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原堂臉書

看板Diary作者 (過一天算一天)時間1月前 (2024/03/22 23:05), 1月前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13 (看更多)
南海觀世音菩薩 降 台中 禪化院虛原堂 正鸞智筆 李生傳真 修因編輯 聖示: 吾今日降著「世間生活」一書。 第十七回 自小培養「好品德」 聖示: 「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邇」,一個人之「品德」自小便該開始注重、培養, 父母之言教及身教亦相當重要,自小若未有良好之基礎(品德),將來要導正則難矣! 菩薩曰: 智筆! 吾倆又見面一同著書了。 智筆曰: 弟子在此叩見 恩師,每次與 恩師再次著書,就深覺此部聖書離完著又接近了一步, 且今日已至第十七回了,不知何時才能有幸再與恩師一同著書了? 菩薩曰: 愚徒也!能否一同著書亦不是 吾所能決定,端看上天如何安排? 視著書 玉詔頒佈之內容定之,不過 吾想 吾倆一定有機會再一同著書的,不必多想。 智筆曰: 看來是弟子多慮了!對了,請問 恩師,見今日之標題提到小孩品德之培養? 今日之案例便是與親子教育攸關是嗎? 菩薩曰: 沒錯!看來你觀察得很細微哦! 智筆曰: 讓 恩師見笑了! (此時見 菩薩一甩袖,立刻現出場景。) 智筆曰: 恩師!此處是山上的風景區,空氣清新、景色怡人、微風輕拂, 讓人好不愜意呀! 菩薩曰: 當然!這裡是苗栗一處有名的高山露營區,每到假日,有許多人攜家帶眷, 三五好友相約來此露營,若沒提早預約,還訂不到位置呢? 智筆曰: 現在有許多人都喜愛露營,那我們是不是也該來開始搭帳篷了呢? 菩薩曰: 別傻了!你又在耍寶了是嗎? 智筆曰: 弟子不敢,請問 恩師,今日之案例在何處呢? 菩薩曰: 今日案例就在 吾倆右手邊王姓一家四人。 智筆曰: 見這家庭一家四口剛下車,兩個小男孩便迅速的將車上露營裝備,井然有序一一卸下, 相當熟練,東西就定位後,便開始搭起帳篷,父母只在旁提醒搭帳篷該注意之事項, 而此二男孩亦相當熟稔完成帳篷搭設,接著又將烹飪之設備架起,開始煮飯燒菜了。 恩師呀!這兩個男孩怎麼這麼厲害,大人的工作他們亦能駕輕就熟,一點都不含糊呢? 菩薩曰: 這你就有所不知了,此二男孩之父親是一家鋼鐵公司之高階主管,因自小時候 擔任學徒學技術時,就吃了不少苦!方能奠定好基礎,方有今日之成就, 他便告訴自己,將來自己的小孩自小就要教育他們要靠自己、習得一技之長, 縱使家境不錯,亦要養成獨立自主之個性。 於是,此位王先生自小孩讀幼兒園大班開始,便開始逐漸要求他們要幫忙做家事, 自己的使用的餐具要自己洗,自己的衣服要自已洗(特殊狀況除外),此外, 現今的小孩都喜歡看手機,王先生雖不禁止,但要求小孩每天要先做完作業後, 只能看一個小時,其他時間嚴格管制。 另外,王先生亦要求二個兒子每天撥出一些時間讀誦論語、孟子、弟子規…… 等古代經典書籍,每讀完一篇後,王先生便說明解釋其意含,讓小孩明白其中之理。 而其夫妻亦透過身教及言教,在教導子女之過程中,從不口出惡言, 對待親友也相當謙遜有禮,為的就是能做為兩個兒子的榜樣,畢竟小孩都是有樣學樣。 智筆曰: 聽 恩師說王先生之教育方法後,弟子真是汗顏呀!現今有許多父母成天忙於工作, 甚少有時間陪伴孩子,加上現在小孩自國小便開始補習,補習回到家,洗完澡就睡了, 又何來時間與小孩聊天,也不知道子女心中的想法,久而久之,親子關係便漸行漸遠。 菩薩曰: 你說的沒錯!這就是為什麼今天要提此案例來探討。現今許多父母為了讓小孩 考上好學校,拼命補習,以為這樣便是盡為人父母之責,其實不然! 