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演出] 帳篷戲劇《無路可退》

看板Drama作者 (silent years)時間15年前 (2009/03/24 14:37), 編輯推噓4(400)
留言4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5 (看更多)
    想跟大家分享一些小心得。   高中開始一路看戲看到研究所(!!),在我老家新竹,即便是個科技新貴雲集、消費  力還不算差、而且連幾年都被評為最幸福城市的地方,文化環境還是很貧瘠,想看表  演,也只買得到有能力負擔文化中心場租的「大團」巡演作品。   當年為了看更多不同類型的表演,特別是小劇場,所以努力考到台北念書(聽起來  很唬爛,但這是真的..),相較起其他城市,台北的文化資源實在豐富超級多,表演  算是很多元,其實能在台北真的蠻幸福的。(感謝台南人劇團在南部的長期努力,也  希望高雄衛武營蓋好之後,南北文化資源能平衡一點。抱歉扯遠了。) ---------------------------以上是閒聊分隔線---------------------------------   雖然現在小劇場過了80年代的繁花似錦,台北還是有很多瘋癲人們在做些算得上體 制外的劇場(在此無意筆戰關於商業劇場或是小劇場的論述喔),差事劇團就是一直  以來都在社會和劇場之間耕耘的團,起碼從我接觸小劇場的七八年來,他們是少數有  持續焦點的劇團,用很多方式把社會議題帶進演出裡。   差事有些戲,我必須承認,不一定精緻也不保證好看,我是指,如果你是期待進劇  場開心笑鬧一兩個小時好好放鬆,可能就會指著差事的戲瞪眼。至少,你沒法一身孑  然地離開劇場。因為他們會丟出一些或許你不曾想過、視而不見也不認為多重要的問  題,在演員的嘶吼中、在隱晦的文本中,那些拋擲出來的問題真切存在著。   差事劇團認為要將戲劇回歸到社會大眾:  「戲劇」是共同生命經驗的表達、是庶民大眾的、而非僅是菁英的消遣娛樂。  「民眾戲劇」強調過程的學習,透過劇場的互動,達成教育、溝通和共同成長的目的。  在表演美學上,「民眾戲劇」是一種從現實出發,融合在地的歷史與生活經驗,在現代  劇場中探索表演美學的戲劇形式  (差事劇團 http://www.crossborder.org.tw/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9) ---------------------------以上是差事分隔線---------------------------------   而2003年開始,差事劇團和日本的帳篷劇團野戰之月開始計畫,在台灣共同質做帳  篷戲,第一齣《台灣Faust》於2005年3月,同安街紀州庵(近捷運古亭站)附近一塊  草地上演出。   我那時大二,念的系跟劇場不大有關係,也搞不清楚帳篷戲在幹嘛,一心只想去某  個劇團玩耍,聽到要在草地上搭帳篷演戲,覺得很酷,就跑去幫忙了。那真的很酷,  一群人找了一塊草地,跟鄉里協調可以用(當然,行政程序其實有點繁雜),就劈哩  啪啦開始做戲,老實說蠻像瘋子的。   一個人通常要身兼兩三樣工作,演員要下海幫忙煮飯做衣當粗工,沒事還要跟鄰居  們聊天打照面邀看戲,以免演出時叨擾到人家。每天有人輪流留守帳篷,在地上搭個  簡易的棚子就睡了,吃也是大家輪流煮飯,一切簡單。   成員的聚合沒有什麼特殊條件,你想來幫忙、有意願就來,舉手歡迎,所以來自四  面八方的人們都遇得見,多數還是搞劇場的,也有些像是我這樣一頭霧水但覺得好玩 的學生跑來。當時我就是覺得,好有趣噢。  (《台灣Faust》詳細製作過程,請參考腳踏車廚娘雅紅的部落格:   http://blog.xuite.net/sourtime/2005/5349361,而且她的咖哩很好吃!)   至於戲的部分,編劇同時也是導演的櫻井大造先生(以下稱大造桑),透過他對台  灣的觀察,以及自己對整體社會制度的批判與反思,撰寫出為台灣專屬的劇本,當然  還有很多文化脈絡的討論空間,但深入的力道是夠的。演員們也來自不同地方,不只  是差事的基本團員,連鐘橋都下海演出,像是元老級的王伯伯墨林、北藝大的阿立立  (應該念ㄅㄧㄥˋ,不過大家都念ㄅㄥˋ)老師、破報記者小巫等等,都來了,真的  很有意思。   之後從差事分出了「海筆子企劃」,專門來推動帳篷劇計畫,這是好事,因為每個  組織都要有自己的定位跟方向,所以海筆子成立之後,接二連三地推出了許多和台灣  社會議題密切相關的演出,例如與樂生切合的《野草天堂》、與全球化和消費意識有  關的《忘樂門》、《變幻 痂殼城》,直到今年四月的《無路可退》。   我一路從《台灣faust》到《變幻 痂殼城 》,並非每個製作都參與劇組,但都有  看演出,從只是覺得酷,到真心認為帳篷戲這個戲劇形式有其絕對珍貴的地方。   尤其在快速變化的社會,當自我認同必須建立在商品價值上,「幸福」、「快樂」  、「迷人」(或是諸多抽象形容詞,可隨意填上),是可以透過消費來換取的,我們  就像漂浮在半空中,緊抓住空氣中的懸浮粒子就以為把握真實,殊不知風起了也跟著  被吹往未知且未能掌控的方向。   帳篷戲這種憑藉熱情(並非一時激情)跟對社會的關注不具交換利益而發起的製作  ,(喔對,忘記跟大家說,劇組是不支薪的),真的非常難得。彼此之間並沒有上對  下的從屬關係,而是信任跟互助,在現代講求利益關係跟高經濟效率的社會,聽起來  似乎只是書本中的烏托邦,我自己也覺得不可思議,但它的確存在。   講半天,其實只是想分享,大家有機會真的可以去看帳篷戲,或許不會像進國家劇  院那種面面俱到的演出,會令人哇~地炫麗,但都有種源自於台灣根部、充滿生命及  草根性的力量,會讓人感受到台灣還是有著源源不絕的澎湃活力,我每次看完都會很  感動,感動不一定是戲本身給的,但是是這群成員對劇場和世界的堅持給的。他們不  是火花式的英雄,其實也和你我一樣,都是平凡人,只是他們願意用這樣的方式投身  社會而已。   即將在四月推出的《無路可退》,將由差事/海筆子資深團員-小段(段惠民)編  導,暨2006年《忘樂門》之後的另一新作。演出地點在福和橋下,另外一個不思議空  間,不知道劇組會怎麼使用場地,但這齣戲我覺得值得推薦。   我們或許可以給自己的觀看另一種方式,另一種口味,感受台灣劇場的另一股力量。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135.73.236 ※ 編輯: jeanss 來自: 203.135.73.236 (03/24 14:46)

03/25 01:27, , 1F
這篇真是太肺腑之言了,m啊!
03/25 01:27, 1F

03/25 02:01, , 2F
肯切
03/25 02:01, 2F

03/25 15:50, , 3F
支持貼近民眾生活的劇場!
03/25 15:50, 3F

03/27 14:57, , 4F
推肺腑之言。
03/27 14:57, 4F
文章代碼(AID): #19o7-VfC (Drama)
文章代碼(AID): #19o7-VfC (Dr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