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如何輸出S-LOG a6300

看板DSLR作者 (變種羊)時間6年前 (2018/02/23 16:38), 編輯推噓14(140111)
留言125則, 9人參與, 6年前最新討論串2/3 (看更多)
之前有發過一次解釋RAW跟LOG的文了 不過在這篇推文上似乎還是有些疑惑之處 會拍LOG跟RAW檔其實沒有太大的關係 主要是因為感光元件根據大小在檔次上有其限制 如APSC的檔次基本上是比不上全幅機的檔次 當亮暗部的資訊量已經超過感光元件能夠紀錄的時候會被直接捨棄 為了保留最大的資訊量,以及因為人眼的非線性感知(這部分先省略) LOG為此而生 而為何經常會跟RAW掛勾 則是因為RAW只是記錄灰階資訊 而LOG充其量可以說是一種重新定義Black point、White point的風格檔 所有的顏色都是依據各家的設定還原,或是由使用者自行定義 屬於附加的資訊,並不影響影像本身 因此通常推薦是以RAW,或是像Prores、DNxHD這種可編輯性格式來搭配LOG才能發揮後製的最大空間 補上示意圖 https://imgur.com/a/30UB7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6.204.198.42 :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DSLR/M.1519202132.A.6F4.html : 推 CJSStarCraft: s-log只是色彩風格的一種,s-log把高光跟陰影壓縮以 02/21 16:44 : → CJSStarCraft: 達到保留細節的目的,有錯誤請指正 02/21 16:44 : → maymay82407: 所以是輸出不出來嗎@@ 02/21 16:57 : → sugar1029: 拍攝前你有設定的話,拍出來的照片跟影片的色彩就已經 02/21 17:05 : → sugar1029: 是slog了 02/21 17:05 : 推 lantieheuser: 你開了相片設定,它就會取代風格調整機身直出的 JPG 02/21 17:14 : → maymay82407: 影片的部分呢@@ 02/21 17:25 : 推 lantieheuser: 一樣,但如果你有設置"只在錄影模式下啟動錄影",那 02/21 17:36 : → lantieheuser: 麼它和照片的相片設定檔選項需要獨立設置。 02/21 17:37 : 推 dajia: 拍照就RAW再後製,跟slog沒關係吧 02/21 17:42 : 推 dajia: 錄影選slog影片拍的時候就灰灰的,再進後制還原 02/21 17:44 : → CJSStarCraft: slog其實主要目的是給影片用的,照片要保留最大細節 02/21 17:54 : → CJSStarCraft: 就是用RAW檔。影片因為用RAW檔案太龐大,所以用壓縮 02/21 17:54 : → CJSStarCraft: 色彩空間的slog來達成 02/21 17:55 : 推 lantieheuser: S-log 就是一種可調控的直出風格,主要用在影片,也 02/21 17:56 : → lantieheuser: 可用在照片(如果你高興)。它被歸屬在 Sony 相片設定 02/21 17:57 : → lantieheuser: 之下。影片之所以用 S-log 直出來進行後期,是因為 02/21 17:58 : → lantieheuser: 影片RAW 的後期成本比較高,而且影片可以靠多禎畫面 02/21 17:59 : → lantieheuser: 來弭補細節上的缺失,所以不如照片對細節那麼重視。 02/21 18:00 : → lantieheuser: 如果要對應,當然也有專業的影片 RAW 可以後期。 02/21 18:00 : → maymay82407: 感謝你們詳細的解答 ! 謝謝大大們! 02/21 18:01 : → aztec1234: 有點不同,LOG並不是容許你有些曝光失誤靠後製救回來 02/21 18:51 : → aztec1234: 的,相反的,LOG必須要更追求正確的曝光,把亮部暗部 02/21 18:51 : → aztec1234: 的細節全部紀錄下來讓後製調色有最大的空間。很多人常 02/21 18:51 : → aztec1234: 認為LOG的使用跟RAW一樣,我想最主要的差別是LOG在於「 02/21 18:51 : → aztec1234: 調色寬容度」,RAW則是「曝光寬容度」。例如Sony的S-Lo 02/21 18:51 : → aztec1234: g保留亮部細節比較多,所以用S-Log往往會多過曝個1-2 02/21 18:51 : → aztec1234: 格來讓暗部保留較多細節,否則調色一拉暗部就是一堆雜 02/21 18:52 : → aztec1234: 訊 02/21 18:52 : 推 kax0205: 應該說只有s-log2才需要過曝 s-log3不用 02/22 10:46 : → aztec1234: 這也是LOG使用前要注意的,即使是同一家也會隨著版本 02/22 12:46 : → aztec1234: 更新有不同的傾向 02/22 12:46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44.32.17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DSLR/M.1519375090.A.CF6.html