父母在教育子女時,當自小養成其獨立自主之個性,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好, 父母不能為了寵小孩就把事情都幫小孩做的好好的,而有些家境較富裕的家庭 甚至還有幫傭,如此一來,小孩就更不會做家事了。 其次,要協助子女發掘其興趣,了解其想法,在生活中多嘗試, 使父母了解其個性。又在情緒管理方面,為人父母者要灌輸子女正確觀念, 成績好壞不是唯一,不要因為成績沒有一百分,便大聲斥責子女, 有許多社會上的新聞,都是看到小孩因父母嚴厲斥責、課業壓力大而自殺或自殘。 故為人父母者,當從小注重子女品德之培養,無論是獨立性、情緒管理、 抗壓性,個人言行禮貌……等之教養,皆該從小打好基礎,所謂「萬丈高樓平起」, 若沒有良好的品德,書念得再好也是枉然,若能打好基礎,日後縱使遇到任何困難, 亦能迎刃而解。 智筆曰: 今日聽 恩師一說,我也該好好學習了。 菩薩曰: 現今許多年輕人小孩都生的少,此種狀況更須注意為是;今日說了很多, 著書至此即可。 可, 吾回! 〔省思〕 記得善書〔財祿因果論〕 曾提及兩位富裕家長教出來的子女 未來千差萬別 甲家長從小苦到大 不忍小孩吃苦 結果繼承家業因未能體會基層員工之苦 結果家業一敗塗地 乙家長也是從小苦到大 但卻嚴格管教子女 要子女在家族企業從基層做起 了解基層之苦 家族企業也蒸蒸日上 不可同日而語 參考資料: 第廿三章  熟思道與財的真諦 財神比幹 降 中華民國101年3月11日 歲次壬辰年二月十九日 詩曰:一世人生百業修,休誇年少逞風流,貪財心反思真道,莫為兒孫作馬牛。 贈人錢財不如贈人親道,因為黃金雖然貴重,但終有花盡的一天。 然則,天道無私,惟佑善人,贈人親道猶如贈人善寶,善寶可以消災解厄, 亦可綿延數世。因此財富為短暫與虛華,得道是恆久不滅。 柯春生(隱其實名)家有恆產,因理解財富管理的觀念,而訓誡其子必須自立自強, 從基礎學習,因此其子亦步亦趨,終於執掌家業,當然亦因從基層起始, 了解貧困的心聲,而以同理心做得出色的管理人。 蘇夏至(隱其實名)自幼家貧,但手胼足胝奮鬥出一番事業, 因不忍其子重蹈其貧困之苦,所以予取予求,導致其子成為紈絝子弟、玩世不恭, 雖亦執掌家業,卻不得人和,導致家財散盡,為期東山再起,鋌而走險,犯下罪業, 鋃鐺入獄。 前述二例,看似稀鬆平常,其實柯氏鑑於先見之明,教導其子養成同理心; 而後者蘇氏,因一時的過度愛憐,導致其子失去學習的機會。 所以金錢是容易腐敗人心的,欲子子孫孫賢達,成為社會的中堅,金錢的運用, 何其重要,因此贈人錢財不如贈人親道。 道的範圍,不僅止於修道人當涉獵,其實道是恆久不變的定律,既是定律, 人人就應時時學習,莫因一時的利益與道義衝突,而拾利忘義。 尤其現下社會,人人 以金錢掛帥,貪圖名利享樂,少有熟思道的真諦, 以致花錢闊綽,雖可獲得一時歡愉,實則以金錢換取的,不過是環伺的小人, 所以財與道,豈可不謹慎熟思呢? 出處:https://ppfocus.com/0/fi3d98273.html ----- Sent from JPTT on my Samsung SM-A5460.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71.143.5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Diary/M.1711119953.A.6CD.html ※ 編輯: tzboy (111.71.143.59 臺灣), 03/24/2024 13:57:43
文章代碼(AID): #1b_PvHRD (Diary)
文章代碼(AID): #1b_PvHRD (Di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