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人間條件2》觀後感-這就是人生(有雷 ꔠ…

看板Drama作者 (幸運 ∵朋友隨行)時間17年前 (2007/03/17 16:09), 編輯推噓2(200)
留言2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2 (看更多)
這是一部其實在去之前,我完全沒注意在演什麼的片。隱約知道演員是誰,隱約知 道是部編號「2」的戲,但,就僅如此。 只因為一位長期接觸戲劇的朋友的推薦,我毫不猶豫地訂了票,還帶了從未看過舞 台劇的妹妹同去。 原來,它想說的是一個很真實、又有點悲傷,讓人留下淡淡哀愁的,生命的故事… 從台語到日文,從日文到北京話,從北京話到英語… 八年抗戰剛結束後的台灣,到處仍彌漫著「日本」的氛圍。日本名、日本歌、還有 許多仰賴著與日本的關係才能談成的生意。而女主角Yuki,就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 。生在富貴之家,她衣食無缺,並彈著一手好琴,但卻在國民政府的恐怖控制下, 開始體會了什麼叫「恐懼」。 就在這樣的情境裡,她碰見了那「四個人」,一直在她生命中扮演著重要、不可抹 滅回憶的四個人。雖然素不相識,但卻因一個哭泣中的相遇,而讓她在人生階段裡 ,總是唸著、想著當時單方面的約定。也因此讓她下定決心,為了他們、為了道義 、為了責任,必須好好守住老厝。 這是一種一開始怕惹禍不敢說,後來怕被笑傻不能說的秘密,但,他們就這樣把秘 密留了下來。 長大後的Yuki,在父權社會裡並未擁有太多自主空間。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就跟 千千萬萬個台灣女性一樣。在父親的要求下,她嫁給一個毫無交情,卻在洞房夜即 打她的丈夫。又有幾個人知道,在父親眼中大有可為的女婿、在眾人眼中可敬的民 意代表,卻是個處處留情的花心種,老是縱容外面的女人,帶著小孩找上門來讓她 「處理」。但為了丈夫的面子,在外她苦學北京話(即國語),替丈夫打好關係與人 脈,雖然光鮮亮麗,卻遠不如嫁給賣菜郎的阿惠幸福,只能說,有很多的辛酸故事 ,其實都是檯面上永遠看不到的,只能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啊! 最受Yuki寵愛的孫子,也是在此劇裡我覺得最神奇的存在,就是名為Tony的小男孩 。試想,在一部幾乎全以台語發聲的戲中,穿插著一連串的英文,流利而順暢的程 度,實在讓人很想大叫:字幕呢!!(後來得知他是喬傑立的藝人,那又是另一件讓 我感到神奇的事了…) 而劇中的Yuki也為了能和孫子更直接的溝通,在年歲已大之際,繼續學習英文,成 了一個「四聲代」(國、台、日、英)的超強阿嬤。這是許多同年紀人的共同經歷, 用不同的語言,紀錄著台灣生活的演變… 「查甫人永遠都不知道,對查某人來說,重要的不是彈珠和尪仔標,而是一種感覺…」 完全不訝異的,「女人」成為這部舞台劇中的主角。就如同戲名中所說的,「她與 她生命中的男人們」,「她」,是重點;而「男人」,只是在生命中的點綴。 應該是因吳念真本來就善於描寫人性,才能以一個男人的身分,說出了許多女人的 心聲。有些聽來,就像平常街道裡七嘴八舌的絮語;而有些卻像是女人永遠不會讓 男人知道的秘密,一旦說出了就不再神聖的秘密… 這部劇在表達男女情感上非常的含蓄,就像是台灣人常給別人的純樸印象。長工暗 戀著大小姐,最後只能在她新婚時黯然離去;女主角依循父命嫁雞隨雞,就算有心 上人、就算丈夫再怎麼不堪,卻還是認了命;外省人與本省人逐漸融合接近,雖然 語言不那麼相通,卻在生活中互相扶持、彼此關心。活生生地,刻劃出一幕幕我們 再熟悉不過的場景。 沒有強烈而灑狗血的「我愛你」,但那種依藉著琴聲,二個人偷偷搞曖昧的感覺, 卻是偶像劇中怎麼也描寫不出來的橋段。劇中人持續了數十年的愛戀,雖然在我們 現在「即時說愛」的環境下,顯得太不切實際,但卻更讓人相信那種由愛情昇華出 來、不同於速食戀愛的感情。或許在現實中,這樣的關係已不復存在,不過還是讓 人在惋惜之餘,也還堅持住一些對愛情的想像。 當處理了丈夫眾多麻煩後,女主角Yuki對著曾是自己貼身女僕、但已與丈夫開創自 身事業的阿惠說:「妳曾說妳真希望有我一半好,但,看到我現在的生活,妳還想 要嗎?」阿惠笑了笑,扯開話題。雖然她們沒有再談論,但卻表現出了,在那個時 代裡,對女性來說,真正的幸福並不是有著獨立的經濟能力、優雅的生活態度,而 是擁有一個內外皆美的家庭。而一路陪著她走過來的阿惠,最懂Yuki的無奈,也最 清楚她有口難言的悲哀,姐妹般的主僕情感,也更呈現出台灣人忠厚老實的本質。 Yuki身邊的男人們,有些太強勢,像Yuki爸、像Yuki的丈夫,都是傳統大男人,要 女人以夫為天,成為一個不吵不鬧的「賢內助」,動不動大聲斥喝、甚至拳打腳踢 ,在他們看來都是理所當然的事。這樣的情景在現代社會一定被大肆批判,但不可 否認,還是有不少女性相信著這樣的理念,逆來順受地度過每一天。 