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拍攝綠光

看板DSLR作者 (披著海苔皮的飯糰鬼)時間12年前 (2011/08/19 22:22), 編輯推噓11(1104)
留言15則, 1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我來補充一下低角度的太陽好了 XD 基本上要拍攝到太陽在海平面以上一度以內位置在台灣有些難度在 尤其是北台灣的難度遠比南台灣高出許多 XD 最大的問題還是來自於大氣清淨度... 由於極低仰角的太陽基本上是被大氣折射後"抬升"至觀察者所見到的位置 看起來接近海平面的太陽, 在該時刻太陽實際上已經落在地平面以下了 此時太陽光線的路徑是經由非常低角度的方向穿透大氣折射過來 大氣層如同所有的光學玻璃一般, 折射的過程中會使紅光和藍光被偏折的角度不相同 因此會使紅光和藍光呈現的位置分開, 綠閃就是明顯被分開的太陽光線 由於越低角度的大氣, 折射的效應越顯著* 因此綠閃普遍發生在非常貼近海平面的位置 *大氣的折射率與壓力,溫度有密切關係,普遍而言大氣壓力越大,溫度越低,折射越強 因此大氣折射效應在高緯度地區普遍較低緯度地區強, 且日出時會大於落日時 但由於此時的太陽光線是通過非常低角度的大氣, 因此過程中只要有一朵雲生出來 太陽就會被整顆吃掉, 更遑論拍攝到綠閃了 XD http://www.cwb.gov.tw/V7/observe/satellite/Sat_T.htm?type=2 這是中央氣象局的色調強化圖 基本上藍色的部分雲層普遍較低 (雖然實際上他反映的是雲層的雲頂溫度) 用圖中的網格做比例尺, 以在海邊觀測而言... 若在落日方向距離觀測地在1~2格的距離內有發展至紅色以上的雲層出現 那麼那天的落日便難以落至海平面以上一度的範圍, 便會被雲層遮蔽 由於地球是圓的, 200公里外若有一朵積雨雲發展至8公里左右的高度(實際可能更高) 便會遮蔽到觀測地海平面以上仰角約一度位置 不過因日照造成的積雨雲似乎較少在海洋上出現 因此南台灣拍攝的成功率似乎高於北台灣(?!) 但去年我試圖拍東台灣日出時卻屢屢遭遇日出前才長出來的低角度雲層阻撓 QQ 而且都是雲圖上看不出來的東西.... (但雷達回波有東西!!!!) 日出,日沒時刻及方位角可以參考中央氣象局的資料 http://www.cwb.gov.tw/V7/knowledge/astronomy/sunrise/sunrise.htm 但要注意它是以WGS84座標系統中的E121°30'24"、N25°02'23"做為觀測地點 且假設海拔高度為0度, 假設地平面為垂直天頂90度位置且無遮蔽 當觀測位置不同, 或觀測高度改變, 或海平面高度改變皆會影響落日時刻及方位 若需要計算器可以參考美國海軍天文台(USNO)的資料 http://www.usno.navy.mil/USNO 但似乎今晚他網頁掛了 = =? (喂!!!不會是在檔我ip吧!!!!) 觀測的位置非常重要, 就我初步計算的印象緯度改變的影響比經度改變的影響要小 但經度只要位置改變300公尺便會誤差1秒 離氣象局提供的參考位置20公里便會誤差有一分鐘 由於太陽的視直徑只有30角分附近(約半度) 因此一定需要一顆相當長的長鏡頭, 若是APS-C片幅的感光原件至少需600~800mm 但在此焦段下通常難以捉摸太陽的實際落下方位(所以好像真的沒人拍日出的= =a) 嗯, 對, 上述的計算器無法精確的計算出落日的時間, 還有方位 精確度只達到"分鐘"和"度", 而且很多時候誤差會大於這個量值 XD 那也是大氣折射搞得鬼, 目前USNO的計算器是使用標準大氣做建模推算出的大氣折射角 實際上受大氣實際垂直結構的影響而不見得會與模型相符 計算器提供的落日方位及時間是使用標準大氣折射後推估出來的 實際上的落日方位角未必會與預測的相符, 但應該可以到度等級的精確度 雖然看到的海平面並不是真正的海平面... 即便在海邊已經如此, 更遑論在高山上 @@" 以先前使用400mm鏡頭搭APS-C片幅機身拍攝的結果 視野大小寬邊大約是2.5度, 窄邊在1.5度左右 太陽本身的直徑又有約0.5度 所以可能會需要先多拍幾次落日來熟悉追太陽的感覺 @@" 之前用30D太陽只佔約700*700 Pixel的圖片大小 且務必要上太陽濾鏡!!!! 可能有綠閃的太陽不一定會燒掉CCD, 但可能會燒掉相機... 而且是燒掉半透鏡下面那塊... 尤其當對著太陽等落日時... @@" http://ja1un.pixnet.net/album/photo/117493298 如果只拍攝落入海平面的瞬間, 最好還是需要一片ND 64以上的濾鏡 但如果需要對正更高仰角的太陽, 就建議需要減光至1/10000了.... 太陽光是很可怕的....!!!!! 測光基本上要以太陽盤面為主, 可能有綠閃的環境應該是拍不到地面景物的亮 XD 由於近落日時太陽普遍非常偏紅, 因此應該要加裝冷色濾鏡降低紅光的亮度 在淺水灣拍的話可能你會遇到的問題跟我差不多, 主要就是因為對岸長起來的積雨雲 在距離海平面以上仰角約一度位置便會開始遮蔽太陽 這需要非常大範圍的高壓籠罩環境才能解決, 單就這點來看南台灣出去是不太會長雲的海 他們的優勢比北台灣要高許多 另外就是可能會被陸地遮蔽仰角的問題, 這問題在冬至前後較嚴重 淺水灣那附近好像不會被遮蔽到 但究竟會不會被遮蔽還是要實際觀測後才能斷定 我在沙崙冬至前後一個月便會被林口一帶的陸地遮蔽 QQ 最後最慘烈的問題就是.... 北台灣那天殺的天氣....... 真的落海的太陽這兩年我只拍到過兩次...... 而且都沒有綠閃..... QQ ※ 引述《Aganippe (Αγανιππη)》之銘言: : 這要看你要拍海面上一點的綠閃 : http://en.wikipedia.org/wiki/File:Inferior_Mirage_green_flash.jpg
: 還是夕陽接近海面的頂上綠光 : http://0rz.tw/GGEiK : 基本上第一種非常難遇到 要200公里內有非常好的大氣清淨度 : 不然海面上算起來0.1度(5~10角分) 大氣非常厚(塵埃也很厚) : 大部分都看不到這個角度的光 : 我記得有朋友在墾丁拍到 那裡機會據說是台灣最容易看到的 : 至於第二種就比較容易 運氣好 一個月可以看到好幾次 : 不過綠光是很小的 大概只有不到0.1度 所以要看出有明顯綠光 也至少得用 : 500mm以上鏡頭 : 此外 雖然是綠閃光 但是若要看起來夠綠 建議加兩片慮鏡 : 一片是讓色溫偏藍(建議82c) 一片是偏綠的濾鏡 : 尤其是拍第二種常遇到的 綠色比較不明顯 : 我也是在飛機上拍的時候 才用肉眼看到頂上那塊是綠色 不然之前拍的 : 都是調出來的 (有濾鏡就不用調很多) : 另外 動態攝影我認為應要減少曝光補償 因為天空已經變暗 : 至於要減少多少 就得現場嘗試 : 如果直接對正個畫面測光 綠閃和太陽會爆掉 : 希望有幫助 : ※ 引述《ben611207971 ()》之銘言: : : 各位板上的朋友們你好 : : 小弟最近拍攝一支劇情短片 : : 因為劇情需要 : : 必須要拍攝到一段太陽落入海平面時發出綠光的畫面 : : 但聽說這還蠻難拍的 : : 想請問板上的前輩們是否可以提供相關經驗呢? : : 預計取景的地點在淺水灣 : : 希望以板上的朋友們可以分享 : : ps.會在這裡發文是因為我會使用單眼攝影機拍攝(就是vg10啦,用單眼攝影機 : : 五字形容他在適合不過了),而且動態攝影本來就是靜態攝影的延伸,所以才會這發問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5.232.87.78