02/23 16:45, 6年前 , 1F
其實我覺得會搞混也很正常...連評測網站也常搞不清楚,
02/23 16:45, 1F

02/23 16:45, 6年前 , 2F
導致一些人以為LOG與RAW一樣,甚至影響一些第一次接觸
02/23 16:45, 2F

02/23 16:45, 6年前 , 3F
錄影的人選相機的出發點
02/23 16:45, 3F

02/23 17:30, 6年前 , 4F
?感光元件紀錄不了的資料就是遺失了,不可能靠 LOG
02/23 17:30, 4F

02/23 17:31, 6年前 , 5F
留下來吧?LOG 的目的只是把原始更多的資料塞進有限
02/23 17:31, 5F

02/23 17:33, 6年前 , 6F
的檔案裡;也就是截取重點。如果 RAW 本身沒有壓縮
02/23 17:33, 6F

02/23 17:33, 6年前 , 7F
任何感光元件的訊息,那麼 LOG 就沒有必要。我的認
02/23 17:33, 7F

02/23 17:34, 6年前 , 8F
識是這樣,還是有哪邊我弄錯?
02/23 17:34, 8F

02/23 18:22, 6年前 , 9F
因為一般機器不能拍raw影片
02/23 18:22, 9F

02/23 18:37, 6年前 , 10F
這樣解釋吧 你可以說他是假性增加dynamic range
02/23 18:37, 10F

02/23 18:37, 6年前 , 11F
假設aspc可以紀錄1到100,log允許它紀錄到0.5到150,而全
02/23 18:37, 11F

02/23 18:37, 6年前 , 12F
幅本身可以紀錄1到150的話,log允許它紀錄0.5到200
02/23 18:37, 12F

02/23 18:40, 6年前 , 13F
感光元件的硬體紀錄能力不會因為你的資料處理方式
02/23 18:40, 13F

02/23 18:41, 6年前 , 14F
改變。LOG 說穿了就是個大資料和小容器(檔案)之間的
02/23 18:41, 14F

02/23 18:42, 6年前 , 15F
非線性對應關係。也就是指和你機器能記錄的檔案深度
02/23 18:42, 15F

02/23 18:43, 6年前 , 16F
有關,和感光元件的能力無關。
02/23 18:43, 16F

02/23 19:26, 6年前 , 17F
我認同lan大的說明,感光元件一開始就紀錄了所有動態範圍
02/23 19:26, 17F

02/23 21:00, 6年前 , 18F
你的講法好怪,log是因為要在較小的檔案有更多的後製
02/23 21:00, 18F

02/23 21:00, 6年前 , 19F
空間才產生的方法。 如果硬體能力強就可以直接錄raw vi
02/23 21:00, 19F

02/23 21:00, 6年前 , 20F
deo.但是大部分機器硬體能力不夠才沒raw video. 妥協下
02/23 21:00, 20F

