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報] Pop Photo 2012年度風雲相機:Canon 5DⅢ

看板DSLR作者 (Man of Constant Sorrow)時間11年前 (2012/12/10 18:56), 編輯推噓12(1207)
留言19則, 1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2 (看更多)
一年發一文…… 網誌版:http://tinyurl.com/aecpufj 過去文章:2011 年度風雲相機 Sony NEX 7:http://tinyurl.com/a958hzq 2010 年度風雲相機 Sony A55:http://tinyurl.com/3htmrfh 2009 年度風雲相機 Nikon D3x:http://tinyurl.com/y8z6g2j 原文網路版還沒上線,故無法附上網址。原文翻譯如下: ------------------------------------------------------------------- 2012 年度風雲相機: 新潮……成熟 —— Canon EOS 5D Mark III 這是我們所測試過最好的一台低光源數位單眼相機。對靜態相片攝影者而言,它是一台接 近完美的拍攝工具,而對影片拍攝者而言,它更可分身成為頂尖的利器(top gun)。儘 管這是個新機型,但卻是以那歷久不衰的耐操機為基礎,它主要的客群是嚴肅攝影者,但 業餘和專業攝影者也都一體適用。它是 Canon EOS 5D Mark III,亦是「最精良或重新定 義攝影」的相機,我們 2012年的「年度風雲相機」。 ----------------------------- CANON EOS 5D MARK III 得獎原因: 過人的低光源表現。 極為平衡的影像畫質。 先進的錄影功能,包括直接傳送。 為狂熱攝影者所設計的操控外觀。 機身建構耐用,但不會過重。 龐大的 Canon 鏡頭群/配件系統。 ----------------------------- 2012 年的確是一個偉大的相機年。緊接在 2011 年日本毀滅性大海嘯和泰國大水災之後 ,相機製造者們在 2012 年,推出了差不多是兩年份的好相機,且全都在八個月的期間之 內。 但我們「年度風雲相機」的評選,最後只剩下三個決選者—— Canon EOS 5D Mark III、 Nikon D800,和 Sony Alpha 99。值得一提的,這幾台全都是全幅機型的數位單眼相機。 而且這三台有著許多共同的特質:它們的影片拍攝能力要遠比一年前我們所見的要先進得 多,同時還有大量的鏡頭和附屬系統的支援,而且一如所料地,在本刊測試實驗室的實測 中,都交出了令人屏息的畫質成績。所以,這個全幅之年,或許也可稱之為「傳統 135 數位單眼相機的復仇」(the Revenge of the Legacy 35mm DSLR)。 以結果而論,由本刊編輯組成的評選小組所做成的決定,是近年記憶所及中最艱難的。但 最終,我們就只針對評選標準中的「精良」這部分而達成了決議。 這和我們的實測結果有著非常大的關連。Canon EOS 5D Mark III 的 2230 萬畫素,只比 他的上一代——仍銷售中的 5D Mark II——多了 120 萬,但這足以得到總評「極佳」的 畫質表現:每幀相片高度下的 2750 行解析度,Delta E 值 6.9 的色彩精確度,加上極 其耀眼的噪訊抑制能力。沒錯,它的解析度在幾名決選者當中並不出色:Sony 的 A99 些 微地超越它,而 Nikon 的 D800 則遠遠地打趴它。但我們強烈地感覺到,在所有影像要 素中,Canon 相機的表現是最為均衡的,它直到 ISO 12,800 時的噪訊是「低或不錯」, 在 ISO 25,600 時的噪訊仍是「可接受」的。考慮到在 ISO 51,200 時,其噪訊也才剛 剛擠進「不可接受」區,這可轉換為顆粒感適中的影像,對攝影記者們所使用的媒材而言 ,則是完全可用的。(對我們這些猶記當年將 Kodak T-Max P3200 底片泡在火箭燃料裡 ,才得到帶有砂礫狀顆粒的 ISO 6,400 黑白相片的人來說,這真的是一大驚奇。) 除此之外,Canon 在打造新 Mark III 時,幾乎是對 5D 的一次全面性改良:有了更快且 更靈敏的自動對焦,更符合邏輯的操控設計,增加了快速選單,更高速的連拍(從每秒 3.9 張提升至每秒 6 張),從單記憶卡槽變成雙記憶卡槽,更好的手感。此外,最近才 發布的韌體更新,使得 Mark III 可以直接發送未經壓縮的高畫質影片至錄影裝置上—— 打破了 Nikon 數位單眼在這個先進功能上的獨家壟斷。 是的,5D Mark III 是該有個可彈起的內建閃燈。對那些一直嘲弄我們還在堅持這項「業 餘」功能的人,我們想說的是:「無線 TTL 閃燈控制」。或許 Canon 會行行好,好歹在 Mark III½ 上加入一個內建的無線觸發器。 品評次佳者 如果 5D Mark III 代表精良的勝利,那 Nikon D800 則像是一具引擎,從平順的六汽缸 換成呼嚕作響的超動力八汽缸。儘管 D800 不用硝基燃料,其 3,630 萬畫素的感光元件 ,以實測的 3510 行解析度為攝影突進加速——這是我們至今從數位單眼相機中所測得的 最高數值。換個角度來說,這是 Nikon D700(仍銷售中)總畫素的三倍,線性解析度的 將近兩倍。 