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 我認真了(關於作者已死)

看板Deserts作者 (將軍)時間17年前 (2006/10/01 13:15), 編輯推噓13(13016)
留言29則, 9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2 (看更多)
看到這句後現代作家羅蘭˙巴特說過的話 好奇的GOOGLE了一下 發現這句話其實挺令人玩味的 後現代的社會關乎藝術的事有很多的表達方式 創作者不再侷限大眾的想法 而交給大眾去評斷一個作品 有時的穿鑿附會讓一個作品活了過來 有時卻也因為過度的解釋悶死了一個作品 只是這個時代真正的藝術家能夠寬闊的胸襟 包容很多的解釋 在大眾解釋那個作品時 在創作的那個當下的作者也就不存在了(俗稱死了) 而是因為接受許多的解釋成為另外一個創作者 一個不同於以往的人 或許我們都在這樣的環境中生活 每一件我們所做的事都可以是一個"作品" 只是 我們不見得願意"死" 而困在某個當下 等到有一天再回頭看這一切 才又發現當初的執著是如何又如何 那時 也許就"死"了 卻又"活"了吧 ------------------------------------------------------------------------------ 個人的一些想法 板大如果覺得不妥 我會自D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63.21.235.230

10/01 13:41, , 1F
有興趣的人可以去看看羅蘭巴特"戀人絮語"這本書...
10/01 13:41, 1F

10/01 14:11, , 2F
恩,可以買來看看,哈~google大神是大家的好朋友!!
10/01 14:11, 2F

10/01 14:20, , 3F
怎麼有當年在上西美學時的感覺... XD
10/01 14:20, 3F

10/01 15:36, , 4F
很多人的作品都是再死掉時或是淡出該領域(比較少)之後
10/01 15:36, 4F

10/01 15:37, , 5F
才被人發現甚至推崇的,這也是個蠻奇妙的現象
10/01 15:37, 5F

10/01 15:41, , 6F
可能再欣賞這人的作品時~ 它的精神從作品本身散發來
10/01 15:41, 6F

10/01 15:42, , 7F
所以又活過來了八~ 活過來的是精神~所以才有這說法 ^^
10/01 15:42, 7F

10/01 16:04, , 8F
10/01 16:04, 8F

10/01 16:14, , 9F
我剛看成"藍巴特"...妙不可言裡的奶油犬^_^"
10/01 16:14, 9F

10/01 16:48, , 10F
anthemstoni~ 對嗎對嗎^^ 我很感動有人去了解...
10/01 16:48, 10F

10/01 17:01, , 11F
這樣點名太可怕了啦...哈哈
10/01 17:01, 11F

10/01 17:01, , 12F
我想到Margaret Atwood在他演講集裡面提過的一句話:
10/01 17:01, 12F

10/01 17:03, , 13F
喜歡作品而想見作者就像覺得鵝肝醬好吃而想去見那隻鵝
10/01 17:03, 13F

10/01 17:06, , 14F
我只是想說感動還是在作品裡面,而不是外面。
10/01 17:06, 14F

10/01 17:24, , 15F
嗯! 嗚嗚... (硬拉你跟我相擁而泣!) XD
10/01 17:24, 15F

10/01 17:27, , 16F
哪怕看表演也是這樣的.
10/01 17:27, 16F

10/01 17:35, , 17F
看到作者已死這四個字 突然想起上次文學理論導讀的教授說
10/01 17:35, 17F

10/01 17:36, , 18F
的:我們該試著用不用於以往的角度去看一個作品,一個作
10/01 17:36, 18F

10/01 17:37, , 19F
品是沒有作者的,當作品離開了作者,它就是一個獨立的孩
10/01 17:37, 19F

10/01 17:37, , 20F
子了,教授給的course pack中也寫到:the poem is not
10/01 17:37, 20F

10/01 17:38, , 21F
the critic's own. The poem belongs to the public.
10/01 17:38, 21F

10/01 17:38, , 22F
It is embodied in language, the peculiar possession
10/01 17:38, 22F

10/01 17:39, , 23F
of the public.
10/01 17:39, 23F

10/01 17:40, , 24F
And it is about the human being, an object of public
10/01 17:40, 24F

10/01 17:40, , 25F
knowledge.
10/01 17:40, 25F

10/01 18:05, , 26F
...The intentional fallacy.我們不會剛好上同一堂課
10/01 18:05, 26F

10/01 18:06, , 27F
吧,哈哈。仔細想想應該是不會。
10/01 18:06, 27F

10/02 00:45, , 28F
就是它……The intentional fallacy...(驚~)
10/02 00:45, 28F

10/02 15:50, , 29F
我覺得鵝肝醬那個比喻有貼切到,透徹的點出想表達那樣的荒謬
10/02 15:50, 29F
文章代碼(AID): #157qxjUw (Deserts)
文章代碼(AID): #157qxjUw (Dese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