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新的數位相機的錄影

看板DSLR作者 (天降六月雪)時間8年前 (2016/01/03 22:54), 8年前編輯推噓19(19018)
留言37則, 1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和錄影機不同,數位相機追求的是靜態照片的品質,隨著技術的進步,通常會趨向於往增 加像素的大方向前進。也因此,在錄影模式下,一片包含三、四千萬像素的感光元件,要 在每秒擷取24、30、60次或更多次訊號,對處理器和頻寬是極大的負擔。為減少訊號量, 目前大多數採用CMOS而非CCD的數位相機,若要維持同片幅的視角,通常會有兩種「偷吃 步」的方案: (一)隔行讀出:跳兩行或更多行讀取訊號。 (二)像素合併:兩個或更多像素的訊號,被平均後當成一個像素讀取。 若無特別說明,大部分數位相機都是採用(一)。雖然讀取的訊號量減少,但相對地,被跳 過的訊號是完全損失掉了。這會造成在被讀取和被跳過的行列間出現摩爾紋及偽跡,且像 素越多、損失的資訊越多、問題越嚴重。為了減輕此現象,通常後續會加以抖動,讓影像 稍微模糊,因此影像品質通常無法臻於理想。此外,動態範圍也因此降低1.8級甚至更多 。 (二)則是比較好的方案,因為複數訊號在讀出階段即已均化,也就是像素彷彿「變大」了 ,因此在低光環境下,整體訊躁比會較佳,但缺點一樣是解析度降低。以2*2的像素合併 模式來說,解析度只剩下原來的25%。同時,感光元件上的低通濾鏡是針對原尺寸的像素 所設計的,更大的像素超過低通濾鏡的幅度,自然會增加摩爾紋及偽跡的可能。 上述兩種方案都是受限於硬體,犧牲解析度和偽跡來減少資料量。而當硬體能力足夠負擔 時,最好的方案就是「全像素讀出」:將感光元件上所有像素的訊號1:1全部讀出。由於 此方案對硬體需求較高,通常應用在較小片幅(如GH4)、較少像素(如A7S)或特定像素範圍 (如A7RII在Super 35模式下)的數位相機。和(一)及(二)相比,同樣是超採樣至特定格式 ,全像素讀出保留的細節和品質明顯大勝。 不過要注意的是:全像素讀出並非完美。全像素讀出的目的是要獲取奈奎斯特頻率以上的 樣本,才能在保有細節時避開摩爾紋和偽跡。而以A7RII的Super35來說,它超採樣的樣本 是1.3倍而未達2倍,因此仍有可能出現偽跡。 在同世代技術下,通常片幅越大、靜態照片的品質越好;但這個觀念無法沿用到數位相機 的錄影方面。對錄影而言,同樣是1080P/30fps的影片,全片幅相機用隔行讀出錄製的品 質,可能還不如M43相機用全像素讀出所錄製的結果,Youtube上有許多比較影片可以親自 驗證。當然,我們還只討論取樣層面而已,還不包括後續的Gamma曲線、流量、果凍效應 及其它複雜的問題。 因此,請評估您的用途來選擇工具。偏重拍照,請選擇靜態照片品質佳的高像素相機;偏 重錄影,請選擇具全像素讀出、高流量的小片幅或低像素相機。而若您幾乎完全以錄影為 主,請選擇專用的數位錄影機。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80.157.12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DSLR/M.1451832849.A.872.html

01/03 23:03, , 1F
一直很好奇您根本就是研發工程人員吧!
01/03 23:03, 1F
您過獎了,小弟只是業餘愛好者,期待抛磚引玉讓更專業的前輩們能一起來討論。 ※ 編輯: splendidpoem (111.80.157.127), 01/03/2016 23:06:34

