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餓死事小,失節事大」

看板Confucianism作者 (尊孔,揚荀,思孟,尋墨)時間16年前 (2008/08/16 12:23),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3 (看更多)
※ 引述《mibhmiepqfy (Lorien)》之銘言: : 先表明立場, : 我想守住「孔子的禮是權變的,非固守的死禮」這個信念。 贊同足下此言。也來薄述己見,將足下之意作一引申。 我不是很喜歡近代人一談到古禮時,便顏面變色以為迂遠,以為吃人禮 教、拘泥守舊云云。其實,不才從閱讀《儀禮》、《禮記》二部經典,真正 體認到古人正是最切實際在生活的人。且引幾句如下。 《禮記‧曲禮上》有謂:「夫禮者,所以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 是非也。」我以為此即禮之本義耳。於同章亦多言及禮之原意和本用,比如 「脩身踐言,謂之善行。行脩言道,禮之質也」、「夫禮者,自卑而尊人, 雖負販者,必有尊也,而況富貴乎?」、「傲不可長,欲不可從,志不可滿 ,樂不可極。」,又如〈檀弓〉篇的「君子有終身之憂,而無一朝之患」。 光是綜觀〈曲禮〉全文,便能有所得,亦可知所謂禮者,非抑人情欲、 自苦為極,而全道也。宜為子荀卿子所言:「其為當之為貴」。孔子曾曰過 猶不及,可舉三隅應於己身言行。是以前引「傲不可長」一句,正說明禮的 本意及應用不是取繩以束人,而乃畫界勸勿逾。 子曰:「學而不思則惘」。保守「禮」的同時,首應思及:「我是現代 人,我生活在現代,那麼,我應該如何取古禮之精深廣奥,而能把握古今分 際、無過不及,度用於今世呢?」「守此禮是為何?」「行此禮是為實踐何 種德行?」「此禮有何處可損益?」等等等。 好比「父之讎,弗與共戴天。兄弟之讎不反兵。交遊之讎不同國。」放 到現代,是要全然照著做嗎?還是秉持如斯精神、態度,依據現行法令而為 呢?我自己下的註腳是:「若必殺,則心殺之可也」。 有此問題意識,便能守住禮本而增減量度,有德而不必患餓死,無財而 不必憂失節。此固孔子之「君子謀道不謀食,憂道不憂貧」之原意也。而不 會因旁觀眼光、閒人言語,纔要緊緊抓住古人言行而食古不化。那多可惜啊! 是以今人行事,並非定要全照古禮而為,也要有所因革損益。再以〈曲 禮〉為例,「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放於今日來看,是極難做到的事; 又或者君臣之禮,度於現今官職名稱、職分、性質,與古已大異,只能從精 神上的「縱萬變亦不離其宗」去守禮、行禮,而不是字字句句推敲琢磨,費 思量又耗苦心。硬要不明所以的死守這樣的「節」,才是真正的迂遠腐闊而 不切實際了。 我以為,禮起於人情,同您的意見。《論語‧八佾》記載林放問禮之本 ,子曰:「大哉問!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寧戚。」正是回 歸本質,問禮於本心曰,何故如此?此纔能使人不忘為何而冠、昏、喪、聘 、覲。故讀禮要在「心」字,「其為當」的取決標準為良心德行的安不。若 心本身麻木,行則不仁,禮也只能成為後人墨守的死節(結)了。想不遭人批 評為禮教吃人也很難。 《文心雕龍》說《禮》是「采掇片言,莫非寶也。」誠可表明禮之為用 也大矣!蓋禮須由人情觀度,固非今人之所視為迂遠者,竊僅以淺卑之見聊 為談資,還望諸君莫笑。 -- 少維特的年紀已然逝去,我卻扣不下扳機。 馬蹄聲美麗誤認亦遠去,人依舊等待奇蹟。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0.137.225

12/19 23:59, , 1F
說的蠻有道理的 推一個 ^^
12/19 23:59, 1F
文章代碼(AID): #18fbPCUX (Confucianism)
文章代碼(AID): #18fbPCUX (Confucianism)