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少年金釵男孟母 ﹝有雷!﹞

看板Drama作者 (消失在迴轉的路口)時間15年前 (2009/05/16 23:55), 編輯推噓12(1205)
留言17則, 1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4 (看更多)
: 一、文本!文本!我們需要好文本! : 這次編導的創作題材其實非常新穎,就好像小時候作文時的接續故事 : 上半場是清代李漁的引子和題材,下半場是編導把題材拼湊的創意發揮 : 其實性別議題、LGBT在劇場本來就常見,甚至已經快炒爛了 : 像這兩個月,男男戀從膚色時光的一角、少年金釵甚至一路延燒到Errors : ﹝好像太多了點?而且現在好像都流行下點鹹要接吻……﹞ : 然而回頭看李漁文本為主的上半場,讓人驚覺清代就有如此開放且架構極為完整的作品 : 整個上半場的步調雖然緩慢但卻不拖泥帶水 : 李漁的唱詞加上李易修的作曲和吟唱成了上半場最主要的的背景基調 : 重點是整個上半場的文本走向非常流暢 : 尤其在重點的三角關係裡的琢磨交代都妥切合理 : 最後在季芳亂棒被打死並託孤、瑞郎轉性別遠走他鄉為結局 : 是架構非常清楚、起承轉合一切到位的劇本 : 前衛且深刻 同意明末李漁小說在觀念的(部分)先進及手法上的完熟, 但你所說三角戀的架構其實是編導周慧玲加進去的, 原著中並沒有陳大龍這個人, 而你批評的下半場, 其實也有相當的成份是擷取自原著, 中國古典小說觀念和西方戲劇架構是完全不同, 如果你讀過原著, 你就知道這個"話本"是用近乎閒談軼事的形式呈現, 從小說到劇本的文本改編過程看來, 我認為周慧玲在上下兩場的架構統合, 以及情節上的戲劇鋪陳, 已經作足了相當的工夫 第一場或許是因為語言過於古典, 個人看得有些昏昏欲睡, 我反而覺得第一場中鋪的許多梗, 在第二場才真正爆發出張力, 對我而言下半場是比較好看的 : 然而下半場的劇本,其實立意是非常好的 : 前世今生的糾葛,是浪漫?輪迴?抑或孽緣? : 可惜的是,或許是演出時間不允許、或是沒有想到合理的收尾方式 : 整個劇情的延展度不夠,結局甚至草率而如只有閃光燈般刺眼而不堪入目 : ﹝對不起!我必須用這麼強的形容詞,因為我認為事實如此﹞ 好像許多人對閃光燈這個梗看不懂, 但我覺得它在批判的就是公權、社會道德、乃至同志社群內部的監控/窺視 上半場中述及自古即有的男風, 卻因為時代觀念變遷, 加上嫉妒者向公家通報, 而導致季芳慘死的家庭悲劇 下半場延續這個梗, 說明悲劇導致瑞郎佯裝瑞娘, 將自己鎖進"乍似"正常異性戀的櫃子, 一輩子扮演"慈母", 並力阻許承先踏入男同志圈, 以免重蹈父親的命運 這部份刻意扣合國民政府甫遷台的社會緊縮風氣, 將"出櫃"的恐懼與抓耙仔蒐證檢舉共產黨的風聲鶴戾, 作了一番呼應 兩位已在警總工作, 卻明明也是"圈內人"高中男同學, 卻也是緊張地想找回過去寫給同性的情書。 (這並非導演的異想天開, 美國冷戰時期的麥卡錫主義 打壓同性戀等性少數的方式, 就是指控他們是共匪同路人) 瑞娘對國父圖騰的恐懼, 代表了異性戀父權社會掃蕩異己的作法, 往往被政治化而賦予絕對性, 無論是為了反帝王思想 (導致許父之死), 或是為了糾舉共匪, 都使得這些邊緣人被迫隱藏自己, 不願曝光 即便結局的表揚典禮中, 好似每個人都已經積極、正面地擁抱了自己的性傾向, 甚至不忌諱公諸於世, 敢大膽調侃戲弄性別形象 (瑞娘的馬褂、肖江的洋裝) 但在那個壓抑的年代, 似乎仍總是有一絲恐懼縈繞在周圍, 在過去, 瑞郎與季芳的戀情就一直承受的某種程度的內、外在壓力, 而時移事往來到第二幕, 承先與念祖的關係依舊如此, 而結局那個鎂光燈, 或許是來自警總或社會道德的監控, 也可能是來自男同志社群內部的妒恨目光 (兩位高中同學) (以上是我揣測導演的用意, 並非唯一的詮釋) : 而對下半場的疑問,我想節目單裡徐華謙的焦慮說明了一些答案 : 我認為下半場的整體性不足、實驗性痕跡過強、邏輯性也不夠 : 先是許承先從頭到尾的性向自我認同(Self-orientation)沒有清楚的交代 : 和對母親原是男兒身的掙扎和拉扯完全絲毫不提 題外話: 認同應該是identity, 或是說該寫成sexual orientation self-orientation是指以自身為中心的"自我取向") 先講承先的認同問題: 他一開始的確被刻畫成一個討厭同性騷擾的"直男", 但這部份編劇其實語帶保留, 並未下定論, 而到後來他從對閱讀"遊戲男孩"不感興趣, 到念祖的迂迴試探下終於相擁, 其實我想答案應該非常清楚...... 