其頓長矛而改爲使用較短的希臘長矛[1]。馬其頓長矛方陣的威名在後世甚至超過了 真正的主角重騎兵,成爲不少人心目中馬其頓軍隊的象徵。這裏不打算介紹馬其頓方陣的 具體情況,一來是因爲類似資料很多,二來是隨後讀者就能看到在廣義的馬其頓戰術體系 中,馬其頓方陣並非是必不可少的。將注意力放在馬其頓方陣上會産生不必要的誤導。 4。輕步兵 馬其頓的輕步兵跟之前以及之後很長時間內西方的輕步兵沒有什麽區別,他們通常佈置在 重步兵的前方,用標槍,弓箭和投石索作戰。任務是在主力交戰前提供掩護。 5.馬其頓戰術體系的運用 馬其頓戰術體系的運用筆者以爲可以歸結爲一句話:以重騎兵側後方突擊爲制勝手段的合 成作戰。在戰鬥中,輕重步兵進行傳統的正面交戰,猶如鐵砧吸引住對手。重騎兵則憑藉 機動能力的優勢如鐵錘一樣突擊對手的側翼和後方。根據原則2(重騎兵對於重步兵戰鬥 隊形的側翼和後方有毀滅性優勢)和原則6(重騎兵對於輕步兵具有絕對優勢),這類行 動對於敵方的主體步兵將是災難性的。由於馬其頓戰術系統是最早擁有重騎兵的系統,其 他與之較量的戰術系統都沒有具有同樣機動能力的重騎兵來匹敵,馬其頓戰術系統得以在 地中海地區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 亞歷山大東征時期遇到的對手波斯,當時具有一個三兵種戰術系統。即波斯傳統的輕步兵 和輕騎兵加上來自希臘雇傭兵提供的重步兵[1]。波斯輕騎兵雖然披挂有甲胄[1][2],但 是仍然以傳統的投擲標槍方式作戰,屬於輕騎兵。原則4(輕騎兵對於重騎兵具有天然優 勢)在這裏基本上不適用,因爲標槍的射程太近,根本不足以進行hit and run戰術。而 且爲了配合本方的步兵,波斯輕騎兵也沒有條件run。雙方騎兵的戰鬥通常都很快轉化爲 肉搏戰。波斯方面由輕騎兵轉變而來的不合格的重騎兵則往往是失敗者。最能表現重騎兵 重要性的並非著名的阿貝拉戰役[1][2][7],而是之前的伊蘇斯戰役[1][2][7]。在伊蘇斯 戰役中,馬其頓重步兵正面攻擊波斯軍的希臘雇傭重步兵,正如原則8(相同兵種對抗防 禦一方具有天然優勢)所預測的,馬其頓一方在這裏處於劣勢。然而馬其頓重騎兵擊潰了 對方側翼的輕型部隊,然後轉身襲擊波斯重步兵的側翼。隨後馬其頓軍使用希臘長矛的輕 型重步兵也從這個缺口進入攻擊,確定了勝利的結果[1]。 作爲馬其頓戰術體系的卓越繼承者[1],迦太基名將漢尼拔和羅馬名將西庇阿各自的得意 之作是騎兵側翼突擊原則的最好說明。在坎尼[1][5],漢尼拔的迦太基騎兵和努米底亞騎 兵在側翼擊敗了羅馬騎兵,然後反身攻擊羅馬軍隊的後方,使羅馬人遭受了有史以來最大 的失敗。並且也給他們上了關於馬其頓戰術體系的生動一課。在紮馬[1][2][5],由於西 庇阿得到努米底亞騎兵的支援,反而在騎兵方面占了上風。結果羅馬一方的騎兵在擊潰迦 太基騎兵後及時回到勝負未分的戰場,並攻擊迦太基軍隊的後方。跟隨漢尼拔轉戰義大利 十幾年所向無敵的2萬非洲步兵,漢尼拔最可靠的軍隊,卻完全無力對付來自後方的突擊 ,可悲的全軍覆沒。甚至沒能給對方騎兵造成值得一提的損失。仔細比較這兩場戰役還會 發現一個有趣的區別[1]。坎尼戰役中,受到嚴格訓練的迦太基騎兵在擊敗羅馬騎兵後, 很快就轉身攻擊羅馬步兵的後方。而在紮馬,臨時加盟紀律鬆散的的努米底亞騎兵則在勝 利後追擊敵人離開了戰場。好在西庇阿的步兵並不比漢尼拔弱,因此能堅持到本方騎兵最 終回來。如果這樣的情況出現在坎尼,漢尼拔面對兩倍於自己的羅馬步兵,是不可能堅持 這麽久的。這點正說明亞歷山大時代馬其頓重騎兵嚴格的紀律對於重騎兵執行這類任務的 重要性。 六,一個常見誤區的澄清 由於馬其頓方陣的威名,一個常見的誤區就是把馬其頓戰術體系等同于馬其頓長矛方陣。 經常看到有人假想的東方弓箭步騎兵如何像打鴨子一樣痛擊馬其頓方陣的“神話”。 正如前面所敍述的,馬其頓戰術體系的核心是重騎兵和兵種聯合作戰,長矛方陣僅僅是其 重步兵的組織形式。