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 老蛙105mm是F接環上的散景之王嗎?

看板DSLR作者 (Fervent Apprentice)時間8年前 (2016/06/13 01:26), 8年前編輯推噓19(19032)
留言51則, 2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2 (看更多)
在90年代Nikon推出了105mm f/2 DC與135mm f/2 DC, 他們所採用的Defocus Control堪稱F接環上的散景之王。 而他們的競爭對手Minolta也不是省油的燈,沒過多久就推出了135mm f/2.8 STF。 Nikon的DC技術同一時間只能改善前景或後景的散景,而且對焦內的畫質也會減損, 相較之下135mm STF可以同時改善前景與後景的散景,並保有焦內畫質的銳利度, 但付出的代價是透光度。105mm DC f/2的T-Stop為t/2.2,而135mm f/2.8 STF為t/4.5。 二十多年過去了,現在DC鏡頭依舊是Nikon F接環上人像的首選, 而Minolta A接環則是....... (默) 近年因為推出15mm f/4的微距鏡頭與2倍reproduction ratio的60mm微距鏡頭而聲名大噪 的老蛙最近又發表了12mm f/2.8全幅低變形廣角鏡與105mm f/2.0 STF鏡頭。 這是第一次F接環的相機用戶可以使用STF鏡頭的機會,也讓我非常有興趣, 不知道是否有前輩已經入手了這款鏡頭呢? 而實際用起來,與Minolta 135 STF還有Nikon 135 DC相比,優勢、劣勢又是如何呢? 以下為splendidpoem之推文(我另外有附圖): (一) 景深範圍和焦外糊化程度是兩種不同概念: 一個探討人眼對模糊圓在特定條件下的分辨力, 一個則是投影光斑中央和圓周的亮度分布態樣; 故景深超淺,不必然等於散景優美。 以Sony/Minolta 135 STF和Sony 135 ZA來說, 同樣條件下,ZA的F1.8光圈可營造出比STF的F2.8更淺之景深, 但STF在F2.8時的焦外過渡明顯比ZA的F1.8更柔順。 (二)Nikon的DC鏡頭,它是藉由控制讓球面像差 「欠缺校正」和「過度校正」來改變焦點前後的散景。 由於是利用鏡頭的缺陷(像差)來強化散景,故可能影響焦內成像。 其它優缺點則如f大文中所述。 (三)Sony/Minolta的STF, 則是加上一片濾鏡以實現環型漸層減光的效果。(原po註:Apodization濾鏡) http://imgur.com/hSuURJt
優點是前後景深外的散景皆可受惠,且較不受像差影響。 缺點則是: (A)無法使用相位對焦(但可對比對焦); (B)解像力實際上是下降的。 但光斑周圍降低亮度減少相鄰像素的干擾,因此細節會更清晰; (C)由於是透過特殊濾鏡來減少鏡片周圍的亮度, 故縮光圈會降低散景美化的程度。 因此Sony/Minolta 135 STF的T光圈最小只到F6.7。 這或許可推論到Laowa 105 STF的表現。 (四)由於STF的好評, Minolta在Dynax 7等相機上還推出了軟體版的STF: 用不同光圈連拍七張以合併出一張散景優化的照片。 由於高斯模糊的運算方式(根據距離來加權計算相鄰像素的亮度值) 很像STF的物理效果,故現代亦可透過軟體的高斯模糊達到類似效果。 原po註:從下面的示意圖可看出,傳統鏡頭在焦外會讓一條線變成模糊的粗線, 而STF鏡頭會讓線本身的形狀不變,但邊界逐漸的柔化 http://imgur.com/8scWUq5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13.150.12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DSLR/M.1465752408.A.61B.html

06/13 01:35, , 1F
散景王是一直都是這支http://tinyurl.com/h4gtsw5
06/13 01:35, 1F
如果上班工作幾年後的確會想入手這個鏡頭,但在那之前會先買 Sigma 120-300mm f/2.8吧!