當然這部份編導做得仍不夠細膩, 但若說承先從一開始性向懵懂到擁抱真愛, 邏輯上也並非行不通 再來是瑞娘的男兒身認同: 這部份原著本來也就沒有說清楚, 但大致可以說"瑞郎"並不是主動想成為"瑞娘", 而是因為先天條件的陰柔標緻, 以及他對戀人/親人的愛, 讓他自然而然成為了"瑞娘"。 徐堰玲猶豫是否該穿上男裝那一整段, 我想呈現他的掙扎嗎? 我想這部份角色自己也是錯亂而游移的, 而原著和本劇都提到了孩子對母親性身分的諒解, 不願去直接戳破, 或是強烈要求其表態, 用親情取代了認同政治標籤對某些跨性別族群的尖銳質問。 : ﹝如果是鄉土劇如娘家或真情滿天下的手法,大概拖拉個七、八集不成問題﹞ : 但編劇只是用兒子一句:「開心就好」作為令人氣結的總結 : 最後的匪牒共匪校長之類云云更是令人丈二金剛、傻眼莫名 : 本以為像K24還有下一集﹝看電影看到最後不都大概就猜得到應會有續集的?﹞ : 然而結局卻是令人傻眼的突然結束 : ﹝一模一樣題材的美國電影:窈窕老爸Transamerica就幾乎是最佳的劇本範本﹞ : 雖然下半場立意是好的,可是劇情的鬆散程度和上半場的呼應程度, : 都令我覺得應該還可以做得更好。 : ﹝諸如: : 1.要是你是瑞郎,看見像自己老公的兒子和像自己情敵的兒子同學在一起, : 你會不會吃個隔空醋?你會不會極力反對到家?竟然還莫名其妙把自己最珍貴的衣服 : 改給他穿?為什麼阿? 瑞郎送西裝給念祖是本於接納兒子的斷背情, 他在送西裝時並不知道兒子情人的叔叔是當年的情敵, 是直到他在送出西裝之後, 與念祖對質間, 才發現這件事, 而知道真相的同時, 也得知大龍多年前已經因內疚而自殺了 一方面叔債不需子還, 上一代的恩怨已了, 念祖並不知情 再來死者已畏罪自殺, 瑞郎知道大龍心中是歉疚、在乎的, 也因此相對釋懷了些 當然過程間角色的心理轉折可以多一些層次, 但這樣的走向我認為並無不妥 但編劇若重覆情敵鬥爭劇情, 反而太灑狗血了些 : 2.為什麼本來不要兒子當Gay,突然又可以了?問題是兒子真的是Gay嗎? 接納兒子"也是"同志的過程看似倉卒過快, 但劇中時空其實在幾個簡單的轉場間, 已經過了一年 (劇本是降設定的) 瑞郎是如何在中間留白的部份, 逐漸接受兒子戀情, 其實不難想像, 因為自己本來就是男同志, 並不是某些視同性戀為洪水猛獸的傳統異性戀父母 一開始不願意兒子當gay是怕他受傷害, 但未必會狠下心腸拆散一對愛侶, 且言談間他似乎已經了解到念祖其實是個好男孩 XD (當然大和解的走向可能對某些人而言過於溫情吧) : 3.穿針引線的人物如校長和表姊,是否可更強化突顯? 我覺得這兩個角色算是恰到好處, 尤其用將肖江的形象改編成T, 來做徐堰玲反串、及其他劇中人物的對照, 我覺得是蠻聰明的作法 : 結局的收拾不良其實是創作社文本的老問題了,從2004年周導的《Click,寶貝兒》 : 或是2005年紀老的《影癡謀殺》到這次的少年今釵 : 全是由深刻立意和題材出發的作品,無奈幾乎收線部分都收得不夠妥切、 : 交代不清、語焉不詳 我同意"Click"是個劇情結構鬆散的作品, 創作社的確也不是每齣戲都成功 但周慧玲的記憶相簿、不三不四遊台灣、還有這齣戲, (我沒看過"影痴謀殺") 在文本上是用心經營且紮實的了 比起很多玩弄僅前衛形式, 但劇情內容空洞的劇團作品, 我覺得周慧玲的戲都試圖在寫實話劇與實驗調性間找到某種平衡, 收線是否真的都"語焉不詳"、"交代不清"? 個人持保留的態度 : 二、演員為什麼都這麼好啊? : 我想現在其實只要莎妹或創作社的劇碼,演員幾乎都是可以掛保證強的 : 而我幾乎都是衝著演員來的 : 然而總配上不夠強勢的劇本,我總是會有一點點的遺憾 : 這次選角選得極為妥切 : 雙徐天王天后功力自是不用多提,維緯的角色幾乎就是她的拿手菜 徐華謙演的真的很好嗎? 他絕對是名"不錯"的演員, 也很適合演出某些類型的角色, 但他的戲我也看過四五齣以上, 但總覺得他的表演方式或習慣, 常常都帶有他某種個人的"特色"...... (ex:激動時會忽然高八度的神經質腔調) 或許看過一齣會覺得他不錯, 周慧玲也很愛他 但我認為他的表演欠缺可塑性和某種真誠的感染力 不過這齣戲其他三名主角, 我覺得真的都很棒! :) : 而我想會找堰鈴跟維緯演,導演立意其實或許比我們表面想的更為深遠... :) : 令我驚艷的是李易修,尤其是上半場的吟唱部分 : 三位主角的形象,也符合男風gay味的基本需求 : 守曜老師的馬克白夫人(2002)還歷歷在目,今日風采猶存, : 但心境的轉換在節目冊裡令人慨歎! : 楊、竺兩位的畫龍點睛也恰到好處 : 如果硬要說有問題就是上半場文言文,字有時糊在一起聽不太清晰, : 還要偷看英文字幕才知道說些什麼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121.247.124

