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等效焦距、光圈與散景

看板DSLR作者 (黎奇曲率5566)時間7年前 (2016/09/16 02:55), 7年前編輯推噓27(27089)
留言116則, 19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前言與廢話 為了不要在本文中穿插太多廢話,前面一起講一講XD 不想聽的可以直接跳到分隔線以下~~ 小弟在類單徘徊了7~8年,最近終於換了無反單,開始了 被鏡頭追殺的日子,因為某些原因($$$$$$$),最後入手 M4/3系統的相機,當然也就開始研究這系列的鏡頭以及 比較全幅和M4/3的成像差異。 其中大家討論很多的就是等效焦段和等效光圈,以及兩者 拍起來的景深差異,然而其中說法並不統一,也沒有人真 的用公式好好解釋,只好自己來算一遍XD 當然因為我自己懶得用PPT排版,所以數學公式甚麼的就 先暫時不放,只放我計算過後的結果,如果有錯誤還請 各位先進多指點~ -----------以下本文------------------------------ 名詞與解釋 1. 光學焦距(段)、光學光圈值(N) 如果你對等效焦距、光圈還一知半解,現在就先把他們 全忘了! 所謂的光學焦距、光圈基本上就是你在鏡頭上 讀到的焦距以及光圈,光學焦距有它的物理意涵,就是 鏡頭本深的焦距,光圈就是實際的進光量。 注意本文中原則上只考慮理想透鏡,光圈也只考慮它對 景深效果的影響。 2. 獲得景深效果的三個原則 增長光學焦段、降低光圈值(N)、靠近被攝物。 降低光圈就不解釋了,增長光學焦段的意思是,同光圈 值下,較望遠的鏡頭可以獲得比較好的景深效果。 (再次重申景深效果和片幅無關,這裡的望遠是指鏡頭上 所標示的焦距,例如全幅的50mm F1.2 跟M4/3 的30mm F1.2,全幅50mm F1.2的散景效果會比較好) 3. 等效焦距 在理想透鏡模型下,視角大小只取決於 焦距/片幅 ,也 就是說,全幅的 50mm 拍出來的視角和M4/3 25mm 拍出的 視角是相同的。 但記得但書是理想透鏡,偏離中心後很有可能會因為鏡頭 形變而產生不同視角,一般來說魚眼鏡頭會比較廣。 4. 景深係數(光圈直徑D) 定義為 光學焦距/光學光圈值(N)結論 1. 固定與被攝物距離,景深係數越大,景深效果越好; 景深係數相同,景深效果相同。 也就是說,一個 50mm F4 的鏡頭跟 25mm F2 ,的鏡頭 理論上景深效果一樣,這是無關片幅的,你可以用任意 片幅相同散景係數拍照,然後把相同構圖的部分截出來 ,你會發現是相同的照片。 這裡就要提一下有時會聽到的等效光圈,我們已經說明 過全幅的 50mm 拍出來的視角和M4/3 25mm 拍出的視角 相同,而為了獲得相同的散景, 50mm 使用的光圈應該 要比 25mm 多出一倍 (跟等效焦距乘的係數相同),這就 是所謂的等效光圈。 2. 同片幅、不同焦段、相同構圖(越廣角越靠近被攝物) (1) 光學光圈值(N)越小,被攝物附近景深越淺。 (2) 散景係數越大,被攝物後方遠處散景越模糊。 例如50mm F1.7 跟 25mm F1.0 ,我們可以知道被攝物附 近25mm的散景好,但後方景物就是50mm 的散景會好。 ------------------------------------------------- 結論第二點我想應該是買鏡頭很重要的參考,例如到底 要買焦距大一點的還是光圈值(N)小一點的,大家可以根 據自己的需求選購~ 謝謝大家!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2.121.7.12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DSLR/M.1473965719.A.6DF.html

09/16 02:58, , 1F
光學焦距/光學光圈值(F)......不就是D嗎
09/16 02:58, 1F
還是謝謝建議,放在附註了~如果發現太多人知道D會直接改

09/16 03:04, , 2F
是沒錯...怕註解太多...
09/16 03:04, 2F

09/16 03:06, , 3F
而且光圈的符號應該是"f/#"(念做f-number)或是"N"
09/16 03:06, 3F
謝謝~昨天弄太晚突然精神錯亂把N全部改成F..... 改回來了~

09/16 03:13, , 4F
你談的內容是景深而不是散景效果(焦外成像)...
09/16 03:13, 4F
喔我弄錯了! 謝謝B大

09/16 07:03, , 5F
雖然很想推T-stop 不過還是算了
09/16 07:03, 5F
謝謝G2S大 我有一句但書是說只考慮光圈對散景的影響~ 講到T光圈就是每個鏡頭的問題了~

