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多消費?

看板DPP作者 (好好加油)時間15年前 (2008/10/17 18:24),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0/22 (看更多)
看了這些討論串,覺得雙方雞同鴨講,就寫些拉拉雜雜的。 最重要的一點,臨時人員和約聘職人員不同, 前者在機關內無編制內的人事預算,後者有, 所以前者的人事費是另有計畫去出。 二,目前政府部門中,很明顯工酬有問題的是在技工/工友這塊。 主要原因是,技工/工友適用勞基法, 但是他們的薪資不低,我看到四十來歲的技工/工友, 月薪都有三萬多。 雖然上班時穿著可能不是西裝筆挺,不過下班後也是穿得很趴。 他們也有國旅卡可刷。 但是技工/工友也是有編制, 因此新增人力往往是用臨時人員去補, 這些人真的就是時薪/日薪制,薪水不高〈最多兩萬出頭〉, 公務機關花在他們身上的福利很少, 就是一般的勞健保, 通常這些臨時人員的家境問題比較多。 公務機關開始外包業務的時候, 通常都是先打擊公務機關本身聘用的臨時人員, 因為他們不屬編制內,因此機關會先裁掉他們的工作, 再將業務外包出去。 paleshelter應該講的就是這種情況。 由於臨時人員本來薪水就不高, 因此外包商報出來的勞務外包價格, 其實不會比公務機關原要支出的臨時人員人事費用低到哪去, 因為外包公司的資方也要賺錢, 因此沒錯,政府或許可以透過外包省去隱性的臨時人員福利支出, 但實際上省下來最終往往變成外包公司的利潤而已, 納稅人沒有省到。 這是一種情況。 另一種情況是,外包公司競爭激烈,於是削價競爭, 這樣公務機關就確實可以省下錢。 但削價競爭下的成功者,外包公司的老闆就會想辦法cost down, 因此老闆徵人聘薪就差,來的人往往愛做不做的, 人員流動率也很高,勞務品質就很差。 由於品質非常差,於是公務機關的承辦人要比以前花更多心力去監督業務, 而且通常是有罵有改善,沒罵就忘光光。 減少有形的支出成本,但無形的成本反而增加。 而原有的臨時人員就慘了,通常他們的家境問題比較多, 政府的外包政策確立後,他們淪為失業者, 通常會負責勞務的臨時人員,又多半是中年婦女, 所以這些人生活就過很慘, 把政府的社會福利給這些中年失業的中年婦女, 說真的,納稅人真的有賺嗎?我也很懷疑。 我想這是paleshelter真正不爽的地方吧! 所以真正要解決政府勞務人員負擔重的情形, 外包是解決方案或許沒錯, 但是真正的重點是解決技工/工友體系的老問題, 但以前四十幾歲的技工/工友,很多人在那個時代能進來, 都是有後台的才進得了公務系統〈當然,也有人不是〉, 所以最後就是沒有後台的臨時人員倒楣。 此事無關藍綠執政〈也或者說,藍綠都一個樣〉,就是公務機關的沉苛而已。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67.52.133
文章代碼(AID): #18-6Vex4 (DPP)
文章代碼(AID): #18-6Vex4 (D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