然而,在我們實驗室和實地測試中,顯示出這是某些妥協之後的結果。噪訊「低或不錯」 只有在 ISO 800 以內,且在 ISO 12,800 時已是「不可接受」。超大的解析度生出了超 大的檔案——有些 D800 的 RAW 檔達到 65 MB,故你需要大容量的記憶卡,而且是要一 大堆。連拍速率最高是每秒 4 張,同時最大 RAW 檔的連拍數極度受限——16 張。 但如果你是一個渴求解析度的攝影者,這台造型美觀、手感良好的 D800 會是你的菜。我 們已從一個棚拍攝影師口中得知,他正封存他的中片幅設備和 Phase One 機背,因為有 了 D800 和其現有鏡頭。畢竟,棚拍攝影師們是不需要高 ISO 的。 Sony A99 的宣傳標語是創新。這台 2430 萬畫素的神奇機子,其自動對焦、影像錄製、 高速連拍等等的創新技術令我們驚歎。這是採用 Sony 穿透式反光鏡技術的首台全幅數位 單眼相機,它的固定反光鏡會分光至測光和自動對焦模組,而電子觀景窗則提供了直接來 自感光元件的影像。這其中一項優勢是連拍速度——每秒 6 張全數經過測光且自動對焦 的相片。 A99 還在影像晶片上加入了獨立的相位偵測感應器,使得在即時顯示(live view)模式 之下和影像錄製時,仍有著快速的追蹤對焦。其他借自錄影機的創新還有:使用者可調式 的對焦範圍限制功能,和手動模式下的峰值對焦,這是以高亮顯示進入對焦區內的細節。 在實際拍攝方面,於機頂上的多重介面熱靴,可接上許多不同的配件,像是專業等級的收 音麥克風組,其上有著分離的立體聲插座,而不是小小的迷你單插孔。 如我們在第 82 頁的實測結果顯示,A99 得到了「極佳」的畫質成績,比起 Canon 5D 相機的解析度還高了約 75 行。然而,在噪訊的表現上就不那麼好了,而且我們還要特別 指出,同樣是採用 Sony 同尺寸感光元件的 Nikon 新機 D600,提供了更高的解析能力。 我們將 A99 視為是可透式反光鏡技術的後繼機,而不是先鋒機——這個榮銜是屬於本刊 2010「年度風雲相機」 Sony Alpha 77 的(譯注:應為 A55 之筆誤)。我們還覺得, 由於我們的讀者群主要是靜態攝影者,A99 的先進錄影功能,並不能算是一項特別誘人的 要件。 毫無疑問地,你可能會覺得有點奇怪,為何沒看到 2012 年的兩台超級相機,Canon 的 EOS-1DX 和 Nikon 的 D4。這兩台頂尖的數位單眼旗艦機,儘管在連拍速率和機身強悍 度上都極其出色,但他們在影像表現上就不是那麼出色了——兩者都只恰好越過解析度「 極佳」評價的門檻。故其精良只是漸進式的。 然而,Canon 的 EOS 5D Mark III、Nikon 的 D800,和 Sony 的 Alpha 99,此三家相機 生產者已經有效地創造出一個超級相機的新等級——一個對我們而言,更能觸及到的等級 。而這就非常的了不起了。 --------------------------------- 特別表影(Honorable Mentions) 落選者們 另兩台相機也被認真地考慮成為「年度風雲相機」。兩者都是可換鏡頭迷你相機(ILC) 的冒險家,且都承襲了傳統底片相機的造型。 有著相當歷史視野的攝影者,可能會把他們錯認為是 M 系列的倈卡測距式相機,或是 Olympus OM 系列的單眼相機。但是 Fujifilm 的 X-Pro1(新測距式)和 Olympus OM-D E-M5(復古仿單眼),是想像力豐富的工程師和設計師們,以今日的數位科技能力 ,在既非測距式,也非單眼反射式相機的領域下,所能創造出的最佳典範。 我們愛 Fujifilm X-Pro1 簡明的操控設計,好握好用和古典的外型。相機有許多項技術 上的創新,像是混合式光學/電子觀景窗,還有開拓新局的 1630 萬畫素的 X-Trans 感光 元件,其採用的是比傳統拜耳濾鏡更加精緻的像素排列方式,並且捨棄了低通濾鏡。我們 對其評鑑是褒貶不一的:它的成像非常銳利——平均解析能力是 2400 行——但解析度會 依計算的方式不同而有很大的差異。 Olympus OM-D 也同樣是個萬人迷。它有個一看便懂的操控設計,好的手感,顆粒非常細 緻的電子觀景窗,還有一個俊俏的外型。整體表現很符合它的風格:OM-D 以其 1610 萬 畫素的 4/3 感光元件,得到了「極佳」的畫質評價,感光元件位移的影像穩定裝置,平 均額外降低了三級的手持偏差,而且,在某些限制之下,此相機可以每秒 9 張的速度拍 攝 JPEG 相片。Micro 4/3 的鏡頭群持續地在成長,Olympus、Panasonic 和其他獨立的 鏡頭製造廠,很規律地推出新鏡頭。 我們猜想,這台俊俏的 OM-D 會從較大、較重的裝備之中拉走一些人。 但無論 OM-D 有多麼精良,它在技術上並沒有新的突破。最終來說,2012 年是全幅相機 年,而 Canon EOS 5D Mark III 是打遍對手的全幅機。而沒人能擊倒它。 ----------------------------------------------------------------------------- 附錄: 歷年得主: 2004:Nikon D70 2005:Canon EOS 5D 2006:Sony Alpha 100 2007:Nikon D300 2008:Panasonic Lumix DMC-G1 2009:Nikon D3x 2010:Sony Alpha 55 2011:Sony NEX-7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3.85.162

