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轉錄][網誌] 劇評:「回家」

看板Drama作者 (xiaosanba)時間15年前 (2009/03/14 04:19), 編輯推噓3(300)
留言3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 引述《xtallover (1120之幸福交響曲)》之銘言: : ※ [本文轉錄自 LeRung 看板] : 作者: frutiva23 ( 小夫 ○(* ̄︶ ̄*)○) 看板: LeRung : 標題: [網誌] 劇評:「回家」 : 時間: Tue Mar 10 02:59:14 2009 : 劇評:「回家」 : http://fc.ktchiu.com/gallery/albums/album102/IMG_7923s.jpg
: (我的瓷器動物園) : 果陀劇場舞台劇「回家」,改編自1977年田納西‧威廉斯(Tennessee Williams)劇作「 : 玻璃動物園」(The Glass Menagerie)。乍看,2008年起全球進入經濟衰退,對應 the glass menagerie 並不是寫在1977,首演應該是四十年代尾,所以劇本出版日期可 能更早。一般認為是讓williams出名的劇本。 : 原著中失婚而掌控欲強的母親,幾乎把大家逼瘋了,果陀版譚艾珍則比較像嘮叨、耍寶、 : 神經質,高八度的聲音會想讓家人「關機」或頂嘴,但那份過氣望族自戀受挫的陰鬱,卻 : 不見了。 : 媽媽的形象一變,兒子每夜流連在外、最終決定跑船的逃逸,也跟著軟腿。我們看到施易 : 男的自我挑戰,從乖寶寶變身叛逆男真的不容易,但這個幾乎是田納西‧威廉斯化身的角 : 色,台版的反抗與憤懣,還是略嫌單薄。 我也同意媽媽的確不夠壓仰兒女。所以女兒的問題無法突顯,因為母女因媽媽不夠壓仰 而無法成對比。 我覺得施易男的問題,除了艾珍的媽媽不夠壓仰外,是想像力不夠。兒子的雙重生活, 不能只是因為白天那份無聊的工作。夜生活/電影/那本被媽媽沒收的書...。因為夜 生活在劇本裡沒有清楚交待好,如果演員不下好工夫,把雙重生活建立好,兒子就沒有 偏激,很難明白為何一離家就不再返。(原著裡好像是再也不回家)。 : 顏嘉樂是老果陀最熟知的演員,她的演出貼近原著,卻讓現代觀眾很難迅速接受:為什麼 : 這個女生這麼自卑?不要說她的腿看來不算太跛,即便外在條件更差些的女生,也不可能 : 像六十年前那般難以在社會「立足」或找到對象。 : 「吳君婷」這個角色的孱弱,以任何一個現代人看來,都到了「身心病」的程度(一緊張 : 就可能引起嘔吐),但周遭人卻持續以一種「詩意」的方式看待她。除了母親和弟弟,分 : 別以不同程度的「耽溺」在看著這「病人」,連她暗戀的中學樂團主唱「陳天賜」(徐華 : 謙飾演),看到她異於常人的拘謹與恐慌,都只會覺得她好「溫柔」? 我到覺得嘉樂是演對方向的。但女兒角色要其他角色捧出來。原著裡的女兒,有點精神不 正常,(嘔吐/沈迷/弱智?都多大了還玩那些...)而最后,最清醒理智的是她。她才是 最不詩意的角色。 : 我還是要強調一次,在六十年前,連性解放和網路交友都完全不存在人類腦子裡的年代, : 一個男生這樣想女生無可厚非,但現在?「陳天賜」的那一吻,恐怕真的需要更多不同於 : 原著的「動機」。 回家,是到了天賜婷君二人戲才開始好看。”溫柔”,不過是藉口,不是真的。把妹時, 說很多話都不是真的啊。天賜這樣的三流枷,見到女孩,用溫柔二字,擺明是很低招的 甜言蜜語。而女兒任天賜擺佈,到最后不計較,只送他斷掉角的玩具,是諷刺他也是女兒 對他說”無所謂”。(當然,這更讓天賜難堪)。 : 現代的殘忍,若我來改編,不會停在他說出有未婚妻而後乖寶寶般道歉、告辭那一刻,而 : 在陳天賜藕斷絲連地持續照顧、間接誤導這跛女,幫她建立了自信,再撤底毀了她的自信 : 。 嘉樂華謙這段下半場,是我喜歡的一場。我到不記得有認為女兒自信一再被毀。天賜不過 引証了她一路以來的想法;男人只會把她拿來提升自己的自我感覺,男人會對她好不過是 讓男人自我感覺良好一點,讓男人自信心提高。對她好是施捨然后自己覺得安樂。 獨角獸的意義是什麼?