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集體智慧是民主的基礎

看板Confucianism作者 (半退隱中)時間2年前 (2021/10/11 09:18), 編輯推噓-1(010)
留言1則, 1人參與, 2年前最新討論串1/1
堯崩,三年之喪畢,舜避堯之子於南河之南。天下諸侯朝覲者, 不之堯之子而之舜;訟獄者,不之堯之子而之舜;謳歌者,不謳歌堯 之子而謳歌舜,故曰天也。夫然後之中國,踐天子位焉。而居堯之宮 ,逼堯之子,是篡也,非天與也。〈泰誓〉曰:「天視自我民視,天 聽自我民聽」,此之謂也。(《孟子‧萬章上》) 這一段文字是探討政權轉移的問題。儒家認為「人」是政治當中 最重要的因素,正所謂「人存政舉,人亡政息」;政治領袖又是經由 民意推舉產生,如同引文中說的,舜是得到諸侯和百姓的支持才成為 天子;領導者上台以後,當然也會尊重民意,實行造福人民的政策, 才符合仁政、王道的精神。在階級區分嚴格的古代,孟子有這種開明 的理念,是很不容易的。 孟子的想法雖然接近現代的民主,但仍然有一些不同。現代民主 注重制度運作,以選票多寡決定勝負,取代以往的「打天下」。孟子 沒有設計出這種清楚明確的形式,只籠統地說政治領袖由「天命」決 定。孟子說:「莫之為而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 孟子‧萬章上》)這似乎有點神秘,但「天命」的核心內涵仍然是民 意(所以說「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也就是人民的集體 智慧;只是「天命」講得更廣泛一點,包含民意形成的背景條件而已 。如果缺少這種「共識」,制度也可能變得空洞。 從某個角度來看,孟子重視內涵而忽略形式,當然不夠進步;但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過分重視形式而忽略內涵,也會產生流弊,只要 能夠騙到選票,就可以不擇手段。民主在現代已經普及到全世界,形 式上得到大家認可,若能再吸收孟子的思想,或許可以補民主制度的 不足。 -- 因工作忙碌,有問題請上個人網頁討論。 https://www.facebook.com/nknuyangwenli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31.251.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onfucianism/M.1633915130.A.5A9.html

10/12 15:03, 2年前 , 1F
所以我們都要相信天命去拜偉慈真君仁德真君嗎?
10/12 15:03, 1F
文章代碼(AID): #1XOv3wMf (Confucian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