在廣義的馬其頓戰術體系,如漢尼拔的軍隊中,甚至不存在這樣的長 矛方陣(漢尼拔用利比亞菲尼基人組成的非洲重步兵來代替[5])。單獨的馬其頓方陣什 麽都不是,如果要歸類的話,倒是可以歸入馬其頓戰術體系的前身---希臘戰術體系。對 於希臘戰術體系,有時間或許會寫點東西。不過這個不適合在這裏詳細討論。 面對包括全部四種兵種系統的馬其頓戰術體系,純粹的弓箭戰術是無效的。如果僅僅使用 輕騎兵hit and run,根據原則7(在射擊對抗中輕步兵對於輕騎兵具有優勢),毫無疑問 本身數量就不足的秦軍輕騎兵不能有什麽大的作爲。假如秦軍輕騎兵打算客串重騎兵的職 能(雖然兵馬俑中沒有迹象表明秦騎兵有這種愛好),那麽根據原則1(重步兵在正面防 禦時對於重騎兵占優)他們也不會有什麽好運氣。如果單獨使用輕步兵,那麽根據原則6 (重騎兵對於輕步兵具有絕對優勢),只不過是馬其頓重騎兵的屠殺物件而已。如果同時 使用輕騎兵和輕步兵,結果只能更糟。當對方重騎兵衝鋒的時候,要麽輕騎兵丟下速度慢 的輕步兵撤退要麽一起同對方肉搏,結局都是一樣。所以最終,我們將進入討論的最後一 部分,即秦軍將用完整的三兵種戰術體系來進行對抗。 七.秦與馬其頓戰術體系的對抗 現在我們假定雙方以相等兵力在野戰中對抗,來看看可能的結果。寫到這裏不禁感到歷史 研究跟我平時寫的論文報告也沒什麽不同。只要理論說明清楚,已知條件給出,推出結果 完全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首先,秦軍在輕騎兵方面的優勢或許能加以利用,可以在雙方主力接觸前對敵方進行騷擾 。不過正如前面的說明,在對方輕步兵火力下只能是得不償失。而且根據原則4的補充說 明部分,運氣不好的話有可能被對方重騎兵逼到角落消滅。就像馬紮爾人騎射手被德國騎 兵壓在河邊痛擊一樣[1][3]。 接下來,雙方主力開始正式接觸。假如馬其頓軍隊沒有重騎兵,那麽秦軍的勝利面很大。 因爲秦軍輕步兵和輕騎兵的射擊優勢能迫使對手採取進攻。這樣根據原則8(相同兵種對 抗防禦一方具有天然優勢),秦軍隊形完整嚴陣以待的重步兵能夠在重步兵對決佔據上風 。 然而,一旦加上這個重騎兵,局勢就完全不同了。正像伊蘇斯戰役所表明的,儘管佔據防 禦優勢的重步兵能夠擋住並擊退馬其頓重步兵,然而沒有防禦對方重騎兵側翼突擊的合適 手段情況下,失敗的可能性非常大。在雙方初期的交戰中,秦軍的失敗可能性更大。原因 說出來則一錢不值:因爲秦軍自己沒有重騎兵,自然不可能知道重騎兵側翼突擊的威力。 不知道威力當然不會想辦法去對抗。而秦軍的戰術系統對於馬其頓軍隊卻並不陌生。與波 斯軍隊相比,最多就是弓箭火力猛烈一些(這裏順帶指出波斯弓箭手也是相當有名的), 只是量的不同,而無實質的變化。需要強調,秦軍肯定知道側翼突擊的重要性。不過騎兵 攻擊同步兵突擊是完全不同的,前者的速度快得多,而且能憑藉速度優勢選擇對方重步兵 的弱點攻擊。 說到這裏,其實已經說明馬其頓戰術系統具有優勢。我們不妨繼續下去,假定經過一系列 失敗,秦軍將領終於明白了原因。順帶一提,這個學習的代價可能很大,因爲古人站在當 時的角度往往不能正確找出自己失敗的原因。英法百年戰爭中法國人花了近百年才弄清楚 克勒西戰敗的根源。當然這一點僅僅是純粹的猜測而已。又扯遠了回來,根據歷史上的戰 例,可以認爲秦軍將領能採用防禦重騎兵戰術不外乎如下一些: 1.預先選擇戰場,利用天然或者人工障礙物掩護本方側翼。 就像百年戰爭中英格蘭嚴格遵循的做法那樣[1][3]。不過前提是馬其頓將領跟法國騎士一 樣愚蠢的去攻擊對方選定的有利位置。或許可以通過戰略行動達到這個目的,不過這個已 經超出了本文的範圍。而且筆者一貫認爲這種事先假定本方比對方高明的做法只能說是無 聊---爲什麽不是對方通過戰略行動迫使本方主動攻擊?需要強調,前面說的秦軍的射擊 能力優勢是讓對手主動做戰術攻擊,不能讓本方有事先選擇戰場的自由。這兩者處於不同 的層次。其實廣義的說,這樣做跟退守到營房裏沒什麽區別,畢竟營房也是“障礙物”。 