12/10 19:15, , 1F
因為他用的是"平衡"兩個字.聽起來好像不錯
12/10 19:15, 1F

12/10 19:23, , 2F
A100得過@@? 於有榮焉耶 哈哈(挺
12/10 19:23, 2F

12/10 21:16, , 3F
等會應該會有人來推高ISO細節全失無用論
12/10 21:16, 3F

12/10 22:07, , 4F
總結:OMD 哈哈..你看看你....誰叫你不是全幅XD
12/10 22:07, 4F

12/10 22:25, , 5F
應該是因為Canon太久沒得了吧。
12/10 22:25, 5F

12/10 22:38, , 6F
5D3大概只有價格不平衡 顆顆~ 其他的確都很平衡~
12/10 22:38, 6F

12/10 22:44, , 7F
一定是放大100%在電腦前看雜訊,沒出輸出來看
12/10 22:44, 7F

12/10 22:47, , 8F
TO 3F 是低ISO沒細節
12/10 22:47, 8F

12/11 02:44, , 9F
其實POP photo算是蠻中肯的
12/11 02:44, 9F

12/11 04:53, , 10F
實際用過5D3跟D800...5D3超好上手 LiveView實用 錄影高
12/11 04:53, 10F

12/11 04:54, , 11F
ISO抹得很乾淨 對焦進步很多 機身手感非常棒 跟D800取向
12/11 04:54, 11F

12/11 04:56, , 12F
不同
12/11 04:56, 12F

12/11 21:43, , 13F
覺得Sony的RX1應該也可以列入...第一台隨身FF機
12/11 21:43, 13F

12/11 22:17, , 14F
棚拍不需高ISO所以D800比PHASE ONE好?這評測跟廣告沒兩樣了
12/11 22:17, 14F

12/11 23:04, , 15F
我也覺得RX1比較令人驚艷
12/11 23:04, 15F

12/14 01:59, , 16F
從哪裡看出"棚拍不需高ISO所以D800比PHASE ONE好"...?
12/14 01:59, 16F

12/15 02:41, , 17F
135永遠無法跟中片幅比
12/15 02:41, 17F

08/18 17:05, , 18F
08/18 17:05, 18F

10/06 01:21, , 19F
因為他用的是"平衡"兩 https://daxiv.com
10/06 01:21, 19F
文章代碼(AID): #1GnR_3Os (DSLR)
文章代碼(AID): #1GnR_3Os (DSL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