09/16 07:30, , 6F
第一你談的是景深不是散景,即便景深淺也不代表散景會美
09/16 07:30, 6F
我知道了,我對散景字面上有點誤解! 謝謝J大

09/16 07:31, , 7F
,第二景深公式裡最大模糊圓的計算擺明了就是跟片幅有關
09/16 07:31, 7F

09/16 07:31, , 8F
,雖然並不是絕對正相關,我是不知道你硬要扯跟片幅無關
09/16 07:31, 8F

09/16 07:31, , 9F
是什麼意思
09/16 07:31, 9F
不是硬扯啦~ 我有舉例了,景深效果就是放大到一樣大小比較~ 不然如果你提高畫質,景深就會變淺(模糊圓變小) ,但整體構圖上還是一看起來樣的! 公式上,所謂景深效果是指,固定物距S,然後取焦 外固定一點,考慮該點的成像圈C跟像距V的比值C/V 固定這個筆值就是所謂景深效果相同~

09/16 07:35, , 10F
結果50/1.7洋蔥圈超重怎辦
09/16 07:35, 10F
我對散景意思誤會了QAQ

09/16 07:55, , 11F
焦段與光圈的景深效果不同。
09/16 07:55, 11F
抱歉我不太懂這句話的意思@@

09/16 08:11, , 12F
模糊圈景深其實也和畫素,片幅,觀看距離有關
09/16 08:11, 12F
我上面回已經解釋我的模糊圈與所謂散景效果的關 係了~謝謝G大。 ※ 編輯: RicciCurvatu (122.121.7.126), 09/16/2016 10:23:52

09/16 10:31, , 13F
你對景深/模糊圓 誤解有點深....你都說了"放大到一樣大小比
09/16 10:31, 13F

09/16 10:31, , 14F
較"代表是"放在一起看" 那勢必要計算模糊圈 因為你是眼睛看
09/16 10:31, 14F

09/16 10:48, , 15F
景深效果,景深較淺?壓縮感較重?感覺用詞有點怪
09/16 10:48, 15F

09/16 10:55, , 16F
我沒說我不看模糊圈阿???
09/16 10:55, 16F

09/16 11:01, , 17F
你說"然後把相同構圖的部分截出來" 如果是截出來然後放到一
09/16 11:01, 17F

09/16 11:02, , 18F
樣大來比較,那模糊圈已經不同了~如果是不放大,那也不是"完
09/16 11:02, 18F

09/16 11:02, , 19F
全相同"的狀態,因為照片一大一小。
09/16 11:02, 19F

09/16 11:04, , 20F
所以考慮的是模糊圈/像距
09/16 11:04, 20F

09/16 11:19, , 21F
最簡單的計算方法就是
09/16 11:19, 21F

09/16 11:19, , 22F
1. 等效焦段=焦段*CF
09/16 11:19, 22F

09/16 11:19, , 23F
2. 等效光圈=光圈*CF
09/16 11:19, 23F

09/16 11:19, , 24F
3. 等效ISO=ISO*CF平方
09/16 11:19, 24F

09/16 11:19, , 25F
其中1.忽略了呼吸效應
09/16 11:19, 25F

09/16 11:19, , 26F
其中2.忽略了t-stop與f-stop差距
09/16 11:19, 26F

09/16 11:19, , 27F
其中3.限定同一世代的感光元件,而且假設SNR中Qe效率
09/16 11:19, 27F

09/16 11:19, , 28F
的影響為主要因素
09/16 11:19, 28F

09/16 11:19, , 29F
所以這是一個簡略的算法;另外,很多人認為2.是錯誤
09/16 11:19, 29F

09/16 11:19, , 30F
的,請這些朋友做以下跟進光量有關的實驗
09/16 11:19, 30F
還有 47 則推文
還有 11 段內文
09/17 00:42, , 78F
都成正比了啊
09/17 00:42, 78F
Wiki 上的才是沒簡化,但Dn那個公式是錯的,你可以參考Df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9%AF%E6%B7%B1 你實際計算的時候,c也並非定值,c/v才是。 你照wiki的公式去帶,就會是相等的 我有空再整理算式好了~ 這兩天都在整理家裡颱風積水 ※ 編輯: RicciCurvatu (223.143.248.70), 09/17/2016 00:52:14

