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延平北路五段 (葫蘆堵區域)

看板Datong作者 (recta sequi)時間18年前 (2006/05/05 01:28), 編輯推噓2(200)
留言2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3 (看更多)
葫蘆堵不分在士林才奇怪 因為以前社子跟大同區中間有一條蕃仔溝 現在的老師府附近以前其實就叫做蕃仔溝庄(後來改稱叫河合町) 後來高速公路興建才填掉 只留下現在交流道下面的小水流 蕃仔溝還沒加蓋以前除了延平橋 甚至是在延平橋還沒蓋的古老時代 社子島(後港漧) 劍潭 蕃仔溝三地都得靠舢舨對渡 至於"感覺"就因人而異了 大龍峒跟蕃仔溝兩地本來人口就不是那麼多 而社子島更少(而且集中在社子鬧區到延北七段附近) 北大同區的人口是在日治中期以後才大量從雲林等沿海地區擁進台北 葫蘆堵更是在1960年代城鄉移民潮時才出現了現在多數的建築物跟居民 所以二者的居民組成跟街景當然都有一樣的味道 不過在那個時代的物質條件下 出現的地景是差不多的 舊雙園區或三重都有許多類似的地方 然而這些當年的新移民們對於行政區劃分的影響力顯然沒有那麼大 更重要的是因為城鄉移民到處都是 行政區顯然不能依此亂劃 不過就比較深層的部分 社子(不只葫蘆堵)跟大同區確實有非常相同的部分 那就是原來的人口都是泉州同安人 漳泉械鬥時雙方曾同盟對抗士林街的漳州人 只是清領晚期士林北投一帶就已經沒有明顯的漳泉分界(只有這一帶跟內湖沒有) 而目前說來有影響的就是台語的口音跟廟宇的勢力範圍 所以士林的媽祖繞境 是不會繞到社子(而是繞到石牌)的 不過正因為士林北投的漳泉對峙消失的很快 所以把社子跟大同區劃一起自然沒有正當性 市圖有高速公路興建前 在台北市現勘的照片 另外也有1970年代"萬大計劃"的照片 都可以有圖有真相地看到蕃仔溝跟那座有站牌卻已經消失的延平橋 ※ 引述《bobeiluj (海闊天空)》之銘言: : 我從小就有個疑問 : 延平北路5段 俗稱葫蘆堵的區域 感覺上整個風格很像大同區這邊 : 但是為何卻是分在士林區 : 不知道有沒有人願意分享一些資訊或八卦..... : 哈哈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17.0.22 ※ 編輯: eslite12 來自: 59.117.0.22 (05/05 02:01)

05/05 13:35, , 1F
哦耶~謝謝誠品大的發文
05/05 13:35, 1F

05/05 23:59, , 2F
真的是高手 解說的好詳細 收穫良多!
05/05 23:59, 2F
文章代碼(AID): #14MZdC3X (Datong)
文章代碼(AID): #14MZdC3X (Dat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