05/17 00:18, , 1F
太專業了...............................................
05/17 00:18, 1F

05/17 00:27, , 2F
專業!!
05/17 00:27, 2F

05/17 00:49, , 3F
推薦這篇!!!!!!!
05/17 00:49, 3F

05/17 00:49, , 4F
論演員的部分太有同感了
05/17 00:49, 4F

05/17 00:55, , 5F
推這篇的論點!
05/17 00:55, 5F

05/17 01:16, , 6F
推此篇!!!!
05/17 01:16, 6F

05/17 01:31, , 7F
懂了~~~就是很閃的意思 @@ 結局超閃的 哈哈哈
05/17 01:31, 7F

05/17 01:36, , 8F
超棒的 這部戲真的太好看 也太值得細細品味
05/17 01:36, 8F

05/17 08:14, , 9F
推!!!!!
05/17 08:14, 9F

05/17 18:54, , 10F
這篇分析的好棒!!!!!!!!!!!
05/17 18:54, 10F

05/17 18:55, , 11F
身為ㄧ個外行人看這齣戲 : 好看啦!!!
05/17 18:55, 11F

05/17 18:56, , 12F
對於徐華謙的部分 我之前也看過他在表坊的"出氣筒"
05/17 18:56, 12F

05/17 18:57, , 13F
演技和說話的方式在兩齣戲其實很多相似點,覺得可塑性不比
05/17 18:57, 13F

05/17 18:58, , 14F
這齣戲的其他演員好 表現也比較沒那麼出色
05/17 18:58, 14F

05/18 02:39, , 15F
但是我還滿愛徐華謙那種神經質式的怪腔怪調耶XD 別人都沒有
05/18 02:39, 15F

08/01 11:47, , 16F
大推這篇!!
08/01 11:47, 16F

08/01 11:49, , 17F
2010的徐華謙有更進步了 後面與念祖之間那段更為自然
08/01 11:49, 17F
文章代碼(AID): #1A3k7-KS (Drama)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A3k7-KS (Dr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