2.使用“全方向”重步兵方陣。 就像瑞士長矛手用過的那樣。既然重騎兵的機動能力優勢確保他們總能選擇攻擊對方重步 兵的側翼,那麽用一圈重步兵圍起來,到處都是正面。根據原則1(重步兵在正面防禦時 對於重騎兵占優),這個方法對於重騎兵可謂完全免疫。然而馬其頓軍的主體仍然是重步 兵,全方向方陣的結果就是秦軍只能以一個方向對抗敵方全部的重步兵。在戰鬥的開始階 段可能還能平手,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方向的戰線會越來越薄弱最終崩潰。實質是馬其頓 軍隊以少量重騎兵就牽制了對方一半以上的重步兵,仍然起到了關鍵作用。 3.使用重步兵預備隊 在Pharsalus戰役中[1][2],面對龐培的優勢騎兵,羅馬名將凱撒使用了一個史無前例的 行動。他抽調出3000名重步兵組成一支專門的反騎兵預備隊,並且佈置在本方側翼騎兵的 後方。由於視線被擋,龐培一方不知道這支部隊的存在。戰鬥開始後龐培騎兵很快取得了 勝利,然後他們就正面撞上了這支步兵(正如前面在坎尼和紮馬戰役中的說明,要想在騎 兵戰鬥開始後進行約束非常困難,並且需要嚴格的紀律,對於不怎麽出色的羅馬騎兵難度 更大。),結果如原則1(重步兵在正面防禦時對於重騎兵占優)的預料,凱撒取得了勝 利。在日後的戰爭中,用重步兵預備隊對抗敵方重騎兵成了擁有紀律嚴明步兵的羅馬軍隊 常用的方法。 由此看來這確實是一個可行的方案。不過仍然有些問題需要解決。這個方法其實是一種沒 有辦法的辦法。因爲實際操作的難度很大,首先要判斷對手的攻擊地點,然後要搶先將預 備隊對準那個方向。由於騎兵的速度很快,並且能迅速從行進間轉入突擊,更增加了難度 。做個比喻,就像沒坦克的一方不得不用反坦克炮來對付敵方坦克。如果對方的進攻方向 被預先判明,反坦克炮及時進入陣地,則可以用小的代價獲勝。然而更多的是恐怕還是失 敗。羅馬人在阿德裏安堡[1][2][4]的慘敗可以算是一個例子吧 八.結論 結論就是:秦軍雖然在投射武器方面具有優勢,不過由於戰術系統相對馬其頓不夠完備, 馬其頓軍隊將佔有戰術優勢。當然以上僅僅考慮理想情況,忽略了所有無法判定的和不確 定的因素。所以不代表實際中的結果。 對於Archer Jones的理論和馬其頓軍隊的情況,筆者還是有些自信。不過對於秦軍實在是 有些心中無數。不過只要秦軍的戰術系統本質不變,基本上全文的錯誤不會太大。就算萬 一情況變化很大(比如新的考古發現秦軍有大量裝備長戟的重騎兵之類),好在方法已經 介紹出來各位朋友也可以自己進行分析。 另外最後說明一點,本文用的Archer Jones理論並非完美,僅僅是筆者認爲目前最好理論 。因此筆者也不保證本文的結論一定正確。筆者的目的只是想介紹一下這個理論,並且嘗 試一種新的分析架空問題的方法。筆者認爲,任何科學理論都應該在應用中逐步完善,開 始應用僅僅是完善的第一步。相信所有堅持科學理念的朋友都會同意這個看法。 [1]Archer Jones, The Art of War in Western World [2]J.F.C.Fuler, A Military History of The Western World [3]Charles Oman, The Art of War in Middle Age [4]Trevor Nevitt Dupuy, The Evolution of Weapons and Warfare [5]Trevor Nevitt Dupuy, The Military Life of Hannibal, Father of Strategy [6]中國軍事通史。第三卷 戰國軍事史 [7]阿裏安 ,亞歷山大遠征記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9.40.212 ※ 編輯: Kataphraktoi 來自: 61.229.40.212 (12/31 14:23)

