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各家鏡頭的焦段是如何被定出?

看板DC作者 (Chris)時間11年前 (2013/04/13 01:44), 編輯推噓3(300)
留言3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小弟以目前自己的所知來回應 若有更厲害的高手的話 請不吝糾正:) 相機鏡頭的焦距這種東西 在各種不同的感光元件大小(底片稱片幅)下 只是一種"視角"的對應 "等效焦距"的意義其實就是在傳統攝影135片幅上的同等視角換算 也就是說 換算後會相當於在135底片上該焦距的視角 比如m43系統要x2 APS-C要x1.5(Canon是x1.6、Sigma SD系列除SD1以外x1.7) 而所謂的全幅就是大約跟135底片感光區域一樣大小的感光元件 所以是x1 還有數位時代比較少人知道的中大片幅(因為價格過高) 是要用x0.6或更小的數字來換算的 傳統攝影上 50mm是標準鏡頭 視野和變形程度比較接近人眼的單眼 以50mm為標準的話 焦距比50mm小稱廣角 比50mm大稱望遠 而這麼多焦距中又有幾個比較經典的視角 之所以為經典是因為他們提供的視角做出了比較多人喜歡 或者易於使用的感覺 比如廣角部分: 小廣角35mm左右是很棒的街頭攝影焦距 再廣一點的28mm是能夠拍攝出一些廣大的感覺 卻又不會有太嚴重的廣角透視變型的焦距 再廣的24mm是廣角透視變型又更誇張的焦距 很輕易的能拍出廣大的感覺 更廣的鏡頭因為難以控制其透視變型的感覺 便比較少人使用 望遠部分小弟知道的就比較少一點: 85mm在人像攝影方面能夠提供很棒的散景 又能讓攝影師和Model間保持適當的距離 在此焦距以上在拍攝人像的透視變型也越來越少 相對的壓縮感比較強 比較不容易把Model的臉拍大 105mm在微距攝影上是一個比較不容易驚動被攝體(比如昆蟲)的焦距 90mm和135mm據說是Leica的RF相機(Leica M系統)最為經典的焦距 似乎是與其光學設計有關 小弟就不班門弄斧了 另外由於光學結構設計的關係 鏡頭的焦距 光圈大小與鏡頭的體積也有非常密切的關係 同樣以50mm為標準的話 往望遠或廣角兩端越遠就越難兼顧光圈大小和體積 可以觀察一下底片時代體積比較小的鏡頭多在40~50mm左右 有時候焦距或光圈差一點點 體積就差很多 因為鏡片數增加 或者鏡片變大片 設計難度跟成本也差很多 所以常常可以看到規格差一點 價錢就差很多的狀況 比如Canon的50mm F1.2L跟50mm F1.4... 有興趣的話可以去找鏡頭的結構圖來看就會了解 再來 現在的數位相機鏡頭多半是參考傳統攝影的視角所設計 比如傳統的變焦旅遊鏡大多是28或35-70或105、135左右 所以依照原po所提出來的例子來看 Panasonic是屬於m43系統 等效焦距是x2 14-42換算過後就是28-84(可視為85) 14-45換算後是28-90 X12-35是24-70 與各家傳統標準大三元24-70 2.8一樣 14mm換算後是28mm 20mm換算後是40mm 25mm換算後是50mm 最近Olympus還有一顆17mm F1.8 換算後是34mm 就差不多是經典的35mm 所以推出之前已經引起一翻熱烈討論 Canon的EF-S鏡頭是屬於APS-C系統(x1.6) 所以15-85換算過後是24-136(可視為135) 17-85換算後是27.2-136(28-135) APS-C系統各家的kit鏡18-55 在Canon換算後是28.8-88(可視為28-85或90) 在Nikon Pentax Sony等系統上是27-82.5(可視為28-85) 又在645的中片幅相機上 60mm換算後是差不多等同於135片幅的35mm左右 不過在數位時代 這就是另一個世界的東西了... 現在網路這麼方便 有興趣的話其實很多知識樓主都可以自行Google到:) 至於原po提到為什麼變焦鏡焦距差一點點要做那麼多鏡頭 就是因應該焦距下視角的感覺 和鏡頭體積、成本與設計難度上的區別 上面有提到越廣角或越望遠的鏡頭體積會越大 而感光元件越大畫質越好 相對的機身和鏡頭也要越大 所以輕便的體積、畫質、光圈大小和成本(價錢)是沒辦法同時兼顧的 比如Canon的15-85只比17-85廣了2mm 15-85卻硬是貴了6、7000塊 口徑也比17-85的67mm大了5mm 變成72mm 重量也比17-85重了100g 如此解釋希望多少能夠為原po解除一些心中的疑惑 如果有謬誤之處 還請前輩不吝指正~ ※ 引述《tokyoboy (日本男孩)》之銘言: : 大家好 小弟有幸接觸相機這個部分 : 有一個很大的疑惑不解 : 各家的鏡頭設計出來的鏡頭焦段有所不同 : 而每個鏡頭都有其愛用者 : 但是有不少鏡頭是同一家製作 但會有重複焦段的情形 : 像是PA家的14-42mm & 14-45mm : 還有 EF-S 15-85mm f/3.5-5.6 IS USM 及 EF-S 17-85mm f/4-5.6 IS USM : 差了2~3mm的焦段卻又另外做一顆鏡頭 : 這是為何呢? : 還有鏡頭焦段的設計又是如何被決定 : PA家的定焦鏡可以有14mm 20mm 25mm ...etc : 好像沒看到16mm或18mm之類的 : 在鏡頭焦段的設計有參考什麼依據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35.104.60 ※ 編輯: chris780509 來自: 114.35.104.60 (04/13 03:30)

04/13 09:54, , 1F
感謝大大解說!!
04/13 09:54, 1F

04/13 20:31, , 2F
推推
04/13 20:31, 2F

04/13 23:54, , 3F
push
04/13 23:54, 3F
文章代碼(AID): #1HQ4Vbq1 (DC)
文章代碼(AID): #1HQ4Vbq1 (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