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經典之作

看板DavidTao作者 (祝我們白頭偕老....)時間18年前 (2006/08/07 11:05), 編輯推噓1(101)
留言2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當年 當我第一次在電視上聽到飛機場的10:30 立即驚為天人 愛上這個聲音 整張專輯每首歌 到現在還是百聽不厭 無可取代 這樣經典之作 若是很容易突破就不叫經典 除非走不同路線 否則我覺得很難突破 太美麗這張專輯 給有相同經驗的人一聽 真的會落淚 但陶的唱腔 作品都不是那種灑狗血的悲情 淡淡的感傷 釋放人心...甚至醫治人心... 是張好專輯 ※ 引述《gccthy (只愛陌生人)》之銘言: : ◎為了敘述個人對「經典之作」的觀感,不禁要扯到如何愛上陶吉吉的往事。 :  但,愛上陶吉吉的故事實在太長了,直接下個結論。 : 結論:經典之作,容易出現在沒有包袱的狀態下。 :   舉例:陶吉吉【陶吉吉】(同名專輯)、王菲「我願意」...... : ------------------------------------------------------------------------------ : 還記得第一次知道陶吉吉這個人,是從 George(張兆志)口中聽說的。 : 當時,MTV台的VJ George大力推薦「陶吉吉」這號人物。 : 播放的歌曲,正是百轉千折,讓我很驚駭的「望春風」。 : 年幼的我心想,『這什麼鬼歌啊!根本不會紅吧!』就轉台了。 : 過了一陣子,一位同學拿著陶吉吉的卡帶,好心地推薦給我,讓我回家聽聽看。 : 我壓根沒把它放在眼裡。因為「望春風」,我已經對陶吉吉產生了很大的成見。 : 後來不知哪條筋不對,『反正借都借了,順便複製一份吧!』便CO了"一卷"晾著。 : 然後,大概是為了逃避期末考之類的壓力,我弄來一張500片的拼圖, : 找出平時所累積的錄音帶,邊拼邊聽,同時一卷卷地淘汰。 : 終於,來到【陶吉吉】這張專輯,『不聽白不聽,就聽聽看好了。』 : 整張專輯一路聽下來,我的內心開始產生了某些化學變化。 : 起先,幾首極盡所能「哦~哦~哦~」的歌,自然教尚且保守的我不甚喜歡。 : 但是,「沙灘」、「十七歲」、「再見以前先說再見」等三首頂極抒情歌, : 以及「飛機場的10:30」、「王八蛋」、「心亂飛」等三首讓人不由自主跟著搖擺的歌, : 似乎已征服了滿守舊的我。 : B面結束後,我做了一個關鍵動作-從A面再來一次。 : 等那張拼圖拼完,已忘了【陶吉吉】重播了幾回。 : 最後,那幾首「杯杯(baby)來杯杯去」的曲目,竟然也讓我愛不釋「耳」了。 : ------------------------------------------------------------------------------ : 陶吉吉的第一張專輯中,某些新潮的歌的確可能讓人「很不喜歡」。 : 相對地,某些歌也可能「很惹人喜歡」。 : 當我們從【陶吉吉】愛上陶吉吉之後,那張專輯自然成為「經典之作」。 : 當時的陶吉吉,對大多數人而言,可以算是沒什麼包袱吧! : 儘管他做過不少人的專輯,但對其本身來說,【陶吉吉】才是完完全全代表他的作品。 : 回頭去聽他製作過的專輯,未必會對這張「經典」的感覺有所影響。 : 然而,其後的每張專輯,必定會以這張「經典」作為依據,嚴格審視。 : 包袱一旦背上,聽音樂的初衷逐漸混濁,每個人的感受已不再單純。 : 相信也有不少人,並非從【陶吉吉】愛上陶吉吉的。 : 很可能那時沒被【陶吉吉】時期的點吸引到。 : 也或許過去沒聽過【陶吉吉】,再回去找來聽,有了另一番驚喜。 : 但可以肯定的是,先前心目中已確認的「經典之作」的地位,不會輕易被動搖。 : 要從「經典」之後再創「新經典」,事實上是多麼不容易的事啊!! : 拋下心裡的包袱,暫時忘了過去的「經典」。 : 將新作(【太美麗】)轉它個十遍,誰能確保不會愛上這張新專輯呢??? : ------------------------------------------------------------------------------ : 忽然覺得自己好像老人家在寫回憶錄與啟示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3.128.99

08/07 22:05, , 1F
推!!說的好,有過經歷的人才會對這張專輯特別有感觸!
08/07 22:05, 1F

08/07 22:05, , 2F
而且真的不灑狗血,非常深刻.透徹...那是他的經驗談呀!
08/07 22:05, 2F
文章代碼(AID): #14rgtgtn (DavidTao)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2 之 2 篇):
文章代碼(AID): #14rgtgtn (DavidT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