有些男人,又太軟弱。像武雄(即Yuki家長工),雖然早已傾心相戀,也得知對方並 非無意,但或許在時空環境之下,他做出了「放手」的決定。他以為,不應該讓Yuki 跟著自己吃苦;他以為,自己的身分地位配不上Yuki…,但這些「他以為」,卻其 實都違背了Yuki的本意,她想要的,不過是個可以依靠、自己喜歡的肩膀而已。 有些男人太自以為是。Yuki的兒子們,承接了祖父及父親的個性,一個擅長畫大餅 、一個則是誇耀著自己有多行,但二人卻都打著祖厝的主意,想藉由這筆資金讓自 己東山再起,從來不去細思母親執意保留祖厝的原因,也毫不體諒他人的想法,只 認為自己才是對的、好的,總想勉強別人照自己說的去做。 只是,在這樣的故事中,還是有男人是值得讚許的… 「這是義務,也是責任,以後就交給你決定要怎麼做了…」 Tony雖在語言、文化及生活經驗上,與身為阿嬤的Yuki相差極遠,但卻同樣有顆體 察別人的心、同樣喜愛音樂,也打破了我原先所設想的「在國外長大的孫子,一定 跟阿嬤格格不入」的刻板印象。他為著數十年前的故事而感傷,接承了長輩留下的 「四個人」,還有附帶在後的那份責任和義務。 沒想過這個小男孩的戲份會如此重,雖然他從來不是故事的主軸,但卻有許多場景 都是因為他才進行得下去。 葬禮上,他叫囂著阿嬤的早餐應是果汁而非米飯;深夜裡,他走到阿嬤的臥房,聽 她說著過去;西餐廳裡,他靜靜地陪伴二個老人談回憶;醫院裡,他看到素未謀面 的爺爺;後院裡,他知道了地底下的秘密…,或許正因為他中文不夠好,讓他演起 這個角色格外具說服力,除了那個在夜裡打開鋼琴,發狂似地彈奏樂曲,姿勢實在 不自然到了極點,我想我給這個小男孩的評價,還算是不錯的。 只是,相較於同劇許多戲感渾然天成的演員們,他當然還差了許多。就像一再扮演 配角的吳念真,無論是葬禮司儀或是西餐廳老闆,都充滿那股憨憨地可愛。 其中,最讓人移不開眼的,當然是由黃韻玲和林美秀分別飾演的Yuki。年輕時的Yuki ,聰明、有氣質,有著富家小姐的嬌氣卻又不失體貼人的個性,當然這也要歸功於 她媽媽的教育,帶著他們不顧反對、十分用心地安置了那「四個人」,讓Yuki無論 再怎麼艱苦,都決定要為了他們,好好守著祖厝。 而飾演年老Yuki的林美秀,更是全場串場人物,以靈魂的身份,悠遊在各個時空之 中,用口述的方式,帶過那些舞台上來不及演出的片段,就像人生中總是有很多的 片段,旁人永遠來不及參與,只能從當事者的口中事後補述,畢竟,在現實中,其 實每個人都在忙著過自己的人生,不能跟看戲一樣,專心地看著劇中人用二個多小 時的時間,告訴你一輩子的故事… 「I promised A-ma , I will stay with her until she wake up...」 整體來說,這部戲是非常催淚的。雖然我被同行的妹妹質疑,為什麼早在還沒到氣 氛的部份,就已經開始拭淚。我想,或許因為我在看戲時,都放進了很多的「感同 身受」吧! 老實說,出生於1980年代的我,根本不太可能去體會那種日據轉換國民政府初期時 ,所留下來文化轉變的無奈,但自認為是一個十分喜歡看「老故事」的人,我總以 為多少能感受到那樣的氛圍,雖然在內容的強度上,一定比實際體驗還差了許多。 有時候會想,如果我真出生在那個時候,依我好打抱不平的個性,我是不是就會成 為義無反顧投身抗議的那群? 真正催淚的原因,還是來自於那份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羈絆吧!無論是親情、友情、 愛情,或是主僕之情,都讓我們看到人性中最偉大,卻也最容易被忽略、遺忘的光 明面。有時候一個人對於另一個人,並不是要求利益上的交換關係,只是單純的因 為感情,所以對對方無止盡的付出,而這種付出,通常不會是物質上顯而易見的, 也不會因此要求回報,僅是認為自己該這麼做而已。 所以武雄保護著老闆一家、所以Yuki媽安置了那「四個人」、所以阿惠總關心著Yuki 、所以Yuki仍照顧著對她很差的前夫、所以Tony在Yuki去世時失控地大哭大叫…。 所以,這是一個人生的故事。 或許真實、或許誇張,也或許讓人無法想像,但,這就是人生。 --- 同步貼於ynchi的blog中 台詞若有記錯 請見諒… 還有 謝謝你看完又臭又長的觀後感 >//////< -- █◣◥◣ █◣◥◣ ███◣ █◣◥◣ ██◣ ξ ∵· █◣█ ███ ██ ˋ● ███ ███ █ ㄣ∣ |ˊ █◥█ ███ ██ ╱word by ChannelV╲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31.50.1

03/17 16:21, , 1F
寫的真貼切!!! 推~
03/17 16:21, 1F

03/22 03:10, , 2F
推 我也覺得
03/22 03:10, 2F
文章代碼(AID): #15-w8UJm (Drama)
文章代碼(AID): #15-w8UJm (Dr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