08/19 22:30, , 1F
首推
08/19 22:30, 1F

08/19 22:48, , 2F
頸推
08/19 22:48, 2F

08/19 22:52, , 3F
太棒的分享!!
08/19 22:52, 3F

08/19 22:59, , 4F
j倫出來了
08/19 22:59, 4F

08/19 23:03, , 5F
推!
08/19 23:03, 5F

08/19 23:12, , 6F
推專業~~~曾上過某堂天文課也說大氣環境很好才會有綠閃
08/19 23:12, 6F

08/19 23:35, , 7F
台南八月以來至少已經看了七次沒入海平面的太陽了....
08/19 23:35, 7F

08/20 01:02, , 8F
太專業了 謝謝j大 我無比的感激您
08/20 01:02, 8F

08/20 01:02, , 9F
我今天去淺水灣也沒拍到 就如j大所講的一樣 Q_Q
08/20 01:02, 9F

08/20 01:03, , 10F
這篇一定要送精華的啊
08/20 01:03, 10F

08/20 01:03, , 11F
太陽王!!
08/20 01:03, 11F

08/20 01:35, , 12F
看完了,雖然還是不懂但還是要推!
08/20 01:35, 12F

08/20 02:09, , 13F
專業推...
08/20 02:09, 13F

08/20 03:58, , 14F
推專業
08/20 03:58, 14F

08/20 07:20, , 15F
好酷!!
08/20 07:20, 15F
文章代碼(AID): #1EJd6jcH (DSLR)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2 之 2 篇):
文章代碼(AID): #1EJd6jcH (DSL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