開始,女兒以為她是殘障,所以不會有男人要,注定是處女,不會 像老媽那樣有”太多男人所以搞到選錯這類問題”,所以她如獨角獸般特別─獨角獸只和 處女作伴。 跟著,她發現她和其他女人一樣。男人對女人,女人有什麼就利用什麼,用完就丟掉。老 媽的美和她的跛都一樣是男人滿足自大的工具,所以獨角獸的角斷掉,女兒其實跟其他的 ”馬”一模一樣。 最后,她把斷了角的獨角獸/馬,送給天賜,暗示他,他也不過跟其男人一樣,把到一 個跛腳妹把到一個空姐把到什麼都好,不過是靠女人來自利的寄生虫,不過是靠騙女人 的心來肯定自己的存在,而更是要不斷到處找女人來把...(男人的天性是到處散精子)。 而把獨角獸送走的一克,我覺得是女兒面對現實的一克。我倒覺得那場裡女兒的勇氣, 雖不是英雄式,偉大的勇氣。而是在天賜面前不再有幻想,誠實而又替他保留顏面卻還 是拆穿他的那種勇氣。這對男人的觀點,是她媽媽在老公走了許久后,還不肯承認不肯 面對,所以媽媽還對男人有不實在的幻想。 : 我無意把藝術當醫學解剖,但畢竟這是二十一世紀了,現代家庭需要面對的「疏離」與「 : 暴力」,和過去有很多相同,但也有很多不同;2009年的「寫實劇」,如果沒有更大膽的 : 情節轉折,挑釁或強化現代的家庭問題,至少該在人性上更細膩的著墨。如果只是守成, : 要超出原著倒敘如煙的灰暗氛圍,真真談何容易。 我倒不覺得須要比原著更大膽。我覺得只要看到能和原著相等對稱就很好。問題,我覺得 是文化吧。台灣南部的女人,真得和七八十年前美國南部的女人不同,就克板印象而言。 宗教禮節不同,男女關係不同...倒是有人提醒我,那時美國父母為女兒找老公,也許能 和現在台灣相親能有一比。相親也還是有的啊。 原著裡的疏離和暴力,能重現就很棒了。沒有變的是,現在的媽媽也一樣,一句”為你 好”長期下來扭曲著兒女的人性。 : 中場休息,我跟某位果陀人提到劇名「回家」與文案「讓離家出門的你,找到回家的心情 : 」,與劇情真實基調差太多。她解釋這是基於推廣的無奈,在人心低迷下,要包裝得溫馨 : 才有機會。 : 但我還是默默想著:一齣嚴肅的好戲,應該還是可以用坦誠的方式告知大家,它在訴說著 : 怎樣的沈痛與悲憫。多數人期望看到happy ending,但總還有少數藝文愛好者,期待在劇 : 場獲得不同層次的洗滌。只是習於操作大劇場的果陀,如果未來還想製作這類發人深省的 : 嚴肅劇,可能得更深思「分眾」之道了。 回家,取得很貼切不是嗎?女兒親手把受傷的獨角獸送走了。以前,她靠這只獨角獸,進 入她的動物園裡,而她作為獨角獸,其他馬不能了解,不與她為伍,只能孤單。斷了角的 獨獸,不再怪異,無須孤單,可以和其他馬作伴。最后,她也無須再把自己看成一只獨角 獸。而兒子,一天放不下電影,一天放不下要把自己轉成電影裡的角色般過那般的活,是 不能回家的。 家,不時是個瘋狂的地方。我見過幾個朋友的長輩去世,和我父親去世差不多。少了長輩 ,各兒女的親子關係少有一端。各人都無法忍受各方。傳統家,是長輩把自己期望投射到 兒女身上的監督兒女為自己的期望努力的地方。在台灣還不少這類家庭吧。無論兒女做什 麼都不夠也不對...。能回家,一嘛妥協,二嘛強過爸媽的期望...但當你遇上原著裡的那 種媽媽,你要嘛只能精神失常,要嘛像女兒般看透,不再有任何期待,才能活在家中。 回家的是女兒,所以,兒子要離家,因為不要變成姐姐那樣。 : This entry was posted on 星期一, 三月 9th, 2009 at 9:29 pm : http://fc.ktchiu.com/wordpress/?p=969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194.153.121

03/14 10:46, , 1F
如果一開始劇名不是"回家"的話,就比較不會誤導期待
03/14 10:46, 1F

03/14 11:50, , 2F
壓抑?壓仰?
03/14 11:50, 2F

03/15 04:14, , 3F
哈哈哈哈哈...二樓的推文讓我笑了
03/15 04:14, 3F
文章代碼(AID): #19kh--Mh (Drama)
文章代碼(AID): #19kh--Mh (Dr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