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切磋] 關于孔子著述的一個問題

看板Confucianism作者 (日月逾邁,若弗云來。)時間13年前 (2010/12/29 00:26), 編輯推噓2(200)
留言2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4/4 (看更多)
  回2008年的文章有點奇怪...主要是回應nknuukyo關於志學的年齡 ※ 引述《nknuukyo (時間快的跟鬼一樣)》之銘言: : 不過對於未成年的孔子  : 我自己聽過另一種說法 : 孔子說 十有五而志於學 : 過去被人認為是十五歲 : 但這派說法則認為是五足歲 : 蓋十有五 在當代是一種數學表示的語法  : EX: 道德經:出生,入死。 :    :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       民生生,動皆之死地之十有三。 : 十有三=三點多 不足四 : 故十有五可能在當時是表示 五足歲   《老子》五十章「十有三」主要可歸納為兩種解釋:  一、 數字13。即:四肢+九竅=十三。此說本《韓非子》。  二、 十分之三。王弼注:「十有三,猶云十分有三分。」  以後世的算術來看,3/10 + 3/10 + 3/10 = 9/10,那剩下的1/10到哪裡去了呢?  蘇轍云:「老子言其九,不言其一,使人自得之。」說老子不言的1/10  是「不生不死之道」,這不免有點穿鑿附會。  老子的時代,「分數」的概念尚未成型,表達方式有隨意性  十分之三只是約略值,實際上指的是大約各占1/3  可換算成十分之三點三三…  你在文中說的「三點多,不足四」可能是這個意思    而孔子所言「十有五」是年齡,顯然不是十分之五歲,而是十五歲  古人算的是虛歲,實歲大概十四  所謂「五足歲」的解釋,我沒有見過(如果能提供書名,可能較容易查找)  五歲就有志於學的自覺,就人類心智成長而言不太可能  --孔子畢竟是人類吧 : 這樣看的話 : 孔子在十七歲時 ~魯大夫孟釐子死前,命令兒子懿子及南宮敬兩人,向孔子學禮~ : 就相當合理了  : 從五歲到十七歲間 有十二年的時間給予他累積名氣跟經驗 使人心悅誠服而托孤學習 : (至少比起十五到十七歲 兩年出名又出師 然後名大夫都願意讓兒子跟他學禮合理點)  懿子、敬叔生於昭公十一年(《傳》:「反自祲祥,宿於薳氏,生懿子及南宮敬叔  於泉丘人。」應該是雙胞胎),昭公七年的時候,他們二人還沒出生,當然更不可  能跟孔子學禮。  孟僖子不是死於昭公七年,而是昭公二十四年(《經》:「仲孫玃卒。」)  當時孔子三十四歲,懿子和敬叔十三歲,這是合理的年齡。  司馬遷誤以為《左傳》昭公七年的那句「及其將死也」是那一年發生的事,所以才  出現孔子十七歲就收徒的錯誤。 (可見錢穆的繫年或楊伯峻的春秋左傳注)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41.184.181 ※ 編輯: ziihiun 來自: 220.141.184.181 (12/29 00:36)

12/29 03:46, , 1F
若如n板友所說十有三是10/3 那十有五=10/5=2 兩歲立志向學?XD
12/29 03:46, 1F

01/01 07:18, , 2F
同意
01/01 07:18, 2F
文章代碼(AID): #1D6W_3FC (Confucianism)
文章代碼(AID): #1D6W_3FC (Confucian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