02/23 21:00, 6年前 , 21F
就是錄壓縮過的log影片。
02/23 21:00, 21F

02/23 21:03, 6年前 , 22F
其實LOG是一個Gamma curve轉換的對照表(LUT),感光
02/23 21:03, 22F

02/23 21:03, 6年前 , 23F
元件原始紀錄下來的資料的灰階曲線是線性的,要轉換成
02/23 21:03, 23F

02/23 21:03, 6年前 , 24F
補償人眼感知特性的Gamma曲線,需要透過LUT轉換。LOG
02/23 21:03, 24F

02/23 21:03, 6年前 , 25F
的使用基本,就是要想辦法讓感光元件當下把所有的灰階
02/23 21:03, 25F

02/23 21:03, 6年前 , 26F
都紀錄下來,讓LUT轉換出預期的Gamma曲線
02/23 21:03, 26F

02/23 21:03, 6年前 , 27F
你的說法無法說明為什麼5d3可以拍mov又可破解拍raw vid
02/23 21:03, 27F

02/23 21:03, 6年前 , 28F
eo
02/23 21:03, 28F

02/23 21:20, 6年前 , 29F
人的眼睛看線性資料完全沒有問題,gamma 補償人眼視
02/23 21:20, 29F

02/23 21:20, 6年前 , 30F
覺的說法是倒果為因。gamma 是利用人類視覺敏感度非
02/23 21:20, 30F

02/23 21:21, 6年前 , 31F
我沒有說人眼無法感知線性資料,你在亂說什麼?
02/23 21:21, 31F

02/23 21:22, 6年前 , 32F
線性的特點來有效利用數位資料的空間。紀錄線性資料
02/23 21:22, 32F

02/23 21:23, 6年前 , 33F
,然後重現線性資料只是會浪費許多紀錄和表現空間去
02/23 21:23, 33F

02/23 21:23, 6年前 , 34F
處理人眼並不敏感的區段。
02/23 21:23, 34F

02/23 21:25, 6年前 , 35F
所以我說,我那裡說人眼感知線性資料有問題?
02/23 21:25, 35F

02/23 21:27, 6年前 , 36F
因為我沒看懂你的說法:應該說是"利用"人眼感知特性
02/23 21:27, 36F

02/23 21:28, 6年前 , 37F
而不是"補償"人眼感知特性。補償像是人眼本來有甚麼
02/23 21:28, 37F

02/23 21:28, 6年前 , 38F
判斷困難,需要修正資料才能正確判讀...:P
02/23 21:28, 38F

02/23 21:33, 6年前 , 39F
你要這麼講我看顯示產品業界都要請你去當顧問開課了,
02/23 21:33, 39F
還有 46 則推文
02/23 23:44, 6年前 , 86F
無非就是因為後製考量和檔案大小的問題對吧
02/23 23:44, 86F

