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歐美] 忍辱負重,吃虧就是占便宜?

看板CultureShock作者 (生活中多點感動)時間10年前 (2013/09/25 23:56), 編輯推噓0(003)
留言3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我最近在看蘇非的世界, 這本書是用淺顯易懂的方式來解釋歐洲哲學的歷程, 作者把各時期的哲學學派放在當時的時空背景來解釋、理解, 所以包括政治、科學、宗教、文學等都有探討, 可以說以哲學角度出發看歐洲史。 在你上一篇文裡, □ [文史] 英國日本可以實行君主立憲,為何中國不能 crackedup的推文提到的影片及關鍵字,也是同樣的用思潮跟歷史背景來解釋一些事件, 神權、人權、社會、政治、文藝復興、政教分離、巴洛克時期、啟蒙運動等。 從政教分離開始, 人們開始意識到他們可以用自己的理性或感官獲得真正的知識。 人們開始能自由的思想, 他們關注個人應該如何生存(生活);追求真理;質疑"當時公認的真理"、推翻再建立。 我現在只讀到巴洛克時期,關於近代無法講什麼。 總之每個時期,人們的想法是有根本上的不同, 歷史就會往不同方向走,留下不一樣的記載及痕跡。 中國悠長歷史中也有許多優秀的哲學家、科學家, 但是,這些知識份子思考的角度是從"大道"出發, "天下之行,大道也" "天將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 士人應該為國家、天子、朝廷奉獻,並且國亡人亡、忠心不二。 其次,他們關注社會和諧,關注人應該如何待人處事, 比如"中庸之道"、"見不賢而內自省"、"孔融讓梨"。 卻鮮少關注"個人"應該如何生存、從哪來去哪兒、真理、世界或生命的真相。 並且,士大夫思想、孔孟學說貫徹了整個中國歷史至近代。 也許在科舉制度之前,知識份子的腦袋就已經被格式化了。 道教講的"本心",也許比較貼近西方哲學某些學派的思考模式, 他們對世界的理解、行事準則,是由個人的本心出發。 只可惜"道"極少成為政治或社會的主流。 到這裡,好像不小心就把這一篇的問題也回覆了,關於"忍辱負重"的部分。 總之,我想說的是,看待一個議題,要從歷史文化、社會脈絡、前因後果來看。 但是要小心,對於你所得到的答案,不要太輕易的信服。 我看你的兩篇文章,雖然不長,但我想了滿多,也是我最近剛好在想的問題。 除了上面不太完整的中國、歐洲歷史及哲學思考對比之外, 也滿好奇"現代"華人的教育、思考、家庭、人生哲學等形成的背景因素。 還想仔細想想,我們現在當代人的信仰及哲學是什麼? 而我們又該何去何從。 [註] 這本書看了一半,有了這個想法。 本身歷史學得不是很好,是看這本書時稍微恢復一點印象, 上面是憑感覺跟印象寫的,有寫錯的,請各位先進不吝賜教。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2.104.41.41

09/26 09:00, , 1F
謝謝妳回這篇 但似乎沒有說到點子上
09/26 09:00, 1F

10/18 18:01, , 2F
關注台灣社會信息圖表FB最近有幾篇對華人社會的觀察,可以
10/18 18:01, 2F

10/18 18:02, , 3F
讀看看
10/18 18:02, 3F
文章代碼(AID): #1IGmV4iz (CultureShock)
文章代碼(AID): #1IGmV4iz (CultureSh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