09/17 00:55, , 79F
然後原po,我對你的其中一個論點是頗有質疑的,雖然我也
09/17 00:55, 79F

09/17 00:55, , 80F
沒有念到有人在探討畫素跟模糊圓之間的關係,理論上在相
09/17 00:55, 80F

09/17 00:55, , 81F
同大小的圖樣、相同觀測距離下,畫素越大的不是應該最大
09/17 00:55, 81F

09/17 00:55, , 82F
模糊圓越小嗎?畫素小的被你放大以後,整體變模糊,景深
09/17 00:55, 82F

09/17 00:55, , 83F
就相對變淺了,你做了裁切這個動作,會間接影響最大模糊
09/17 00:55, 83F

09/17 00:55, , 84F
圓的大小吧?怎麼會是景深一樣呢?底片時代大概比較不會
09/17 00:55, 84F

09/17 00:55, , 85F
有這種問題,畢竟當時定義的對角線/1500是在固定片幅大、
09/17 00:55, 85F

09/17 00:55, , 86F
固定洗出成品及觀測距離下定出來的,問題是數位機身同片
09/17 00:55, 86F

09/17 00:55, , 87F
幅下畫素倒是差很多啊!
09/17 00:55, 87F

09/17 00:57, , 88F
既然你是數學專業,我倒想問問你有試過把人眼所能分辨兩
09/17 00:57, 88F

09/17 00:57, , 89F
點間最小距離、相機畫素等一併帶進去算過嗎
09/17 00:57, 89F

09/17 00:58, , 90F
我知道c並非定值啊,而且c的定義其實非常不嚴謹
09/17 00:58, 90F

09/18 23:33, , 91F
看標題還以為走錯版 http://i.imgur.com/KrapwUn.png
09/18 23:33, 91F

09/20 08:30, , 92F
整理得條理分明的胡說八道;光圈F值得定義錯了,
09/20 08:30, 92F

09/20 08:31, , 93F
景深和片幅的關係也錯了。
09/20 08:31, 93F

09/20 08:58, , 94F
景深是被定義出來的東西,你改變了定義然後說景深和
09/20 08:58, 94F

09/20 08:58, , 95F
片幅沒有關係?這純粹瞎扯淡。你裁切來比較不就改變
09/20 08:58, 95F

09/20 08:58, , 96F
了片幅?
09/20 08:58, 96F

09/20 09:01, , 97F
目前我見過中文對景深討論得最清楚的,還是洗鏡光
09/20 09:01, 97F

09/20 09:02, , 98F
09/20 09:02, 98F

09/20 09:02, , 99F
對景深有疑問,把這兩篇讀通就通了。不通就表示你沒
09/20 09:02, 99F

09/20 09:02, , 100F
看懂,那就再看仔細一點,想清楚一點。
09/20 09:02, 100F

09/20 09:27, , 101F
1.本篇沒定義光圈值 2.結論是對的沒有胡說 3.洗鏡光
09/20 09:27, 101F

09/20 09:27, , 102F
前輩的文章跟本文沒有矛盾之處。
09/20 09:27, 102F

09/20 09:27, , 103F
公式沒貼引發爭論是我的錯,但這兩週事情比較多容我
09/20 09:27, 103F

09/20 09:27, , 104F
晚點整理。
09/20 09:27, 104F

09/20 09:35, , 105F
阿對~本篇所謂"景深效果"跟"景深"的確不同,我發現
09/20 09:35, 105F

09/20 09:35, , 106F
這的確會有爭議,但這個定義並非毫無道理,例如現下
09/20 09:35, 106F

09/20 09:35, , 107F
所謂的等效光圈就不是洗鏡光前輩的公式所能解釋,至
09/20 09:35, 107F

09/20 09:35, , 108F
於等效光圈是不是對的概念,我想等我整理出公式後再
09/20 09:35, 108F

09/20 09:35, , 109F
請各位先進指教。
09/20 09:35, 109F

09/20 13:56, , 110F
名詞解釋第一段結尾,光圈就是實際進光量;誰教過你
09/20 13:56, 110F

09/20 13:57, , 111F
焦比就是實際進光量?
09/20 13:57, 111F

09/20 13:58, , 112F
其他晚點再來說。並不是說你解釋的內容有甚麼大錯
09/20 13:58, 112F

09/20 13:58, , 113F
但是你用了一堆舊的,既有的名詞在解釋你想談的東西
09/20 13:58, 113F

09/20 13:58, , 114F
這是在混淆概念。
09/20 13:58, 114F

09/20 16:18, , 115F
好~我之後會一併修改,謝l大,至於名詞,容我再想想
09/20 16:18, 115F

09/20 16:18, , 116F
論述方式
09/20 16:18, 116F
文章代碼(AID): #1NskwNRV (DSL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