06/13 01:47, , 2F
有機會,而且他可以當作AIS鏡使用,滿不錯的,已列入購買
06/13 01:47, 2F

06/13 01:47, , 3F
清單,只是預算生不出來XD
06/13 01:47, 3F
你生不出預算?我才不信 XDDD

06/13 08:53, , 4F
STF 史上最美散景 沒有之一
06/13 08:53, 4F

06/13 10:10, , 5F
DC不要調過頭就不會影響焦點的畫質
06/13 10:10, 5F

06/13 10:14, , 6F
把小胖子拿出來對比105/135 f2 dc會不會太犯規了?
06/13 10:14, 6F

06/13 10:15, , 7F
DC不要調過頭就不會影響焦點的畫質+1
06/13 10:15, 7F

06/13 11:26, , 8F
(一)景深範圍和焦外糊化程度是兩種不同概念:一個
06/13 11:26, 8F

06/13 11:26, , 9F
探討人眼對模糊圓在特定條件下的分辨力,一個則是
06/13 11:26, 9F

06/13 11:26, , 10F
投影光斑中央和圓周的亮度分布態樣;故景深超淺,
06/13 11:26, 10F

06/13 11:26, , 11F
不必然等於散景優美。以Sony/Minolta 135 STF和Son
06/13 11:26, 11F

06/13 11:26, , 12F
y 135 ZA來說,同樣條件下,ZA的F1.8光圈可營造出
06/13 11:26, 12F

06/13 11:26, , 13F
比STF的F2.8更淺之景深,但STF在F2.8時的焦外過渡
06/13 11:26, 13F

06/13 11:26, , 14F
明顯比ZA的F1.8更柔順。(二)Nikon的DC鏡頭,它是藉
06/13 11:26, 14F

06/13 11:26, , 15F
由控制讓球面像差「欠缺校正」和「過度校正」來改
06/13 11:26, 15F

06/13 11:26, , 16F
變焦點前後的散景。由於是利用鏡頭的缺陷(像差)來
06/13 11:26, 16F

06/13 11:26, , 17F
強化散景,故可能影響焦內成像。其它優缺點則如f大
06/13 11:26, 17F

06/13 11:26, , 18F
文中所述。(三)Sony/Minolta的STF,則是加上一片濾
06/13 11:26, 18F

06/13 11:26, , 19F
鏡以實現環型漸層減光的效果。優點是前後景深外的
06/13 11:26, 19F

06/13 11:26, , 20F
散景皆可受惠,且較不受像差影響。缺點則是:(A)無
06/13 11:26, 20F

06/13 11:26, , 21F
法使用相位對焦(但可對比對焦);(B)解像力實際上是
06/13 11:26, 21F

06/13 11:26, , 22F
下降的。但光斑周圍降低亮度減少相鄰像素的干擾,
06/13 11:26, 22F

06/13 11:26, , 23F
因此細節會更清晰;(C)由於是透過特殊濾鏡來減少鏡
06/13 11:26, 23F

06/13 11:26, , 24F
片周圍的亮度,故縮光圈會降低散景美化的程度。因
06/13 11:26, 24F

06/13 11:26, , 25F
此Sony/Minolta 135 STF的T光圈最小只到F6.7。這或
06/13 11:26, 25F

06/13 11:26, , 26F
許可推論到Laowa 105 STF的表現。(四)由於STF的好
06/13 11:26, 26F

06/13 11:26, , 27F
評,Minolta在Dynax 7等相機上還推出了軟體版的STF
06/13 11:26, 27F

06/13 11:26, , 28F
:用不同光圈連拍七張以合併出一張散景優化的照片
06/13 11:26, 28F

06/13 11:26, , 29F
。由於高斯模糊的運算方式(根據距離來加權計算相鄰
06/13 11:26, 29F

06/13 11:26, , 30F
像素的亮度值)很像STF的物理效果,故現代亦可透過
06/13 11:26, 30F

06/13 11:27, , 31F
軟體的高斯模糊達到類似效果。
06/13 11:27, 31F
感謝解說!我把推文整理到本文中。

06/13 11:36, , 32F
先推樓上
06/13 11:36, 32F

06/13 11:39, , 33F
長知識推
06/13 11:39, 33F

06/13 11:49, , 34F
A7上的模擬STF一定要在完全不動的場合使用,實用性很低
06/13 11:49, 34F

06/13 11:49, , 35F
,但這個功能很有創意。
06/13 11:49, 35F

06/13 12:30, , 36F
不知怎麼,看到前面討論 STF 就預感推文某個角色會
06/13 12:30, 36F

06/13 12:30, , 37F
登場....:P
06/13 12:30, 37F

06/13 12:34, , 38F
看推文長知識
06/13 12:34, 38F

06/13 12:40, , 39F
推文追蹤
06/13 12:40, 39F

06/13 12:41, , 40F
s大應該取個短一點的ID 這樣一行可以多塞幾個字XD
06/13 12:41, 40F

06/13 13:07, , 41F
不懂為何STF無法相位對焦
06/13 13:07, 41F
大概是因為Apodization的那塊鏡片因為改變了焦點前後的散景, 使得相位對焦無法明確分辨焦內或是焦外的關係吧!

06/13 15:24, , 42F
推S大知識庫
06/13 15:24, 42F

06/13 17:10, , 43F
S大文必推
06/13 17:10, 43F

06/13 18:21, , 44F
看到s大只能推了...
06/13 18:21, 44F

06/13 19:28, , 45F
推S大,長知識啊
06/13 19:28, 45F

06/14 00:33, , 46F
太強大了 可以m推文嗎
06/14 00:33, 46F

06/14 02:09, , 47F
06/14 02:09, 47F
※ 編輯: ferrinatice (140.113.150.120), 06/14/2016 03:00:07

06/14 21:11, , 48F
minolta/sony的STF就算光圈全開也幾乎沒有口徑蝕
06/14 21:11, 48F

06/15 16:56, , 49F
STF那個經典的雙光圈外星技術拍出來的成像目前還是個人
06/15 16:56, 49F

06/15 16:56, , 50F
首推
06/15 16:56, 50F

06/15 17:57, , 51F
重點不在雙光圈,而是減光鏡
06/15 17:57, 51F
文章代碼(AID): #1NNPjOOR (DSLR)
文章代碼(AID): #1NNPjOOR (DSL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