01/03 23:14, , 2F
真是太感謝了!!! 我最近確實是很努力看範例影片挑機器
01/03 23:14, 2F

01/03 23:14, , 3F
長知識 推 所以像alexa那種電影機可以出HD,是用全像
01/03 23:14, 3F

01/03 23:14, , 4F
錄後硬壓?
01/03 23:14, 4F

01/04 01:21, , 5F
阿萊莎本身畫素就比較少了 屬於全像素讀取的類型
01/04 01:21, 5F

01/04 01:47, , 6F
推~
01/04 01:47, 6F

01/04 07:44, , 7F
長知識
01/04 07:44, 7F

01/04 08:47, , 8F
01/04 08:47, 8F

01/04 09:03, , 9F
長知識
01/04 09:03, 9F

01/04 09:10, , 10F
長知識了
01/04 09:10, 10F

01/04 11:40, , 11F
想知道a7r一代這種高畫素機種錄影是採用什麼方式呢
01/04 11:40, 11F

01/04 12:56, , 12F
早期canon還沒內建50%壓縮率,例如5120>2560>1280(=720p)
01/04 12:56, 12F

01/04 12:56, , 13F
如果內建的縮圖處理晶片,速度夠快的話,就可以全CCD壓縮~
01/04 12:56, 13F

01/04 12:58, , 14F
再來就是械式快門廉沒辦法達到fps=30幅的速度
01/04 12:58, 14F

01/04 14:00, , 15F
如果可以的話我寧願廠商可出30fps連拍,無聲壓縮,非mp4壓
01/04 14:00, 15F

01/04 14:01, , 16F
非mp4壓縮的話,就是純粹靠記憶卡速度,暴力寫入
01/04 14:01, 16F

01/04 14:04, , 17F
不然就是相機內建dram要夠大,才可以暫時cache起來
01/04 14:04, 17F

01/04 14:06, , 18F
轉換mp4方面,廠商再出軟體讓user回家靠電腦自己壓縮即可
01/04 14:06, 18F

01/04 15:59, , 19F
如果記憶卡可以做到1tb...那也許可以做出樓上說的功能
01/04 15:59, 19F

01/04 16:00, , 20F
XD....但就算如此 用現在的電腦後制處理這樣的影片
01/04 16:00, 20F

01/04 16:00, , 21F
光是輸出可能就要花上用月為單位的時間了......
01/04 16:00, 21F

01/05 09:29, , 22F
所以說相機內建晶片的50%壓縮率,產出速度很重要ㄚ~
01/05 09:29, 22F

01/05 09:32, , 23F
用巴頓2500看mp4都會鈍了,相機若內建巴頓來壓mpg會過熱!
01/05 09:32, 23F

01/05 09:35, , 24F
目前大概只有pan牌跟sony能做到壓縮品質最好,又不會過熱
01/05 09:35, 24F

01/05 17:31, , 25F
用電腦用的cpu來裝在相機裡一定是有誤會...
01/05 17:31, 25F

01/05 17:32, , 26F
相機內建的晶片用來壓縮圖檔與影片效能比一般電腦
01/05 17:32, 26F

01/05 17:33, , 27F
內建的通用型cpu有效率多了... 相機內片晶片可以錄影時
01/05 17:33, 27F

01/05 17:34, , 28F
及時把影片壓縮到16mbits/s沒有問題 但是一般桌機的cpu
01/05 17:34, 28F

01/05 17:35, , 29F
很難達到及時壓縮沒有lag...
01/05 17:35, 29F

01/05 19:57, , 30F
我當然知道有另外插的MPEG解壓縮卡,應該也有USB介面D吧?
01/05 19:57, 30F

01/05 20:32, , 31F
不過關鍵是相機內建的晶片已經是針對影響處理設計的
01/05 20:32, 31F

01/05 20:32, , 32F
所以把電腦用的CPU裝進去是沒有意義的
01/05 20:32, 32F

01/05 20:59, , 33F
不過就我所知 現在很多中低階的數位錄影機也開始裝
01/05 20:59, 33F

01/05 20:59, , 34F
強力風扇散熱 所以風扇噪音慢慢也成為DV的問題 也許有
01/05 20:59, 34F

01/05 21:00, , 35F
一天數位相機也會走向裝風扇的道路XDDD
01/05 21:00, 35F

01/06 08:08, , 36F
@P 5D3的magic lantern可以勉強算是連拍24fps的raw吧XD
01/06 08:08, 36F

01/06 08:09, , 37F
不過只是1080p的14bit DNG
01/06 08:09, 37F
文章代碼(AID): #1MYJOHXo (DSLR)
文章代碼(AID): #1MYJOHXo (DSL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