02/23 23:45, 6年前 , 87F
不是所有人都那麼閒硬碟容量那麼大在那拍RAW VIDEO
02/23 23:45, 87F

02/23 23:45, 6年前 , 88F
拍LOG是因為檔案小,後製也夠用 就這樣而已 跟感光
02/23 23:45, 88F

02/23 23:46, 6年前 , 89F
元件一點關係也沒
02/23 23:46, 89F

02/23 23:47, 6年前 , 90F
我還看過有人賣RAW風格檔可以轉成LOG .jpg 賣家就主
02/23 23:47, 90F

02/23 23:47, 6年前 , 91F
打轉換後 JPG方便儲存
02/23 23:47, 91F

02/23 23:59, 6年前 , 92F
因為把各種回覆接在一起講,我才確認一下那些話是對誰
02/23 23:59, 92F

02/23 23:59, 6年前 , 93F
避免誤會。基本上lanti講的LOG與感光元件紀錄能力無關
02/23 23:59, 93F

02/23 23:59, 6年前 , 94F
這點是沒錯的,我毛起來的原因是我前面講的事
02/23 23:59, 94F

02/24 00:31, 6年前 , 95F
說“補償”是合理的,因人眼辨識色彩並非線性,要把“
02/24 00:31, 95F

02/24 00:31, 6年前 , 96F
視覺感覺”拉回線性,利用的是gamma/LUT,然後其曲線會
02/24 00:31, 96F

02/24 00:31, 6年前 , 97F
長的像是log函數。
02/24 00:31, 97F

02/24 01:40, 6年前 , 98F
人眼是對多給的東西不敏感;就像老闆這個月幫你加薪
02/24 01:40, 98F

02/24 01:42, 6年前 , 99F
50 塊你沒甚麼感覺。但不表示需要對加薪 50 這件事
02/24 01:42, 99F

02/24 01:43, 6年前 , 100F
補償甚麼才能讓你感覺正常。換句話說,如果你的資料
02/24 01:43, 100F

02/24 01:44, 6年前 , 101F
容器夠大,顯示器的表現能力夠細,你完全可以把線性
02/24 01:44, 101F

02/24 01:45, 6年前 , 102F
資料一股腦丟給觀賞者;他能正確感知,無需任何補償
02/24 01:45, 102F

02/24 01:47, 6年前 , 103F
LOG 就像 JPG 一樣,只是把人眼不敏感的部分拋棄,
02/24 01:47, 103F

02/24 01:49, 6年前 , 104F
在有限空間裡填滿人眼敏感的資訊,縮減資料,又不大
02/24 01:49, 104F

02/24 01:49, 6年前 , 105F
幅影響人的感知。
02/24 01:49, 105F

02/24 01:54, 6年前 , 106F
又好比人可以喝鮮榨柳橙汁,但是完整柳橙運輸很麻煩
02/24 01:54, 106F

02/24 01:55, 6年前 , 107F
所以我們脫水留下柳橙的精華,最後再加水,調味去還
02/24 01:55, 107F

02/24 01:57, 6年前 , 108F
原它。脫水不是一個補償或校正,讓它恢復正常的過程
02/24 01:57, 108F

02/24 01:58, 6年前 , 109F
它是一個去蕪存菁,濃縮的過程。如果要說校正,那麼
02/24 01:58, 109F

02/24 01:59, 6年前 , 110F
套 Lut 或其他方式對 LOG 檔的調整才是補償和校正。
02/24 01:59, 110F

02/24 01:59, 6年前 , 111F
讓過分濃縮的果肉恢復比較正常的味道。
02/24 01:59, 111F

02/24 07:27, 6年前 , 112F
我講的跟你講的有什麼不同?
02/24 07:27, 112F

02/24 07:30, 6年前 , 113F
再來,LOG並沒有把人眼不敏感的部分拋棄,你到底有沒
02/24 07:30, 113F

02/24 07:30, 6年前 , 114F
有搞懂LOG輸出的是什麼?
02/24 07:30, 114F

02/24 08:12, 6年前 , 115F
我發現你根本搞錯了一件事,你把Gamma轉換當成是資料破
02/24 08:12, 115F

02/24 08:12, 6年前 , 116F
壞的一種。Gamma轉換不是壓縮之類的破壞性動作,從來就
02/24 08:12, 116F

02/24 08:12, 6年前 , 117F
不是
02/24 08:12, 117F

02/24 08:40, 6年前 , 118F
不對...我更正一下,LOG是把Gamma設定與原始灰階資料
02/24 08:40, 118F

02/24 08:40, 6年前 , 119F
都輸出,Gamma encoding的部分讓使用者在後製時自行去
02/24 08:40, 119F

02/24 08:40, 6年前 , 120F
做。你所認知到的壓縮,是Gamma encoding後的結果
02/24 08:40, 120F

02/24 08:41, 6年前 , 121F
上面頭昏亂打結果發現不對,更正一下
02/24 08:41, 121F

02/24 09:10, 6年前 , 122F
連日加班搞得我自己都混亂了,對影像資料作Gamma encod
02/24 09:10, 122F

02/24 09:11, 6年前 , 123F
e是壓縮沒錯,我說不是壓縮的是顯示器驅動的Gamma電壓
02/24 09:11, 123F

02/24 09:11, 6年前 , 124F
調整。工作上剛好在處理這部分突然轉不過來,結果寫了
02/24 09:11, 124F

02/24 09:11, 6年前 , 125F
些錯的東西,在此深表抱歉
02/24 09:11, 125F
文章代碼(AID): #1QZzBops (DSLR)
文章代碼(AID): #1QZzBops (DSL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