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15

看板Diary作者 (靜靜的生活)時間7年前 (2017/03/15 16:54),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6 (看更多)
台灣的民族性是否習慣著配合別人而深怕別人怪罪責難。 在 FB 看到一則好友的分享,自己與瑞士人和德國人一起開會, 席間德國人居多,德國人早到是出名的習性, 於是自己便在會議開始前 10 分鐘就到了現場, 一到了會議室,德國主任已經在裡頭,也驚訝著自己居然這麼早到。 自己解釋道,你們德國人習慣早到,想說我也提早一些,不然不好意思。 隨後與會的德國人也陸續在開會前的五分鐘到達現場, 而到了開會時間前五秒,與會的一位瑞士人進入會場, 自己看著時鐘,準確地到達整點時間。 這則小故事突顯了各國對於時間的民族性認知, 瑞士人講究精確是出了名的,德國則是提早做好萬全的準備, 法國人是出了名的隨性,義大利人也不喜歡被時間所束縛。 而台灣或是東方華人對時間的觀念呢!? 或許每個人每個地區都會稍微有些差異, 但多數的台灣人其實還是比較在意他人的眼光。 這方面往好處想,其實也是習慣的配合著場域和他人,是一種美德。 但若是往深一層的思考,是否也代表著其實並沒有自己的主見呢!? 台灣人過生活多數都太小心翼翼,在團體中不希望自己被討厭, 這在學校的教育當中就是一種團體性的教育。 要跟大家一樣,無論是在制度上的規範或是一些生活上的習慣, 若是有別於其他人的一些狀態,時常就會引起非議, 認為你與他人不同,藉此去取笑你,甚至把你排除於團體之中。 而人們在社會中,其實是渴望著自己得到認同的, 沒有人願意自己是被排擠的一方,於是不斷地修正自己, 希望自己的言語和行為都如同一般人無異, 因為這樣的態度,多數人開始習慣的換位思考,這樣會不會讓對方討厭我。 於是也慢慢地演變成過於在意別人想法的思考邏輯。 不可否認的,台灣是一個島國,在生活上與其他國家接觸的並不多, 也許在台灣也有許多國外來的朋友, 但基本上比起其他國家的分佈情形還是佔少數。 在這樣封閉的社會型態當中,我們長久習以為常的的就是傳統的教育。 當然這些也並不是全然都是壞的, 傳統教育有它良好的一面,在品德教育和仁愛觀念上自然有善的一面。 但對於群體的教育上,似乎過度的強調謙讓的美德。 謙讓當然是好的,有謙遜的態度能讓人感覺像個君子。 但過度的思考卻會讓人顯得綁手綁腳地想著自己的言行是否足夠滿足對方。 可能會有人提出,因為這是本身自己不夠強大, 若是自己的國家或是團體成為主流後,那當然是別人來依附著自己啊。 但在我們成長的背景也是一直告知我們,勝不驕,敗不餒。 所以無論是從何者的角度去思考,這樣的觀念已經建立後, 我們對於言行上的兢兢業業態度,其實是很難改變的。 當然這也是在於團體的一種共識教育, 在台灣,我們身邊的人幾乎都是以此方式進行思考, 鮮少會有其他文化和習性的衝擊。 而在文化的交流上,媒體對於這方面國際性接軌上的消息更是貧乏。 就連國際性的重點要聞,國內媒體也只是短篇幅的報道, 更別論這些關於一些日常生活的訊息了。 人們成長的過程中,因為已經習慣了一種模式進行生活, 所以對於這樣的態度總覺得並沒有什麼不妥。 但在群體中,這幾年的確也出現了一些社會現象, 人們對於自我認同的狀況逐年的下降, 生活在這社會當中,感覺沒有目標,也不被團體受到肯定。 希望被稱讚,但因為能力不足,生活並沒有辦法得到優渥的條件, 於是長期在這樣被輿論有意無意的霸凌狀態下, 自己的精神生活逐漸形成扭曲,甚至是反社會人格。 這幾年的隨機殺人事件就是一個警訊。 這些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沒有像好學生一般的受到光環的庇護, 反而在被排斥的過程中開始厭惡人群也也厭惡自己。 他們也希望自己被人注目,但群體卻看待他們如同病毒般的厭惡。 於是他們厭世,既然你們這麼討厭,那就做出讓你們震驚的舉動, 反正自己也不想活了,大家總會嘲笑著自己,那就讓社會來個目瞪口呆。 這樣的思考邏輯,在看到一些被抓後的表情特別有感。 當他們看著團團包圍自己的新聞媒體問著不著邊際的問題, 他嘲笑著的嘴角上揚,他是在笑著這個社會就是這麼的荒謬。 但這樣的笑容卻是容易被解讀成自己是冷血的。 也許關在看守所的他,在見到這樣的評論時, 會問著自己,自己是否真的冷血!? 大概吧,因為自己根本沒感受到什麼是愛啊, 從成長的過程中,無論家庭、學校或是社會上對他們都是視若無睹, 甚至他們的出現,只是被眾人嘲笑與厭惡的存在。 要叫他們如何的覺得自己生存在這個社會上有所價值呢!? 人們總會說著,自己要爭氣啊,路是自己選的,你不努力怎麼會得到別人的肯定。 但這個社會就是很現實的從一開始就不讓人有機會。 這個世代,在價值觀不斷傾斜下, 既得利益者深怕自己的權利被奪走,在強大的話語權優勢下, 他們的生活過得更好,有更好的條件長駐在社會的頂端。 但弱勢的人,先天條件的不足,只有努力再努力, 遇到不公平的待遇,只能咬牙忍著,直到最後自己出人頭地。 這看起來是很勵志,不是嗎!? 但這樣的例子是有多少呢!? 又有多少是被這樣不公平的對待打壓無疾而終!? 人們在自我認同上的問題,因為社會價值觀的影響產生了懷疑。 對自己生存在這個社會上,因為無法滿足普世價值的認知被排除在外, 覺得自己像是個怪胎也像個怪物, 而當怪物發猛起來,就是一連串的悲劇產生。 在好友的那則生活小故事裡,也許好友只是單純地想配合著大家, 但多少也展現了台灣這類的民族性態度, 過於習慣的在意別人的眼光,小心翼翼弱勢的生活著。 而這樣的想法多少也缺少了生活自主的可能性。 當生活中沒有了自己,總是不斷地滿足他人,希望得到他人的認同。 在一個人獨處時,就會感到空虛也無所適從。 兼之目前在社會上的人際關係,也多是利用網路進行社交活動, 將自己的照片修圖到極美極帥,希望得到別人的讚賞, 但在片刻的滿足後,一見面下,對方發現自己完全不是這麼回事。 憤恨之下,在言詞或行為對待上厭惡嫌棄著, 於是自己又縮回網路中,在這樣的假面底下過著空虛的生活。 這樣的惡性循環在目前的社會上屢見不鮮, 真的是民族性造成的嗎!? 也許更多的是在社會價值觀上的扭曲心態導致原本美好的品德出現了傾斜, 但這個問題我想暫時應該是完全無解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2.116.183.12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Diary/M.1489568097.A.899.html
文章代碼(AID): #1OoG5XYP (Diar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OoG5XYP (Di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