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挑 選 中 醫 的 方 法

看板Doctor-Info作者 (小螃蟹)時間18年前 (2006/05/23 06:43),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7/8 (看更多)
※ 引述《changinjacky (美足)》之銘言: : 若如你所言,以後去大陸讀中醫的人都能依循一個正規的管道,好好把中醫藥的學問學 : 好,那麼就可以檢討,如何將走後門的與正規的學生分別出來,以免回來台灣以後,成為 : 劣質的醫師滿街跑。不過走後門的好像比正規的多很多吧?人數之多好像已經超過 : 台灣登記有案的中醫師人數。 我想還不至於比台灣登記有案的中醫師人數多吧, 到大陸學中醫在早期是因為認為台灣的 中醫基礎處於剛發展階段, 而中醫又以大陸為尊, 起碼人家有五千年的歷史, 從黃帝內經 開始算的話, 但是在後期多半是因為考不上台灣的學校或者成績太差所以跑過來這邊走個 後面進個學校混個文憑以求畢業, 至於學到什麼? 一問三不知, 連最基礎的陰陽五行都不 了解了, 更何論望聞問切四診合參? 我本身在台灣還是有大學畢業的, 因為父親工作需要 加上本身對中醫這塊也很有興趣所以來南京唸書, 雖說不是走後門, 但是學校確把我們跟 那些走後門的學生併為一類, 原因就是好管理, 至於如何分出兩類學生, 我想在現在是沒 有一個辦法可行的, 大陸經濟處於正在發展的階段, 各個學校都會收些只想交錢就畢業的 學生, 學校圖的是學生的錢, 學生圖的是有錢就有文憑, 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體制去管理 , 我想很不容易遏止這種行為! : 在台灣要拿到博士,是要發表SCI國際學術期刊,第一作者至少一至二篇,看 : impact factor高低而定。水準高的journal可能只要一篇即可。但是過程需要很嚴謹的 : 步驟,才能上得了好的SCI journal。 這是沒辦法不是不發表, 大陸的醫生有很多也是很有名的名中醫, 不論在學術研究或者臨 床經驗, 以小弟在南京呆五年來講, 黃煌, 金實(博導, 南京肝病權威), 周仲瑛(針灸). 夏桂成(婦科), 李裕順(骨傷), 劉永年(內科雜病), 謝昌仁(內科), 莫燕新(腎內)... 等 都有定期在發表學術論文或臨床治則, 但是要發表在國際性的雜誌或者期刊, 對他們來說 並不容易也不重要, 中國的醫師要發表SCI 國際學術期刊須要有管道, 也就是說要有人來 採訪然後你花點錢他幫你把你個研究登上雜誌上, 並不是自行投稿就可以的, 一篇文章登 上國際性的刊物, 對他們來講是很大的升遷, 但是你在事前就要付出約10000 人民幣的準 備費了.... : 期待大陸的中醫博士,也可以多多發表SCI JOURNAL,不要只有在大陸的雜誌發表, : 因為我們拿大陸的期刊去報告,常常被教授們修理的滿頭包,因為從實驗設計到數據分析 : ,討論與結果都有很多的問題,最大的問題是嚴謹度的問題。所以令人不太相信期刊上的 : 數據與結論,很多的療效或治愈率都呈現90%以上,實在是不太可能。 90% 以上的療效, 看看笑笑就算了, 很多都是實驗數據不足或者取量太少, 加上認定不同 有些認為臨床主要証狀不再出現或已經良好的獲得控制, 就算痊癒. : 這樣看起來你是一位很認真的學生,但是不知道你是否有實際看診的經驗。臨床 教學 : 研究 是一位好的醫師不可會缺的三大責任與義務。 臨床有, 教學... 教學弟妹不知道算不算, 研究的話目前沒有, 看診經驗有 : 以現在的制度你是被一些走後門的人所拖累,無法回來台灣參加檢核考試取得中醫師 : 執照。但是你應該可以在大陸取得執照並且執業才對阿?依 你前面所言。 我們一樣可以回台灣參加檢特考的考試, 但是檢考日期多半在三或四月, 今年在一月, 每 當台灣檢考時, 大陸這邊也大概在考試, 所以會變成一種取捨, 我去讀檢考, 那我就勢必 要放棄大陸的學校考試, 加上回家的班機等, 有些老師可以諒解我們要回去執業必須考過 這個考試, 但是有些不能諒解的老師會把考試日期訂在你在台灣考檢考的日期, 這就告訴 你, 二選一, 自己決定! 加上檢考即將廢除, 且有年齡限制, 所以班上很多同學基本上都 放棄考檢特考, 檢考過才能考特考阿, 檢考連參加資格都沒有了徨論特考? 所幸現在可以 考取大陸醫師職照並職業. 不過大陸的職照相對於台灣的職照考試又稍為難了點... : 不過還是要祝福你,早日完成學位,取得中醫師執照濟世救人,做出很好的研究 : ,將中醫的理論推廣出去。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2.190.0.93
文章代碼(AID): #14SZwQyX (Doctor-Info)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4SZwQyX (Doctor-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