12/31 14:24, , 1F
基本上我相信打過聖杯戰爭的老兵所做的判斷
12/31 14:24, 1F
※ 編輯: Kataphraktoi 來自: 61.229.40.212 (12/31 14:25) ※ 編輯: Kataphraktoi 來自: 61.229.40.212 (12/31 14:34)

12/31 15:23, , 2F
這比小弟想到的還完備.
12/31 15:23, 2F

12/31 16:32, , 3F
這套理論似乎沒有考慮到數量差距造成的影響?
12/31 16:32, 3F

12/31 16:36, , 4F
推 前頭就說過,只比特色,數量,戰略,指揮,後勤等則一視同仁
12/31 16:36, 4F

12/31 16:37, , 5F
那是因為根本無法確認數量差距多大,膨風十倍常見.
12/31 16:37, 5F

12/31 17:02, , 6F
假設其他條件都相同的話 我倒是不懷疑亞歷山大能打贏
12/31 17:02, 6F

12/31 18:09, , 7F
對了請問…砲灰民兵在戰術運用上只能拖時間,無法主要
12/31 18:09, 7F

12/31 18:09, , 8F
決定勝負是嗎?文章中好像不討論這一種。
12/31 18:09, 8F

12/31 18:33, , 9F
真的若能達成拖延時間的功用,當然能成為決定勝負的主要因素
12/31 18:33, 9F

12/31 20:06, , 10F
原來秦軍的兵種戰術跟亞歷山大的對手沒什麼太大差別阿!@@
12/31 20:06, 10F

12/31 20:07, , 11F
那這樣子看來秦軍除非人數眾多 否則應該不是對手!!
12/31 20:07, 11F

12/31 20:09, , 12F
看來我一直以為秦軍會勝實在太過一廂情願了!
12/31 20:09, 12F

12/31 20:29, , 13F
不過能夠“擊敗冷兵器時代任何一支軍隊”這句話不太認同!
12/31 20:29, 13F

12/31 20:29, , 14F
能擊敗機動力超強 後勤需求超少的蒙古軍嗎??
12/31 20:29, 14F

12/31 20:45, , 15F
秦跟蒙古時期差了一千年,你乾脆說跟ET打打看好了。
12/31 20:45, 15F

12/31 21:52, , 16F
然後請問,斯巴達不就出過一支能正面擋下波斯箭雨的
12/31 21:52, 16F

12/31 21:53, , 17F
方陣兵?
12/31 21:53, 17F

12/31 21:54, , 18F
那這樣的話hit and run好像也沒用…(繞過溫泉關run
12/31 21:54, 18F

12/31 21:54, , 19F
到後面應該算地形洞察而不是本文的範圍了吧)
12/31 21:54, 19F

12/31 22:02, , 20F
樓上說的我認同 一直懷疑秦弩兵正面攻擊方陣能造成多少傷害?
12/31 22:02, 20F

12/31 22:06, , 21F
回paulyung: 西方學者既然稱“整個西方歷史上再也沒有出現過超
12/31 22:06, 21F

12/31 22:08, , 22F
過其水平的軍事系統" 又說足以"擊敗冷兵器時代任何一支軍隊”
12/31 22:08, 22F

12/31 22:09, , 23F
那我拿蒙古來和他比並無不妥
12/31 22:09, 23F

01/01 00:45, , 24F
說的是軍事"系統",想想商鞅變法的社會組織,能夠跟它並
01/01 00:45, 24F

01/01 00:47, , 25F
列的就是現代法西斯跟共產國家,全部資源充分轉成軍事。
01/01 00:47, 25F

01/01 05:48, , 26F
既然做很特殊的兵種功能限縮 翻成投射兵跟肉博兵更加清楚
01/01 05:48, 26F

10/27 22:02, , 27F
GOOD
10/27 22:02, 27F

10/27 23:33, , 28F
雖然很久了 不過回一下hgt 蒙古帝國已經非冷兵器時代
10/27 23:33, 28F

10/27 23:34, , 29F
當時火藥在戰場上的運用已經出現
10/27 23:34, 29F
SimonLi:轉錄至看板 Gossiping 10/28 01:33

10/28 03:21, , 30F
蒙古騎兵已經證明在冷兵器時代無敵了
10/28 03:21, 30F
文章代碼(AID): #17U8dhir (DummyHistor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25 之 112 篇):
文章代碼(AID): #17U8dhir (Dummy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